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客户总是“听不懂”?产品经理汇报中的致命误区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哪吒2》票房破百亿,仅是一个开始:超级IP ... ·  3 天前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3 天前  
三节课  ·  DeepSeek直播实操课,限量300人免费报名! ·  5 天前  
上海知识产权  ·  【动态】奉贤区知识产权局召开2025年度知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联合抵制618,图书行业活不下去了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4-05-22 18:56

正文

撰文 | 梁   湘
编辑 | 龚   正

截至今日,全国近百家出版社 联合声明 反对京东618开出的“全品种图书价保二到三折”等促销方案。理由是当折扣低于三折,出版社绝对亏本。


不过,这引来了很多消费者批评,认为现在的书已经够贵,“出版 还好意思批评渠道?”


不少出版 辩解,正是电商平台的折扣越压越低,才导致图书的定价越来越高,这是一种维持利润、甚至保命的反向拉扯。 但这份解释 距离被大众读者认同理解,还有很长的距离。 出版业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失语者。



#01

三折,击穿了出版机构的保本线?

抵制战的第一枪,开在5月17日。


包含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在内的10家出版社发布《联合声明告知函》,拒绝参加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


出版业人士介绍,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京东图书的运营方。天眼查信息显示,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持有该公司45%的股份,为最大股东。


随后,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也单独发布了《声明告知函》加入抵制。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用电子邮件站队表态。


随着出版联合机构的数量增多,上海46家出版单位于5月20日发布的联合声明函将抵制推向高潮。


| 网传的联合声明告知函

行业集体抵制京东的原因非常简单: 对多数出版机构来说,京东618的三折大促意味着赔本卖书。


这个关键数据,却不为大众所知晓。


北京业内的一名营销编辑晏书表示,一本图书的成本,大概是定价的15%~20%,这还是公司尽力压低成本后的结果。


晏书举例,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完成图书的编辑制作后,会以最终定价将近三折的价格供货给发行公司,发行公司再以三三折、三五折等价格下发给更下游的渠道,最终在电商平台面向读者时,销售底价会被控制在定价的50%,但这中间的利润,会随着长长的供应链,被平台、经销商们分走,留给源头公司的毛利润只剩下不到10%。


比起服装业40%、餐饮业70%的毛利率,出版业的10%的毛利不算高,而这还是站在平台五折售价上的结果。


十年前,读者在图书电商面对的价格大多在六折及以上,到了2019年,折扣已经被压低到了五折以及以下,且还在持续走低。


对大多数出版结构来说,如果再算上一本书的编辑、设计、审核等各类费用, 图书售价低于三折就会击穿成本线。


面对抵制,京东方面暂无正式回应。 网传京东图书采销人员发朋友圈声称,此举 只是为 更便宜的图书,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 此次京东618大促,除了图书全品种2~3折的促销折扣之外,还叠加了“满300减130”的券。不少图书业者反映,这样只能赔本赚吆喝。


据某业内人士透露,京东在与一些出版社的合同中,还约定了年底需向平台另行返点,更是让矛盾激化。



#02

为何从蜜月走到了抵制?


电商平台与出版机构的关系走到如今这样,并不是一夜之间,以前也曾有一段蜜月期。


1999年,随着雷军、李国庆各自创立卓越网、当当网,电商平台成了书店之外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向着西山缓慢踱步的出版业回过头,一时间分不清来者是敌是友。


但很快出版机构先尝到了甜头。以往以线下书店为主渠道的出版业, 账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行业惯用的经销包退制,也让高退货率成了附骨之疽。


电商平台的兴起则更改了消费者的购书习惯,给了传统的出版业不小的震撼: 销量更透明、账期更短,曝光量更是以几何量级倍增,利好出版业、电商平台、读者群体三方,大家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随着电商之间竞争激烈,行业的味道也在慢慢变化。


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进军中国;6年后的2010年11月1日, 京东商城 图书频道正式上线,彼时淘宝也卖书多时。


2010年前后,当当与京东展开童书价格战,战役一经打响就再也停不下来。几番下来,“电商上买书、价低还包邮”,重塑了用户心智。


从这时起,利润不断被腰斩的出版业,纷纷开始反抗。


2011年,京东商城打出“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的促销广告,就遭到了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为首的24家少儿出版机构的联合抵制。


当时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微博“正面刚”:今生最恨的词就是“封杀”,并命令图书部门把这24家出版社记下来,而且这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永远4折,后来又加码重轰, “给出版社百分之十的利润就足够了。”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又发布联合声明,抵制京东开展的“逆价销售”——当时,京东有个活动是“满300减100返券促销”。


参与该次抵制活动的化学工业出版社负责人称,其实声明并非只指向京东,而是整个位于行业下游的电商渠道,希望它们不要以所谓“低价”损害出版社的利益。人大社副社长李开龙也发话:“出版环节的上下游其实是一家,应该是良性的循环。”


作为被点名方,当时的京东态度依旧强硬,将这八大出版社的书籍在活动期间全部下架,活动结束后才再上线。


在双方的拉锯战中,最终还是平台方占据了优势。


2021年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受访透露, 几大电商平台在图书世界的销售市占率达到了7成左右,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出版商能脱离电商平台独立存活。


而对于带着文人儒雅高帽的出版业来说,只要蛋糕在做大, 哪怕一本书就只赚2块钱,卖个50万册,至少也有100万的毛利润。 这是出版公司选择隐忍的根源。


直到此次京东618将这帮文人墨客逼上了梁山。


从历史来看,在强者面前,处于弱势一方的出版公司发起的抵制结果,基本上就是“没有结果”,倒是进一步造成了出版公司“两头不讨好”的困局: 电商平台压的折扣只会越来越低,为了活命,出版机构只能反向抬高定价;看不到硝烟的读者,只能看到书架上不断攀升的书价,对出版机构的反感与日俱增。


但出版机构满腹委屈:自己根本没有赚到钱。


首先是行业蛋糕在这些年没有扩大,而是缩小。 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图书平均定价45.51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08%,但码洋同比却下降了14.71%,降幅明显。


其次是行业玩家近来萎靡不振。 2020年图书零售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又同比出现-5.85%的增长,21家公司现金流为负值,占比高达75%。


| 2024年第一季度出版业上市公司营收情况(单位: 亿元)

来源: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


当大部分从业者都吃不上饭时,揭竿而起只差一条导火线,京东618正好撞上枪口。其实隔壁当当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满100减50”的图书促销,但可能没有像京东的招儿那么伤及命脉,才避开了这场抵制战。


战场的背后,是出版业与电商平台双方彼此消磨导致的利益链条最终崩断。



#03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冲击了电商卖书

在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格外亮眼: 短视频电商,是唯一一个实现码洋同比增量的渠道。


图 | 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


有声音猜测,京东此次放狠招,是受到了来自短视频的竞争压力所致。


在出版业的“神话故事”里,董宇辉是绝对的主角,他的出世强化了短视频平台在图书营销界的地位。


2023年12月21日,直播讲解《唐诗三百首》的董宇辉,仅用20分钟就卖出了20万册;4个小时直播,又卖出99.2万册《人民文学》;《人间信》直播,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售出6.8万册;一本原印量只有60万余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董宇辉的直播推荐下,总印量已超过600万册。


《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以董宇辉为代表的图书主播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图书创造了超4亿单的惊人成绩。


日落西山的出版业老泪纵横,发现原来货架电商之外,直播电商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手段。 据中金易云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报告,短视频营销市占份额已经达到了33.07%。 这也成了出版业抵制京东618的底气。


不过,短视频平台上各路大V内卷, 被行业诟病的价格战卷土重来,越演越烈。


2021年9月,“北大才女”刘媛媛打着“振兴图书行业”的旗号直播卖书,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还有“10万册1元书”,价格之低令人咋舌。


在她之外,数以万计的图书主播和短视频博主拿出了“9块9包邮”的卖书噱头加入战争。更有甚者,在直播间拿出了秤,将图书论斤售卖。


“图书就是很便宜的商品”的认知,不断冲刷着用户的心智,进一步压榨了出版业的生存空间。


在流量的裹挟之下, “低质公版书”“山寨书”等大量出现,盗版猖獗,劣币驱逐良币,形成了更大更深的行业怪圈。


有声音认为,正是在短视频平台的强力竞争之下,京东平台才在此次618放狠招,试图夺回自己在图书市场原有的霸主地位。


但平台竞争,最终受伤的还是出版业。


一名从业七年的资深编辑感慨,整个出版行业都在为爱发电,但利润的微薄也导致无数编辑出逃,“我很想辞职后去开个烧烤摊或者网店,但这些年也没攒下足够的创业钱。”



#04

出版行业,何以自救


到底是走错了哪一步,才让出版业陷入了如今这道怪圈?金钱、读者、市场,似乎哪样都没捞到,出版业吃力不讨好的商业模型在其他行业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