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闪送”骑手被索赔一万五 事件背后的舆论关注分析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场观察丨山西大同“破门亮灯”风波中的三大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丨一览 ... ·  4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反思张家界“两个菜要844元”风波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如何做好“大数据、社交媒体+国家形象”这道题?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7-11-27 18:05

正文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力。 横纵贯通的互联网时代下,国家形象在新兴媒介技术的支持下得以传遍“地球村”,迎来新机遇。


11月26日,“2017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在京成功举行。分论坛“大数据、社交媒体与国家形象研究”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和清博大数据联合主办,清博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媛担任分论坛主持,近40位嘉宾带来跨界观点分享,从不同维度出发,就国家形象构建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0 1

大数据+国家形象: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源自信息技术工业的数据挖掘技术,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共同构成了大数据的特征。


黄丽媛认为,大数据使从“虚拟世界”向“镜像世界”的社会转变成为可能。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我们可以建立国际数据仓库、筛选有效信息、精准化传播、构建传播渠道以及最终目标,洞察国家形象传播的受众,把握他们的心理、趣味和需求,超越当下略显滞后的舆情分析,从宏观上考虑国家形象传播策略,提供重要的议程设置。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进军和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秘书处主管吴吉明则从微观角度——气象大数据与工程建设切入,联系实际,提出大数据结合各行各业发展新科技服务人民,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的路途中,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国的大数据科技产品,满足人们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可以将中国品牌带向世界,构筑中国的大国形象。



0 2

社交媒体+国家形象:滚雪球效应


如果说大数据为国家形象构建提供了新的技术赋能,那么社交媒体便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了“满溢开来”的去中心化传播路径。


中国装饰杂志编辑徐璐在自由讨论环节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她十分关注海尔新媒体提出的新理念——蓝媒联盟,联合各大企业官微“蓝V”,利用微博的实时公开互动性,成功打造了多个营销,在传播融媒联合的框架下,产生滚雪球效应。


徐璐认为,国家形象的构建更需要借助全行业、全社会的力量。从全局出发获得起始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方面的某一部分报道。从企业助力国家形象构建角度出发,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发布成就信息,展现硬实力;中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打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把握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传播,使企业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价值得到统一;而从长期看,企业联合全行业逐渐产生滚雪球效应,将成为国家形象的一张名片。




此外,各位嘉宾也在圆桌会议中谈到数据壁垒和公共平台建设问题,在数据需要跨学科挖掘价值方面达成了共识。


在当今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竞争场域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愈发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信条不再适用现在的新媒体,新的信条应该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清博认为,抓住大数据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依托大数据技术、应用新媒体特点,高效促进我国国家形象的提升与传播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 [ THE END ] —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免费使用清博舆情系统



| 清博报告 |


2016清博微传播 | 微信公号估值测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