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债市硫磺岛  ·  每调买机?让子弹飞一会儿! ·  23 小时前  
硅谷王川  ·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 ... ·  2 天前  
兴证资产管理  ·  兴证资管 | 每周市场观点 ·  3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放弃投机,成为真正的投资者 ·  3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放弃投机,成为真正的投资者 ·  3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极品投资】“快”可以让你变大,但只有“慢”才能让你强大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02-20 07:49

正文

做极品投资,与伟大的企业家同行,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2019年注定会是大家感受“慢”、适应“慢”、学着“慢”的一年。


要善用“慢”的大好时机:“快”也许能让你快速变大,但只有“慢”才能让你强大,享受幸福。

作者:尹生

来源:尹生价值观(ID:jia-zhi-xian)

当人把速度托付给一台机器时

一切都变了

多年以后,当我重新阅读米兰‧昆德拉的这段文字时,虽然已经不像初读时那么着迷,但仍然对其中的一些片段深有感触,比如这段: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


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我的理解是, 无论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还是试图主动掌握命运和自我实现,人都很容易选择追随时代大势和时代意识,如果碰巧对变化速度的追求成为时代大势和时代意识,人也就很容易对速度上瘾。


而一旦走上这条路,人难免会成为速度的奴隶,被裹挟着往前冲,再也回不到初衷,掌控自身的命运,就像你无法给行驶的汽车换轮胎。


互联网正是过去20多年,人类最大的时代大势,利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去迅速改变一切,并创造财富,正是我们时代的时代意识之一。


这引发了连锁反应:


技术的快速变化 ——摩尔定律,即每块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倍,性能会上升一倍,价格也会相应下降,这会加速普及;


产品和市场缩短的生命周期 ——在一些产品领域,比如部分网络游戏,生命周期已经下降到可能只有几个月;


资本对更高的增长速度和回报的预期 ——他们为高速扩张提供了大量先期资金,而他们又为此给他们的出资人以更高的回报预期;


被激励的员工 ——员工财富自由与期权价格密不可分,而期权收益又与公司的增速和估值提高直接相关;


同时,还伴随着公司资产和管理者/员工个人消费的快速扩张,比如更多的设备和厂房,更多的员工,更贵的员工个人房产,进而是更高的采购价格,更多的库存,更多的销售,更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更高的外债和工资开支……


各个因子间相互强化,相互裹挟,谁都不敢掉链子,因为害怕由此带来的剧烈惩罚——你过往所有的付出可能顷刻化为乌有。


看看,当OFO不能给投资人提供估值持续增长的预期后,资本方所表现出来的决绝,以及以往并不鲜见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反目成仇的故事。


二级市场上因为季度财报中一个没有达到预期的数字,就导致股价一天之内跌掉10%甚至20%,更是常见,即便亚马逊、苹果和Facebook这样的巨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也不能例外。


去年7月26日,Facebook一天就蒸发了将近1200亿美元市值。

互联网享受的三重红利

当身边的人都沉溺于“快”时,一个人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渐渐患上“慢”恐惧症。


这就能理解,贩卖焦虑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意之一。


而“快”的回报无疑也是最耀眼的和最有诱惑力的,这强化了对“快”上瘾的程度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足够运气进入聚光灯下,大多数人注定只是先烈、炮灰和原料——在互联网行业催生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迅速、最大规模的造富运动。


按照1月18日的收盘价,全球排名前8的公司市值都超过了4000亿美元,分别是:


亚马逊(8294亿美元)

微软(8268亿美元)

谷歌(7700亿美元)

苹果(7417亿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5000亿美元)

Facebook(4312亿美元)

腾讯(4093亿美元)

阿里巴巴(4070亿美元)。


看出来了吗,除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其他的清一色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


如果按照创造财富的速度,更是无与伦比:


这其中除了诞生于PC时代的微软和苹果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其余的全成立于1995年以后,最年轻的Facebook创建于2004年。


如果按照从成立到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大约是雅虎在2000年时的市值)所需的时间,诞生于电气化时代的通用电气用了将近100年,PC时代的微软用了大约25年,互联网基础设施商思科用了约10年,互联网商业模式开拓者雅虎只用了5年。


但就像那位跨在摩托车上的骑手会有一种自己飞起来的错觉(但愿他不会突然站上摩托车座椅,纵身向前跳去),当一个人沉溺于速度的快感时,会也在不自觉中变得自大而忘乎所以,以至于分不清哪部分是自身能力,哪部分是运气,哪部分又完全仅仅是大势的自然推力,哪部分是因了环境的宽待。


至少一直到2018年之前,互联网的快速应用和财富的快速积累,与其享受到的三重红利密不可分:


1.技术红利


即互联网技术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天然价值,赋予互联网在重构经济和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力。


而技术的快速迭代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想想那些曾经追逐采用英特尔最新一代处理器的PC用户,那些被苹果赶着走、踩着其新品节奏不断换手机的用户),网络效应的存在又让头部公司的优势被放大。


2.政策红利


为了鼓励发展新经济和利用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很多国家都对互联网的发展给与了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权, 比如税收和线上行为的监管等。


这为互联网公司节省了大笔开支,从而提高了相对传统经济的竞争力,同时,它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社区政策,从而使用户行为更有利于自己。


2016年,苹果就曾为了继续主导其用以吸引用户的隐私政策,而拒绝了美国安全部门提出的对一名恐袭嫌犯的苹果手机解锁的要求,谷歌和Facebook当时也都立即表示站在苹果一边,它们也都希望成为自己所处世界的立法者。


3.人口红利


互联网能穿透时空障碍,并在很多方面具有低边际和零边际成本,这让它可以将跨越国界的人联系在一起, 从而可以获得以往任何商业行为无法触达用户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估计又增加了一倍以上,而每个用户的使用时长也大幅增加,这带来了商业价值的自然扩张。


截至2018年9月底,Facebook旗下产品家族每个月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26亿,日活跃用户超过20亿,分别占到全球人口的35%和27%,这还是在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这三股红利的暗流,与资本推动下的创富洪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汹汹潮流,其掀起的势能,据说甚至将很多猪都推到了空中,它们还真飞起来了。


当然,写到这里,让人不免开始想象两个画面:


一个是推力没有后,那头猪的处境(它会及时长出翅膀或者站上什么人造的飞行器吗),一个是常言道的,“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潮水已经在2018年快速退去

在去年3月份,因为涉嫌不当使用用户隐私的“剑桥分析门”被曝光,Facebook和它英雄般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所经历的命运转折,正式敲响了互联网“快”时代的丧钟。


那个在14年前的大学宿舍创建了Facebook、并在不久后因为挑战谷歌的地位、而被奉为新一代互联网英雄的扎克伯格的神圣地位,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被质问的氛围给瓦解了。


不出意外,那些过去持友好甚至追捧态度的媒体,突然调转了枪口,对昔日的英雄火力全开,而来自用户层面的“删除Facebook”运动更是让形势雪上加霜。


这场运动的支持者中不仅包括娱乐明星,也有特斯拉、花花公子这样的知名企业,以及像莫博士这样的知名行业记者。甚至已经有人动议要解除扎克伯格的CEO职务。


人们的质疑才刚刚开始,很快,不仅Facebook,就连谷歌、Twitter等涉及到大量用户隐私的公司,也成为各个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调查的常客。


人们质疑的领域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隐私,而是演变为对互联网巨头权力和财富的反思、怀疑甚至质疑。


法国等欧洲国家甚至已经率先行动起来,要求参与对互联网的“分红”——他们认为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利益的分配不均衡,从而侵害了所在国家的利益。


就连互联网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美国的总统特朗普,也不停在Twitter上威胁要对亚马逊展开调查,因为他认为亚马逊的模式大量占用美国邮政的廉价运力,涉嫌侵占社会公共利益。


民众也开始反思亚马逊这样的财富神话与自己的关系,在亚马逊决定在纽约兴建其第二总部后,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亚马逊将大量侵占当地资源,这与它带给当地的不成比例。


这种变化背后有深层次原因和必然性:


所有这些冲突最后都会集中体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互联网世界和社会,或者进一步说,我们需要怎样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


互联网释放了生产力,将传统打碎,但你不能指望它们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中也会扮演公正的角色 ——实际上也不可能由它们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它们只是带有私人目的的企业组织,它们注定会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奋斗。


与这个问题同步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互联网经济的角色——毕竟经济是社会的主要设置之一,而现在互联网经济被少数巨头掌控——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经济配置资源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增加社会总的价值,而迄今在互联网化的经济中,主要都是互联网巨头在制定这些价值标准,显然,这并不合理。

你必须在慢时期也能生存下去

“快”可能只是运气的产物,但在“慢”中幸存下来,却需要经历严峻的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