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而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也有人说唐代的飞钱才是,但“飞钱”其实是相当于今天的“汇票”,它在当时并未被当做钱在市场上流通。
1023年政府利用交子可发行的可能性,在成都设了
“交子务”
并于次年正式发行交子。
宋代纸币都是长方形的,比如交子。
顶部画有一串圆形方孔的钱币,钱币数量和票面额度相关,这样的设计既有装饰功能又可以传达有效信息。
中间一般是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的字样。
下方则是房屋和搬运货物的人像。
这些元素清楚地体现了交子的货币属性,也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宋朝民间的世俗生活景象。
宋朝南渡以后,
交子因滥发而彻底贬值被迫改为钱引、会子和关子
,但仍未逃过膨胀、贬值的结局。
纸币在金代可是主要货币。
交钞
的面额,小到一、二、三、五、七百,大到一、二、三、五、十贯全都有。不过单从它的外形来看,可就有点像是交子和钱引的山寨版了。什么花纹图案、发行机关、印押编号等,都能看出宋代纸币的影子。
元朝是我国纸币最盛行的时期。
元钞
对前代的纸币山寨得更严重,形状、文字、图案、花纹、印押等都是仿宋金的。它们都是长方形的,体形较大,上面有蒙文也有汉文,不同版本上的文字也各不相同。
元朝前后推出的
中统元宝交钞、志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和至正中统交钞
四种交钞全都崩了盘,变成了废纸,百姓只得以物易物。
明朝政府唯一发行的纸币是诞生于洪武八年的“
大明通行宝钞
”,其面额分为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宝钞是用桑皮纸做的,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
。
继户部官票之后,清政府还印发了以
“制钱"
为单位、各面额形制基本相同的大清宝钞。大清宝钞又叫做
“钱钞”“钱票”
,除由代表皇权和政权形象的二龙戏珠、云纹、水纹等图案做外框外,还有
“天下通行”
和
“均平出入”
等闲章用以防伪。
宝钞上的数字有两种,一种是汉字自写的,另一种是用旧商码横写的。其面额从250文到50千文,十万文不等,上面盖着满汉文
“大清宝钞之印”
的朱印,右上骑缝处也盖有
“宝钞流通”
的圆朱印,圆印花纹则因面额不同而异。
由“宝钞”和“官票”合称的“钞票”一词却成为纸币的代称而沿用至今
。
鸦片战争以后,1904年,清政府设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
户部银行
,其后改名为
“大清银行”
,还
发行了全国统一的纸币兑换券
。
▲当时盛行的各省官银号和官钱局发行的纸币都十分相像,如江南裕苏官银钱局等官办银钱局与江南裕宁官银钱局两家发行的纸币仅在票面上稍有字数之差
▲民国十二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伍园纸币
在1924—1949年间,即北伐战争期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涌现出许多种纸币,什么
人民政权纸币、日伪政权纸币
等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直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
并发行了第一版人民币,从此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第一版人民币于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