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闻要参
以小观大把握财经脉动,见微知著了悟商业潮向,获取财富,圆梦人生,回馈社会。高端、有料、诙谐、独立、深入、浅出。趋势投资者必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消费日报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59亿! ·  昨天  
新消费日报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59亿! ·  昨天  
华尔街见闻  ·  2025第一家造车公司破产 ·  昨天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赵初一007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闻要参

突然宣布!炒房的彻底傻眼!!

财闻要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1-29 22:45

正文

抢到就赚500万元!
万人打新的深圳楼市再次震惊全国!
今年以来,楼市最重要的新闻是深圳热,最热的楼盘是近期开盘的华润润玺。
11月25日,深圳华润城润玺开盘了,1171套房源,算一算, 每套最低价格1184万,最高价格2984万。
1000万啊,不管从什么角度去衡量,如此价位的房子都绝对是豪宅了吧?
然而,没想到,总价高达1000~3000万的房子,居然吸引了数万“刚需”前来抢购,而且谁买到,谁欢声雷动!
很多人好奇,深圳怎么这么多有钱人,一千万房子也算刚需?
有媒体报道,其实这些房子,很多不是普通工薪簇买的,而是富人通过找人代持,还有合伙买房。
为什么润玺如此收到炒房客青睐?
两个字:套利!
因为润玺一手房和周边二手房价格相比,竟然新鲜出炉的一手房,价格比二手房还低,价格倒挂,结果就是谁买到谁赚到。
润玺套利空间是多少?
周边二手房挂牌均价倒挂大概在每平方米5万元,《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以目前挂牌均价看, 就算选一套最小的100平方米,买入账面浮盈就是500万元 ,这还不算未来的涨幅。
500万元,唾手可得,你说,谁能不为之疯狂?

炒房客搞得血脉喷张!
他们没有想到, 自己炒房套利如此狂热,与国家“房住不炒”理念公然相悖,实属顶风作案,国家怎么可能听任纵容
刚刚,新华社怒了: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措施!
文章说,十几万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俨然成为火爆“投资品”,“打新热”背后的买房牟利现象显然与“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驰。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里,新华社罕见提到了房地产税。
注意细节:加强对持有环节的调控、让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科学建立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
这无异于喊话,赶快,征收房产税吧。
昨晚央行推了前行长周小川的一篇论文,信息量很大。
周小川表示,资产价格不纳入通胀考虑已不行了。
传统的通胀度量现在面临包括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失真、以什么收入作为计算通胀的支出篮子等方面的不足和挑战。过去投资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可另行考虑,现在再这样做恐怕已经不行了。
资产价格,我们首先第一反应就是房价。
按照目前国际统计惯例,住房属于投资品,不是消费品,不应统计进CPI。
现在,如果资产价格纳入通胀考虑,那么, 房价就像直接统计进CPI指标,而CPI指标,又与宏观调控取向关联。
这个想法要是落地,对房地产的冲击,可想而知!

一切才刚刚开始。
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 深圳楼市正在尝试向“香港模式”说拜拜!
要知道,中国内地房地产长期研究借鉴的老师,就是香港和新加坡。香港和新加坡同为亚洲四小龙,在房地产问题上,却走了一条迥乎不同的路: 新加坡往左,香港往右。
前者搞预售制、限制住宅用地供应等,后者则搞“居者有其屋”、“有恒产者有恒心”。这直接导致香港的面积虽然比新加坡大出将近4倍。但是现在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是15平方米,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大两倍!
深圳学习新加坡模式的探索,不仅对深圳楼市影响深远,对全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都具有一种探索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