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在这里,你能体会深度,看到态度,感受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俞闲话  ·  老俞闲话丨至暗时刻让人生更完整 ·  13 小时前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② | ... ·  昨天  
江苏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② | ... ·  昨天  
黄冈日报  ·  黄冈市2025年春季学期教育收费工作提示 ·  昨天  
内蒙古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①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星新闻

德国一中学教师发七页紧急求助信:几乎每天都要被学生辱骂威胁,校园霸凌现象严重

红星新闻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2-03 14:34

主要观点总结

德国一所中学的教师团队因面对学生辱骂、威胁和校园霸凌现象递交了紧急求助信。文章介绍了事件背景、求助信内容、学校情况、责任复杂性、教师压力、移民背景学生支持问题以及校园暴力应对等关键点。同时,还提到了德国教育体系的转型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求助信背景及内容

德国一所中学的教师因面对学生辱骂、威胁和校园霸凌现象递交了长达七页的紧急求助信,描述触目惊心的困境,包括学生侮辱威胁教师,校园霸凌现象愈演愈烈。

关键观点2: 学校情况介绍

学校位于柏林,是一所综合中学,约有400名学生,历来是中产阶级和传统家庭的聚居区,曾一度在柏林的教育界享有盛誉。

关键观点3: 责任复杂性

德国学校移民背景学生比例上升,但移民背景的教师比例不足,学校面对复杂责任。同时,教育资源不足,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挑战。

关键观点4: 教师压力

教师们面临暴力频发、人力不足的困境,规则和努力似乎无法解决问题。部分教师因移民背景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感到管理难度增加。

关键观点5: 移民背景学生的支持问题

移民背景学生在德国教育体系中面临语言和文化障碍,缺乏家长的支持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全面的文化适应课程和更多支持。

关键观点6: 校园暴力应对挑战

德国教育体系面临校园暴力问题,需要有效应对。除了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措施外,还需要多方合作解决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问题。


正文

据德国《时代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德国一所中学的教师团队,因 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学生的辱骂、威胁,以及学生之间严重的校园霸凌现象,而向德国教育部门递交了一封长达七页的紧急求助信。 这一事件引发诸多关注。

据悉,写求助信的老师们来自弗里德瑙的弗里德里希-贝尔基乌斯学校(Friedrich-Bergius-Schule )。该校位于柏林,是一所从7年级到10年级的综合中学,约有400名学生。这里历来是中产阶级和传统家庭的聚居区,而学校也曾一度在柏林的教育界享有盛誉。

▲德国学校

触目惊心的求助信
暴力霸凌频发
甚至需警方介入才能控制局面

这封求助信将学校目前的困境描述得触目惊心: 几乎每天都有教师遭受学生的侮辱和威胁,学生之间的霸凌现象也愈演愈烈 ,尤其是一些男生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不仅在语言上对教师和同学进行攻击,甚至在操场上燃放鞭炮或向人群投掷水瓶。

“我们被学生威胁,而我们的规则和努力似乎不起作用。” 一位参与撰写这封信的教师安娜(Anna)在接受《news4teachers》的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而是一种蔓延的现象。我们所有的努力——校规、干预措施、谈话似乎都无法奏效,我们的团队已经筋疲力尽。”

尽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并试图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加以管控,但暴力和混乱依然频发, 甚至需要警方介入以控制局面 ,而教师人力资源的短缺也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力不从心,“每三四名教师中就有一个正在请病假。”

更为复杂的责任
德国学校移民背景学生比例上升
但有移民背景的教师比例不足

据教育管理部门统计,今年该校的116个免费入学名额中只有约38名申请者。而正常情况下,在柏林这样的人口密集城市,免费入学名额往往是供不应求的。这也导致一些尚未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被随机分配到该校就读, 这些学生大多是难民或其他几乎不会讲德语的青少年。

据德新社报道,该校的教学人员表示,在大多数班级中,80%或更多的学生的母语不是德语, 一些来自东欧的少女甚至从未接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直接进入德国的教育体系让她们倍感迷茫。

且教师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处于完全力不从心的状态。例如一户有11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只能挤在一间不足两居室的公寓中生活,而一户七口之家竟然被迫居住在一间1.5室的地下室公寓内。面对这样的居住条件,孩子们不仅无法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此外,还有许多家庭的父母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参与孩子的教育,例如,一些父母正在监狱服刑,孩子的日常教育只能交由进行家庭援助的社工接手。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德国普通中小学中有移民背景的学生比例上升至29%,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为26%。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德国社会多元化的加速,也意味着教育系统需要承担更为复杂的责任。然而,与这一趋势形成对比的是,具有移民背景的教师的比例仅为11%。

面临诸多压力
“孩子们很努力,
但语言是一道看不见的墙”

德国媒体《时代周报》的一篇报道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清晨六点半,距离上课还有四十分钟,位于路德维希港的格雷弗瑙学校(Gräfenauschule)三号教室内已经响起了碗碟碰撞的声音,这里的志愿者们正在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

一些孩子会小声地用德语说出他们想吃的东西,而另一些则只会用手指着清真火腿或者果酱,因为他们不懂德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志愿者博尔德(Andreas Bold)介绍道,“孩子们很努力,但语言是一道看不见的墙。”

“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必须留级一年,大多数孩子都有移民背景,而且许多人几乎不会说德语。” 格雷弗瑙学校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移民融合挑战的缩影:这里的480名小学生来自约30个国家,其中98%具有移民背景。在这所小学内,德语是教师、社会工作者和义工的主要语言,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陌生的声音。如何在没有共同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帮助那些尚未掌握基本沟通能力的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位来自柏林的小学教师玛丽亚(Maria)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每当我试图解释某些复杂概念时,班上的几个孩子总是看起来很迷茫。他们也许听懂了一部分,但无法完全理解。”

玛丽亚进一步补充道,虽然学校提供了语言辅导班,但这些课程的容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柏林的另一所学校,校长彼得提到,学校的语言支持计划虽然运行多年,但仍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他举例说,学校曾计划为移民背景学生开设更多的小班辅导课程,但由于教师短缺,这一计划不得不搁置。

除了学校层面,学生们在适应德国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压力。一位来自叙利亚的女孩艾雅(Aya)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三年前,她来到德国时几乎不会说德语,经常在课堂上感到孤立。如今,她不仅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还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比赛中获奖。然而,她的几个朋友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在学校生活中依然有挫败感,而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他们愈加抵触上学和与他人交流,只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重要课题
如何为移民背景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有效应对校园暴力问题

移民学生的增加和校园暴力现象的加剧看似是两个独立的现象,但实际上却在德国教育体系中交织在一起。 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往往使得学生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教育资源不足则让教师在面对行为失范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在某些学校中,多样性管理能力的不足可能成为冲突的催化剂。写求助信的教师安娜称,虽然问题的核心并非移民背景学生,但多样化的班级确实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语言不通的学生容易被边缘化,而这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规则,而是更多的人力和资源去弥合这些差距。”

此外,青少年受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以及家长对孩子疏于关注和教育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导火索。在路德维希港的格雷弗瑙学校,一堂普通的德语辅导课就透露出了背后深藏的教育难题:二年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用德语描述周末的经历,“玩了八小时手机游戏”一个男孩含糊地说,而当被教师要求详细描述时,一个女孩则挥手打断道:“随便啦,无所谓!”对此,一位名为Sherlocked的德国网友评论道:“改善这种状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我看到孩子们不会系鞋带,却在周末花八个小时玩手机时,我第一次觉得这是父母的错。”

德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未来,如何为移民背景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有效应对校园暴力问题,是教育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小学教师玛丽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认为,除了引入更多移民背景教师外,学校还应该实施更全面的文化适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与此同时,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德国教育部门也正在讨论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措施的可行性。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发自柏林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