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发证券研究
推送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0佣金!京东放大招 ·  15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提交申请,宁德时代赴港上市 ·  16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300251,历史新高! ·  昨天  
天风研究  ·  首个DeepSeek论坛 | 天风证券诚邀您的参加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广发证券研究

【广发•早间速递】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广发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1-13 07:10

正文

RECOMMENDATION

重点推荐

宏观 | 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地产 | 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银行 | M1拐头M2继续向上,社融增速底部已现

电新 | 电池与磷酸铁锂率先复苏

机械 | 曙光已现,海外需求及新技术迭代持续

如需查看报告全文,请联系对口销售

或点击登录 广发研究小程序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REPORT  HIGHLIGHTS

研究精选


宏观: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央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 10月社融增加1.4万亿元,大致持平于WIND统计的市场平均预期(1.44万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 考虑到去年同期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带来的高基数,这一数据表现尚可。 社融存量增速为7.8%,较上月下降0.2pct。其中,实体信贷、外币贷款与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改善。

化债对于社融的影响较复杂。一则要考虑置换的债务属性, 如果是用于置换企业欠款等经营性债务,社融总量会趋于扩张;但如果是用于置换非标、信贷等金融债务,则社融总量不变,结构变化; 二则要考虑置换的节奏, 从专项债发行到资金下发完成债务置换可能存在时滞,社融可能会有先脉冲式改善然后再回归正常节奏。

简单总结,10月金融数据有三点积极变化:一是BCI企业融资环境好转;二是居民信贷好转;三是M1增速止跌回升。仍然有待改善的是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目前仍处偏弱状态。

往后看, 一则上游工业品价格有初步触底回升迹象,下游耐用消费品短期“以价换量”之后,PPI预计会逐步好转,这将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二则“6+4”化债方案将缓解地方投资的收缩效应,叠加同时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从地方政府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都会有所改善;三则财政已经明确“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明年在赤字、新增专项债规模与使用范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增量领域均存在政策空间,这些逻辑有利于修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估计未来两个季度企业融资将缓步改善。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选自报告: 《广发宏观:10月金融数据:三点积极变化和一个短板》 2024年11月11日;作者:郭磊 S0260516070002;钟林楠 S0260520110001

地产: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化债规模符合预期。11月8日,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政府口径下的隐性债务规模共14.3万亿元(2023年末),明确了化债计划。第一,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 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第三, 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宽限了这部分债务的偿还期限。

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从“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 隐性债务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12万亿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可以转化为其他方向的开支,其中就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论是购房补贴、收储、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都需要地方财力的支持。

房企如何受益?第一, 通过土地收储、商品房收储,可以增加资源的流速,但收储价格通常按照重置价格(土地平整成本价格回收),而非历史成本价,若企业参与收储,往往不会产生利润,甚至会产生部分减值。 第二, 土地置换,换地更容易实现,但一般需要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具备投资能力、运营健康的企业才会进行换地操作,换地可改善其资产负债表,提高企业周转效率。 第三, 其他潜在受益机会。地方国资体系内影响范围较大的企业、包括部分城投类企业,或存在受益机会。

风险提示: 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行业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复苏周期拉长,房价持续下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选自报告: 《房地产行业: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2024年11月11日;作者:郭镇 S0260514080003;邢莘 S0260520070009

银行:10月金融数据点评:M1拐头M2继续向上,社融增速底部已现

2024年11月11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数据。M1与M2增速明显回升,居民财政齐发力,企业流动性显著改善。

政府部门:财政力度明显加大。 往后看,高频数据显示11月政府债融资节奏有所放缓,可能是等待新额度分配规划,上周五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增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用于化债,财政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近期央行降准配合财政发行概率提高。

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全面改善。 短期信贷需求明显恢复,中长期信贷需求优于同期,需求侧改革或带动居民需求进一步改善。

对公部门: 企业信贷需求减少主要源于财政存款超季节性大幅度下发以及资本市场改善带来的现金流支持。

非银部门:非银存款明显多增。 结合M2趋势好于社融趋势,大概率源自资本市场转向导致的存款向证券保证金账户迁移。

前期观点已得到验证,10月金融数据已经可以窥见存款活化和搬家趋势已经开始有所抬头,M1已经拐头。展望未来, 大规模化债不仅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约束,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将更多资源用于扩大消费支持民生。消费端的复苏也有助于带动企业信贷需求和实体回报率的回升,预计十月份社融增速已见底部。银行方面,财政化债直接利好银行资产质量和估值,存款定期化向活期化转向的过程中,预计活期存款和手续费收入占比高的银行将继续受益。

风险提示: (1)经济表现不及预期;(2)金融风险超预期;(3)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选自报告: 《10月金融数据点评:M1拐头M2继续向上,社融增速底部已现》 2024年11月11日;作者:倪军 S0260518020004;许洁 S0260518080004

电新:电动车拐点系列之四兼2024年三季报总结:电池与磷酸铁锂率先复苏

业绩增速:下行趋势缓解,龙头表现突出。 2024年Q1-Q3电池环节利润有所下滑,但在行业下行周期背景下仍占据全产业链主导地位。各环节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竞争力在下行周期里仍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

盈利空间:行业整体承压,电池环节率先回暖。 24Q3锂电产业链样本近75%企业加权ROE同比下降,行业仍在出清阶段,叠加原材料跌价的影响,锂电产业链整体加权ROE暂未修复。其中,电池环节各企业情况有所改善。

偿债能力:龙头负债压力减轻,其余加杠杆。 龙头企业2024Q1-Q3资产负债率同比下滑,其他公司加杠杆以缓解资金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经营性现金持续流向电池龙头。

经营效率:行业出清致全产业链承压。 延续24H1产业链趋势特征,24Q1-Q3全产业链89%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均下降。2024年Q1-Q3全产业链存货周转率整体平稳。24Q3行业整体仍处于出清阶段,没有明显变化,24Q1-Q3产业链中约68%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延续24H1产业链整体账期拉长的趋势。

财务框架:磷酸铁锂、电池环节盈利拐点在即。 龙头企业8个季度以来ROE开始提升。资本开支2022Q4达峰后持续低靡,2024Q3后呈现供需紧平衡。从速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来看,电池与磷酸铁锂环节表现较弱,负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次之,预计未来竞争态势改善,优势企业将率先盈利回升。

重估资产负债表拐点。 重点推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建议关注格局提升的电解液、负极材料、铜箔、隔膜等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中游价格下跌超预期;技术升级进度不及预期;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选自报告: 《电动车拐点系列之四兼2024年三季报总结:电池与磷酸铁锂率先复苏》 2024年11月11日;作者:陈子坤 S0260513080001;纪成炜 S0260518060001;李靖 S0260522070005

机械:锂电设备行业跟踪:曙光已现,海外需求及新技术迭代持续

行业需求的延续。 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32万辆,同比增长33%。同时,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辆为347GWh,同比增长36%,在新能源汽车终端和电池端的需求保持较好态势。

海外新需求的接力。 24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车累计注册销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加1.6%,累计渗透率21.0%,美国新能源车注册销量71.7万辆,同比增加7.9%,累计渗透率10.1%,海 外市场电池需求空间依然广阔,头部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出海步伐,目前海外扩产项目也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设备商在海外市场拥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技术的迭代。 钠离子、固态、复合集流体等锂电新技术不断演进,行业龙头公司也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行业处在底部区间,但看到行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下行后,需求稳定,工艺迭代,逐渐出现底部企稳迹象,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出现积极的经营改善,设备公司正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需求、供给及新技术变化。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风险。

选自报告: 《锂电设备行业跟踪:曙光已现,海外需求及新技术迭代持续》 2024年11月12日;作者:代川 S0260517080007;朱宇航 S0260520120001;范方舟 S0260522080001








更多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