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剧界,“越剧十姐妹”的名号叫得十分响亮,而这一名号的由来则与70年前的那一场声势浩大的越剧界联合义演有关。
《山河恋》演出海报
1947年8月19日
,为了筹款创建越剧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
真正推进越剧改革,
尹桂芳、筱丹桂、竺水招、徐玉兰、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等十位志同道合的越剧姐妹在黄金大戏院联合公演新编历史宫闱剧《山河恋》,直至9月12日结束。
《山河恋》演员合影
在旧社会,戏曲演员的生存处境其实是相当尴尬的,往往要受到戏老板的摆布,而且常常不堪流氓、戏霸、名商巨贾之扰。于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和培训学校,让演员们有一个良好的演出环境,不断提升自己和更好地培养后辈,这一举措就显得十分重要。
“越剧十姐妹”合影
越剧改革先驱袁雪芬老师率先提出倡议,而越剧界各知名剧团的头肩名角纷纷响应。1947年7月29日,在四马路大西洋菜社,上海越剧界一批“头牌”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议联合义演的具体事宜。为郑重起见,她们特意请了证明律师,起草了一份合约,上面写着:“兹为共同发扬新越剧及谋同仁福利起见,经过数次讨论,人人志趣相同。为此共同发起,集合同人力量,组织公司,谋建新型剧场一所。此后为剧院及剧务上一切进行事宜,发起人都须共同负责,各尽力量,以期越剧前途发扬光大……”在合约上签字作为发起人的共10位演员,即:
尹桂芳、筱丹桂、竺水招、徐玉兰、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
。这10位发起人,后来被称为“越剧十姐妹”。
“越剧十姐妹”合影(徐天红未出镜)
联合义演的剧目《山河恋》也是为了适应剧中名家纷呈的特点而临时创作出来的,由南薇、韩义、成容编剧,南薇导演,韩义舞美设计。故事据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侠隐记》(现译《
三个火枪手
》)和我国小说《
东周列国志
》的部分情节改编而成。角色分派采用抓阄和导演指定两种方法,顺利作出了安排。时值炎热的夏天,各剧团都在“歇夏”,演员们自己出钱做服装、自备车费,冒着酷暑投入排练。吴小楼饰梁僖公(原由徐天红饰,因徐生病,改为吴小楼饰)、竺水招饰绵姜、徐玉兰饰纪苏公子、张桂凤饰黎瑟(后因张生病,改由徐慧琴饰)、筱丹桂饰宓姬、尹桂芳饰申息、范瑞娟饰钟兕、傅全香饰戴赢(后因傅生病,改由张云霞饰)、袁雪芬饰季娣。
徐玉兰、竺水招《山河恋》剧照
从筹备、排练到演出期间,上海各家报纸相继发表消息、评论。田汉先生撰文指出,此剧演出的意义在于越剧演员“有了新的觉醒”,懂得了“必须求取团结,团结才是力量”。演出过程中,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演,经越剧姐妹团结斗争恢复演出。该剧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每个行当、每个主要演员的表演和唱腔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越剧名家荟萃一台。尹桂芳老师和袁雪芬老师对唱的“送信”一段唱,流畅委婉,富有喜剧色彩,尤受观众喜爱,曾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发行。
“越剧十姐妹”三十余年后重聚(两位已逝)
1980年春,韩义与南薇凭记忆,重写此剧,并把原来的上下两本、共演五个小时的本子,改为十场近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间,由虹口越剧团重排,演于徐汇剧场。程心如饰绵姜、丁育之饰公子柏、孙菊琴饰黎瑟、张蓓丽与李蓉芳分饰宓姬、饰申息、尹美娣饰费缇,朱惠芳饰钟兕、陆苏美饰戴赢、王美芳饰季娣。
虹口越剧团《山河恋》演出说明书
1982年,西安市越剧团曾将《山河恋》一剧重新改编排演,带到上海演出。2012年,南京越剧团孙静在其专场演出中复排了其中的一折,让广大越剧戏迷再度领略到了竺派旦角艺术的魅力。
(据网络资料和越剧前辈回忆录内容整理而成)
尹桂芳、袁雪芬演唱《山河恋·送信》(1979年)
南越 《山河恋》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