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管理流程中,信号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相关步骤主要有:
第一,个例报告审核,关注特别报告。个例的医学报告审核,这是最基本且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工作。特别关注显著的特别报告,如特定医学事件(DME, Designated Medical Event)和超急性报告等,这些报告时间关联性非常强,可能提示新的安全信号。例如,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快速且严重的过敏反应,即使是个例报告,也应被视为重要信息。另外一起其他特别案例,如停药后再给药,确诊为阳性且无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仍需关注。
第二,安全数据库里面数据的审核,尤其关注SUSAR的汇总分析。定期对安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这是信号检测的重要来源。汇总分析的频率应根据产品的安全性特征来确定,对于早期产品,安全报告不是很多,时间跨度可能较长;而对于数据量大且安全性值得关注,如肿瘤产品的,应更频繁地进行汇总分析。此外,我们应特别关注SUSAR的汇总审核分析,尤其是公司PV人力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
第三,整合临床项目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审核。对于临床研究中EDC等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分析,这一步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包括临床运营,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清理、编程团队进行SAS编程分析等。
第四,文献报告审核。文献报告是了解同类药物安全性特征和其机制分析的重要来源,对于理解药物安全性至关重要。
第五,监管机构网站监测。密切关注FDA、EMA、NMPA、MHRA等监管机构网站上的最新信息,以确保及时获取监管法规要求和药品安全性特征的变化。
第六,其他数据来源审核。从各种可能的数据来源中收集信息,以全面评估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信号管理,常见流程如下:信号检测、信号验证、信号的等级评估、信号评估(药物安全委员会的介入)以及行动建议。信号检测已在上文进行了介绍,其他流程,其他讲者也多有分享,不做赘述。这里就药物安全委员会做些分享。
在药物研发与监管的领域中,药物安全委员会在药物研发与管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中国GVP明确规定,重要风险决策及行动建议应由该委员会负责,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这也是对PV部门的保护,避免在处理重要风险时因单一决策带来的风险。药物安全委员会可以很好的评估和管理产品风险,保障研发进程和后期商业化,是符合监管要求、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药物研发及上市过程中,风险的报告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中国,除了常规的递交SUSAR给CDE外,申请人还需通过特定渠道申请人之窗将其他风险信息递交给CDE,并在产品上市后继续向省级FDA报告潜在风险。这种报告机制确保了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在欧洲,对于安全性风险的报告流程同样要求严格。在临床试验阶段,申请人需向National Competent Authority (NCA)报告相关风险,如及时报告Urgent Safety Measures;产品上市后,则需继续向EMA报告新增或已识别的风险报告给到NCA和EMA。EMA提供了专门的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以便申请人及时将就新兴安全性问题与其进行沟通。
风险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风险沟通的目的在于让所有的相关方,包括患者、医疗专业人员、媒体等,都能够知情并据此做出决策。同时,风险沟通也是支持风险最小化措施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明确传达重要风险信息、澄清安全性沟通的原因、提供应对安全性问题的建议,并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等风险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沟通方式:
-
致医务人员的信函是直接向医疗专业人员传递产品安全信息或风险更新的有效途径,确保他们能及时获知安全性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
-
对于重大安全问题,新闻媒体沟通则能迅速将信息广而告之,提高公众知晓率,但需确保信息准确客观,避免误导。
-
通过建立网站或页面公布产品安全信息,不仅方便用户随时查阅,还能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和解释。
-
在与监管机构沟通方面,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都强调在公开安全信息前需与其达成一致,确保合规性。因此,与多国监管机构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尤为重要。
风险最小化措施的核心理念,是根据产品安全性评估灵活决定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大致分为常规风险最小化措施和额外的风险最小化措施(或称风险控制)。
常规措施包括产品说明书、包装说明书、产品标签、包装大小和设计以及产品的处方状态(例如OTC/处方药物、麻醉处方)。其中,处方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不同类别的药品有不同的处方和分发要求。例如,麻醉处方只能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开具,并需通过受控流通系统分发。
额外风险最小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关键方面:培训、教育方案,可及性控制方案,其他的风险控制措施。
培训、教育方案,面向多个群体,包括HCP、患者以及公众。面向HCP,培训教育重点在于提升他们对产品安全性评估的理解,包括患者选择标准、治疗建议、剂量调整、监测措施及患者须知等关键信息。通过这些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有效传达给患者。面向患者的教育工具,主要体现为患者警示卡或提示卡。这些卡片或数字工具(如微信小程序)旨在让患者随时了解产品的重要风险信息,并在就医时提醒医生注意相关风险。这有助于医生更早地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此外,还有面向大众的工具,如REMS网页,用于向公众普及产品的风险信息和控制措施。
可及性控制方案,涉及到对药品处方、分发和使用的严格管控。对患者进行的具体检查,确保满足临床使用标准。通过检查处方者、分发人的资格、登记药品分发和使用情况,并确保相关人员对产品风险有充分理解,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药物仅限分配给注册获批分发此药的药房。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其他风险控制手段,包括受控流通系统、预防妊娠方案以及致HCP的信函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全面的风险最小化体系。采取额外风险最小化措施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以验证其效果。无论是欧盟还是FDA等监管机构,都要求企业对所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可能包括患者对教育工具的知晓度、医生对风险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REMS等策略的实施效果等。通过定期评估,可以不断优化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