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漪丽,她蹒跚着走上台,在钢琴旁坐好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琴声响起前15秒的空窗,是人们对音乐的期待。
布满皱纹的双手抚上琴键,瞬间化身精灵,轻快地跳动。一曲《梁祝》,那么熟悉,又陌生得很。不知为何,莫名感动。
整首曲子被赋予生命,那些斑驳的皱纹,什么都没影响,只能证明斯人已老。
这大概是最温暖的版本了,打动的不只是耳朵,更是心。
巫漪丽,
今年87岁,
中国第一代钢琴家。
她出生在上海书香世家,外公曾资助过孙中山辛亥革命,是个名门望族。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极爱音律。6岁便开始习琴,师从“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
当时师从梅百器的还有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等中国比较出名的老一辈钢琴家,仅有巫漪丽这么一个儿童学生,破例收下是因为她的天赋和努力。
能和那么多厉害的人物一起学习,不到10岁的她分外用心。18岁的时候已有小成,在剧院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时,一曲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震撼全场,从此扬名。
音乐的道路永无止境,24岁的她离开上海交响乐团,去到音乐氛围更浓的北京,加入了中央乐团,继续进修。
这个平台很广阔,真正的人才不会明珠蒙尘。年纪轻轻的巫漪丽,轻松地成为了“三名三高”,名作家、名演奏家、名教授,高职位、高工资、高待遇。
32岁的时候,她用指尖的力量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
声名大噪之际,除了国内的巡回演出,她还代表国家远赴丹麦、印尼、缅甸等地演出。
被音乐选中的人,往往有谦逊宁静的气质。在得到周恩来接见时,她宠辱不惊,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钢琴伴奏”时,她笑称后面该加个“之一”。
不骄傲,也不妄自菲薄,是巫漪丽的魅力。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何必急着否定。
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了她的命运会发生转折。一切与文化有关的人和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后来文革结束,她开始颠沛流离,两度赴美深造。
第一次是1981年,去美国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第二次是5年后,没能回去。
巫漪丽一直把祖国放在心上,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有音乐陪伴和安抚,她就能安下心来。
虽然钢琴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但在她手中,变成了舒展情怀的伴侣。创造性地用钢琴弹奏中国古典音乐,把对国乐作品的深刻研究和对音乐的独到见解表现的淋漓尽致。她心中装了一个国:中国。
1993年,在一次演奏中认识了新加坡女高音声乐家苏燕卿,对方十分欣赏她的演奏,于是邀请她去新加坡,希望能一起把新的教学方法给投入实践。
巫漪丽考虑了一阵,便答应下来。这一去,就是20多年。
任何事情,内容都是本质,音乐也一样。她倡导“从音乐内容启发学生”,打破传统的考级方式和死记硬背,只有内心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把音乐学好。就像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也永远教不好不能理解音乐的学生。
她的坚持让许多学生家长抵触,甚至质疑她的水平,但是巫漪丽不改初心,怪力打磨出来的和渴望被打磨的学生,未来的路肯定会不一样。
不仅如此,她还鼓励老年人学习钢琴,音乐不仅仅属于小孩和年轻人,它属于每个人。
在新加坡的20多年,最少有50多位老人跟她学习过。
随着年龄增长,原本修长有力的双手渐渐枯槁,骨头也没了以前灵活。她便一遍遍地弹奏,给手指按摩,以保持其灵活性。她的生命不能没有音乐。
2008年,78岁的她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一代大师》,高超的造诣让音乐市场轰动不已。
83岁,《一代大师2》、《松花江上》等9首钢琴曲再次风靡中国。透过这些中国风的的钢琴乐,人们看见了一颗中国心。
每次弹奏《松花江上》,巫漪丽都会热泪盈眶,手指下的音符此起彼伏地流出,声声入耳是爱我中华,一句话都不用说,所有人都懂。
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国内有音乐界的好友邀请,她都会飞回来和朋友们聚上一聚,看一看祖国,搬不搬回来已经不重要了。
2017年2月25日,在新加坡NKF礼堂,她行云流水地弹奏出《梁祝》,铿锵有力,音乐似乎被刻进了生命,在延续意志。
12分钟的演奏是耗费精力的,不过结束后,她展露出孩子般的笑颜,说曲子还有可改进的地方。生命不息,音乐不止。
洒脱在岁月的困苦中,巫漪丽执着地追求音乐,困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每个人的一生必将经历很多,快乐、哀愁、欣喜、彷徨。几十年后再回头看,当初让我们流泪的,现在也能笑着品味。
用生命去感受每件事,岁月会沉淀,美酒会芬芳,我们会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