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打工人的痛,马克思都懂 ·  3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很多人最后跟初高中同学结婚了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30岁,我得了一种“不死的绝症”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轻盈的胜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学会烹饪,对于年轻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4-09 20:30

正文


文 / 蔡颖卿

我很希望年轻人学习烹饪,不以追求时尚为目的,而以自己对生活的掌握为出发。 有一天,当这些基础都够稳固之后,时尚或品味的敏感必会自然地出现在你的出手或品食之间。

学习一项技术,如果先有正确的概念,就能节省摸索的时间。发明家贝尔博士建议大家的 “学习三部曲”:观察、记忆、比较,也适用于烹饪。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部,我要先谈烹饪的概念。相信在读过这些篇章之后,你会发现它不只适用于“烹饪”,也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于生活的管理思考。

我从小就害羞,所以,最怕别人以外表来判断我,因为这常常使我失去某些表现自己的机会。长大之后,我了解到,人真正要被检视的,既非学历、财富或职位,而是 作为一个人,你有没有能力把生活过得很好,能不能确认自己的幸福之感

我希望年轻朋友能在价值多元到混淆的社会中,透过生活实务厘清一偏之见,确立质量的意义,不只谋生更懂得生活。我也希望大家能从长计议地经营每一天、每一餐,通过互勉努力,学习做一个懂得珍惜“物”“用”“情”“感”的生活者。

做这本书的途中,时常想到三个人——我的女儿Abby、我远在圣荷西的外甥女,以及跟在我身边已经三年,像自己女儿一样的助理小米粉。

Abby 对于自己的工作既耐劳又负责,但一进厨房,信心就转为薄弱。我认为她其实很喜欢厨房里的剧场魅力,却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分。这只工作中的老虎一进厨房就手足无措,变成一只有时让人生气的调皮猫咪。

我困惑之余,细心检讨,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她花在与厨房相处的时间太少又过度信任天分之说;二是我的善厨事的确给了她压力。但我想,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想为她写这本书。

我认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她代表了现代的某些年轻人,虽然喜欢美食、信息常识也很丰富,但手下的功夫远不及他们的能说善道与品尝经验。我以女儿为标准,不低估年轻人的聪明智力;但也以女儿为标准,不高估这一代孩子实作的能力。 我的目标是清楚、实用,帮助想做的人有路可循,做出一手好菜——要说当然也要练。

我的外甥女晓齐则是另一种年轻人,伯克利大学工科的高才生,在忙碌的工作之外更努力建立自己小家庭的美与乐趣,一如她童年时总把自己幻想为公主。但这公主可不是等着别人来伺候的贵族,而是居住与饮食极有质感,并且样样自己做得来的那种公主。

我的姐姐常常抱怨晓齐工作这么忙却坚持要下厨,又说她理家太完美主义。大姐虽然也在母亲的调教下很善家事,但她的理想生活其实是“使婢差奴过一生”,对于收入很不错的女儿不肯请人代劳家事,有些不解。但我认为晓齐实在是个异常聪明的孩子,她生在新的时代、从小受美式教育,却能自行把中西方、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智慧与技能,交相融合并实践。

我常在这个三十岁的新手妈妈身上看到无限的可能,也因此,我觉得跟晓齐一样的孩子应该会喜欢我在书中的分享,他们会穿越我所提供的基础,延伸出自己厨房中更深度的剧场效果。

嘉华(小米粉)是我写这本书的另一份灵感,也是我在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后,决定修改整本书书写方式的原因。四年前我在台南遇到嘉华四姐妹,当时她们一起经营一个空间可爱、服务完美的咖啡厅,但我觉得属于一个餐厅的基本条件——食物的实力是她们的欠缺,所以我很冒昧地去跟她们说,我想帮她们设计早餐。就这样,我认识了负责厨房的嘉华——一个工作习惯良好、肯思考、美感细腻、热爱厨房但厨艺没有踏实基础的年轻人。

在台南一起工作那两个星期,我曾想过,如果有一天我要开一个烹饪教室,嘉华会是我最理想的助理人选。当时我已准备北迁,怎么说这种想法都不可能实现,但就像一个梦外之梦,许多发生在同一个时段里的巧合,使嘉华加入了我的工作,并让我看见对她更深刻的期望。

这三年,我在嘉华身上看到,在厨房学习中要把根基打稳,除了靠练习之外,作为引导者最重要的责任,是透过仔细观察来补足缺失的基础。就好比当我看到她能做出一道繁复的点心或菜肴时,本以为包含于这道料理之中的技巧,都是她明白、而且可以应用自如的;但我忘了,过去并没有人这样教她,对于料理,她可以说是以“依样画葫芦”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我一方面透过实务让嘉华有机会反复练习,同时也花费很多的时间一一补足她过去所空缺的理解与知识。我很严格地要她做准确的自我要求,也因此在这本书中, 我把“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提高到书写的基础。

我想起 Pony RISD 上大一时的一份功课,她给我看了她所画的两张图,并且跟我说:“妈妈,老师要我们去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名画先模仿,但更重要的其实是下一张功课——把其中人物的骨架解构出来的图。这个练习是要让我们知道,一张画之所以看起来真实,表面之下还有很多复杂的结构;我做这份功课之前想很多,研究了本来我不曾想过的事情。”

Pony 的分享使我更确定,任何一份学习都需要有完整的理解路径,它的有趣与丰富也在这些探讨中酝酿而成。所以, 我也以同样的心情来做这本书,希望能把自己人生五十年所理解到的活力与趣味,透过“厨房剧场”的呈现来分享 “做”与 “用”的经验。 如果够幸运,我所珍惜的年轻人或许将因而探讨到:透过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多种感官的喜悦。


本文 摘自 蔡颖卿《回到餐桌,回到生活》


「 写一个你最拿手的一道菜? 」

留言告诉时代君

老夫会根据幸运女神指示

不定期赠书

↓ ↓ ↓

幸运者就是你哦


推 荐 阅 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