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鸿观
中国财经界最权威大号,金融,货币,财经,历史,世界,观鸿观,知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2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2 天前  
起点财经  ·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省会,没有退路!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火爆!全线断货!排到6月15日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哪吒2》,全球单一市场票房NO.1! ·  3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好事者问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鸿观

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不婚、不生、不买房

鸿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6 11:56

正文

关注 鸿观 一起涨姿势~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大志なき時代(胸无大志的时代)」,他感叹道:


“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自从1991年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被称之为「失落的20年」,有一说是「失落的10年」,从1991年开始到2002年小泉政治改革结束,经济开始出现恢复,然而随着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再度陷入低迷。


未满35岁的日本人,从懂事以来就面对「失落的20年」,大多数人的心态不只是不愿意背负房贷或结婚生子,所有的风险及责任都不想承担。



所谓的「低欲望社会」是指:


无论物价如何降低, 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在「低欲望社会」的背后,原因很多:


既有一个社会高速发展趋向成熟后的一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在税收政策上的倾斜因素,更有日本社会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因素。



夫妻亲密度不够、出生人口减少


日本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出生人口减少和人口高龄化问题。


在日本有过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1947-1949年,第二次是1970-1975年左右,每年的生育人数在260万和200万以上,被称为「团块时代」和「小团块时代」。



团块时代出生的人经历了战后的高速发展期和经济泡沫期(日本最辉煌的时期),这些人现在都在70左右的高龄。


而「小团块」则在大学毕业就职高峰期恰好遇到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为了生存不得不调整知识结构进入各种领域重新奋斗,这些人目前在40岁以上,仍然在各个企业中扮演中坚角色。


然而在此之后,日本一直没有新的生育高峰形成,人口逐年递减。



低出生率有很多原因。


首先,日本结婚年龄普遍较高。


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传统家庭的男女模式开始感到厌倦,而男性觉得婚后自己像是挣钱机器,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更加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



其次,日本男性工作时间过长,夫妻之间亲密度不够,因而生育率持续走低。



再次,日本男性婚后育儿时间非常低,最新统计是每天1小时左右,很多夫妻没有精力抚养孩子。



最后,虽然日本对两性关系在亚洲地区属于比较开放,但是对非婚生子女、婚外子女却一直持非常保守的态度,政府在非婚生子女的福利和扶持上,并不如欧美一些国家那么愿意投入,因此,隐蔽的人工流产仍然不少。



劳动力不足、消费萎缩教育危机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劳动力严重不足。


日本独特的情况是女性婚后就业率很低,因此实际劳动力更加少。


首相安倍晋三今年提出税制改革,鼓励女性就业,然而社会对此反应冷淡,因为只是推进女性就业,所要解决的育儿设施的增加和福利补贴没有跟上。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消费萎缩。


新技术、新设计以及各种时尚潮流的消费对象是年轻人,然而随着年轻一代数量的逐年递减,消费趋于饱和。


相反,面向高龄阶层的消费品开发似乎成了新的热点,但高龄阶层对于时尚等消费能力有限,能够开发的产品集中在一些未来疾病和护理等方面。



少子化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但是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用有限。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混合的社会,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统一的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督促孩子去上各种私塾补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