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是一次开发者的节日,但是虎嗅从中看到了很多未来的趋势。
北京的 12 月 8 日,天气一如既往的干冷和昏黄,顶着雾霾的虎嗅编辑宋图样两周内第四次前往奥林匹克公园,去参加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 2016 Google 开发者日(Google Developer Day,简称 GDD)。其实在接到邀请时,宋图样便预感这一次与往常不同,而抵达现场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会场实在太大了,Google 在国家会议中心包下了整整两层和一楼大堂来举办活动。Google 少有的会在中国搞这么大场面,理由大家应该能猜到。而在会后,Google 大中华区总裁 Scott Beaumont 也向虎嗅编辑宋图样表示“这一次确实搞得比较大”。大多数人对于 Google 开发者日的记忆还在 2011 年,但 Scott 表示这一活动其实一直都在持续,并且其实在中国还有办过很多不同的活动。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其实从 2011 年到 2016 年中间这部分时间,Google 更多的是将开发者线下活动转向社区。早在 2009 年 Google 开发者部门曾发起一项计划,让不同地区 Google 技术爱好者组建 Google 开发者社区(Google Developers Group,简称 GDGs),并且定期举办线下分享交流活动,如 DevFest、I/O Extended 直播活动、Women Techmakers 女性开发者活动等。
中国的创新在很多领域都是开拓者。——Ben Galbraith, Google 全球开发者产品总监
据 Ben 的说法,中国的开发者在拥抱新技术上非常迅速,并且“非常高效、非常有效率的会去推动技术前沿,促进技术不断的发展”。这些其实也是 Google 这一次在中国举办这么大的开发者日活动的原因之一,而要细说具体原因的话,笔者觉得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在开场主题演讲上 Google 正式宣布向中国开发者提供三个可以直接访问的网站:- developer.android.google.cn
通过这些网站,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开发资料,下载到最新的官方开发工具,并且 2017 年开始,Google Developers Agency Program 也将向中国软件开发代理商开放。Google 希望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中国开发者更便捷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资源,从而更高效地进行创新应用开发。首先,在此之前很多程序开发人员均面临着网络不好导致的无法获取一手资料,更严重的是很容易受到某些网站错误的指引,下载到被修改过的开发工具。此前大量 iOS 程序所爆发的“XCodeGhost”问题,便是因为从非官方渠道下载开发工具 Xcode 导致的。而这一次 Google 推出的三个开发者网站,方便开发者直接从官方渠道下载开发工具,这无疑将很好的杜绝掉一部分隐患。其二,在这次推出的三个网站上还包含很多开发资料,并且做了中文本地化翻译,以此可以方便开发者查阅和学习。要知道,据宋图样了解的信息,国内很多开发者和 UI 工作人员甚至连 Google 的质感设计(Material Design)和 Apple 的 iOS 人机界面指南(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都没看过,所以国内有些程序、网页效果稀烂根本不足为奇,少有一些初看不错,但实质邯郸学步,让人看了无奈。所以这一次 Google 推出中文本地化开发文档后,无疑将会影响到未来国内应用、网页等内容的质量。首先就是落地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 API 接口上。虽然 这三个网站上大多数内容是可以访问的,但是从开发者的角度去看,依然有大量在开发上可能用到的 Google 服务接口受到网络不佳的影响。其次内容本地化不够完善,这体现在开发文档上。虽然很多资料均作出了中文化翻译,但是文档词条的详细条目在跳转后依然还是英文。当然这点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 Google 文档太多,想全翻译过来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另外,这里笔者依然要感谢所有对翻译付出精力的人员,并且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在翻译领域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总的来说这些不足并不是 Google 对中国开发者的敷衍,其实 Google 是非常重视中国开发者的。
在开场主题演讲上 Ben 还宣布推出 Google 开发者微信公众号,以期未来更好的与中国开发者展开互动、联系。未来可能的移动网络形式——Progressive Web Apps作为 Google 开发者日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便是传播技术了。而从现场来的情况来看,这一次 Google 力推之一就是 Progressive Web Apps,简称 PWA。PWA 其实早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便有介绍,而这一次 Google 开发者日又一次提出,可见 Google 对其重视程度非常高。根据现场所获得的信息,笔者认为 PWA 并非是技术而是一种概念,PWA 是描述那类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让 Web 实现 App 的特性,最终虽然还是个网页,但是体验上并不输应用程序,且对设备兼容更好。简单概括来说,满足 PWA 的网页可以被添加到启动界面上,并通过缓存等技术最终实现可离线的、快速流畅的使用体验,并且拥有适应多种尺寸的动态调节界面,甚至 Google 方面还提供 GMS(Google Cloud Messaging)服务来让网页获得台通知功能。在 2017 年,网页开发者的能力将远远超过过去。——Ben Galbraith
但是他依然是一个网页,活在浏览器里,笔者觉得这是 Google 在模糊 Web 和 App 的尝试。PWA 听起来很容易让人想到微信小程序,而实际上笔者觉得微信小程序更像是 Google 早就提出的 Android Instant App 的弱化版,但更倾向 PWA,而 PWA 其实可以说是未来移动网页增强版,或者说未来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三者都很像,但是却又不同,限于篇幅就不细分析了。据 Ben 介绍,阿里巴巴在海外的购物平台 AliExpress 便采用了 PWA,最终浏览器转换率提升了 76% ,而 Android 转化率则提升了 30%,就连 iOS 平台用户活跃度都有 14% 的增加。在这种良好的成绩面前,相信未来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网页向 PWA 发展。
Google 最近几年来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推动网站移动页面化,比如将有移动优化的网站搜索排名靠前。而作为 Google 所认定的 PWA 基本满足了 Google 目前所有在搜索结果的提权条件,所以可以预见,在海外将有越来越多的网站采用这种形式——哪怕不为了用户体验而是为了获取用户。而对于国内网站,相信这一天也并不会太远。微信已经提出了小程序,但是小程序太弱了,并且更倾向工具而非网站,很多网页特性并不能提供,很多网站也不适合进入微信内。PWA 则不会产生微信的一些限制,虽然对于开发水平要求较高,但它依然在规范的条件下给予了开发者非常高的自由度,而用户体验和留存转化也是经过验证的,虽然国内 Android 体系和海外并不相同,但是 Android 毕竟还是 Google 的,所以笔者相信未来国内也会产生一系列优质的 PWA 网站。说一句题外话,笔者认为其实 PWA 很像九年前有人提出的 Web App 非常相似。有一个人曾在一次技术大会上提出一种 Web App 形式,开发者利用 Ajax + Web2.0 等一系列技术来实现,最终通过 Safari 浏览器运行在所有 iOS 设备上。结果台下掌声稀疏,最终 iOS 有了 App Store。那次大会是 2007 年的 WWDC,那个人叫斯蒂夫乔布斯。当然不能少了 VR 和 AR——DayDream 和 Tango其实 Google 开发者日现场除了代码还是有很多技术展示的,比如在今年热到爆的 VR 和 AR 技术。在当天除了有 Google 推出的 VR 方案 DayDream 主题演讲外,还有相应的 DayDream 体验区,可以看到 DayDream 的头显遥控套件,以及亲自体验 DayDream 所带来的 VR 体验。而展台的另一边则是 Google 在 HTC Vive 上推出的 Google Earth VR 和 Tilt Brush 体验区。
但是对于玩多了这些的虎嗅编辑宋图样来说,其实都不如现场的 Tango 展示吸引人。Tango 展台使用了最新发售的联想 Phab 2 Pro 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在现场的设备中可以看到有一个专门的应用市场包含了一系列的 Tango 应用,其中还有京东所开发的一款家装应用。在程序启动程序后,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购物列表中选择家具,点击就可以放置在通过摄像头功能实时捕捉的现场画面中。这听着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这时手机其实已经通过摄像头对现场进行了扫描和建模工作,而新放置的家具其实已经定位在了虚拟坐标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来观察家具和环境的搭配效果,甚至还可以走近家具来观察细节——当然这需要内容提供方在建模时提供支持。宋图样觉得,短期内 VR 其实都是大饼,而 AR 才是更快进入我们生活的技术。至于用处,难免的噱头大于实用,但是至少短期内还算有趣啊。今年最热的技术当然不只有 VR 和 AR,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而 Google 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深耕多年。在现场 Google 并没有展出围棋高手 AlphaGo,而是设立了一个 TensorFlow 展台,并且下午有专门的主题演讲。TensorFlow 是 Google 推出并开源的第二代深度学习系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当然说技术的东西是无聊的,比如 TensorFlow 建立和训练神经网络速度比以前快 5 倍,支持多种平台和分布式布局这些。其实大家只要知道 TensorFlow 由 Google 工程师在背后支持,新特性会不断加入就好了。并且 TensorFlow 已经被 Google 用于服务中了,比如识别 Gmail 中的垃圾邮件、归类邮件和智能回复,Google Photo 和 Google 语音识别中也有采用这一技术,当然 Google 做了多年的图像识别也是基于这一技术实现的。最后要说的是,作出 AlphaGo 的 DeepMind 团队已经宣布改用 TensorFlow 了。目前无用却有趣的小创意——Android Experiments现场的这一展台并不大,但是让人无限想起当年的 Google Labs。这里展出的均是一些概念性的产品。比如通过摄像头对卡片进行识别,并实现不同卡片播放不同音效的简易 AR 展示:AR MUSIC KIT。再比如对人脸表情进行识别,并作出相应表情的:GIANT EMOJI。如果你有时间,登陆 Android Experiments 的官网还可以发现更多十分有趣的脑洞,但是可惜受限于场地,现场没办法展示更多。总之 Android Experiments 聚集着一些让人看后觉得十分炫酷、脑洞大开的——无用设计,在虎嗅编辑宋图样的调侃下,现场站台小兄弟最终尴尬的承认了这一点。但是并不能否人这里东西确实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十分有趣,而且有创意是好的,万一哪天有用了呢。再次感叹下,Android Experiments 真的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 Google Labs。前文说到了 GDG,其实在现场 GDG China 社区是有一个独立展台的。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作为一个社区他们没有产品用来展示,但在现场有一面“谷歌开发技术应用创新英雄榜”,这里虽然有一些是公司做出的产品,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是 GDG 社区成员做的优秀项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GDG China 社区内其实还有非常多的项目,并且很多人都是通过业余学习来学会编程的。比如有一位怀孕的母亲希望孩子未来可以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于是在闲暇时间自己学习代码来当做胎教,并最终做出一个饮食相关的应用。而类似的例子其实在 GDG China 社区中非常多。据工作人员描述 GDG 中的成员各行各业、各种年龄都有。当天还有一位年仅 12 岁的开发者抵达了现场,并且其产品还在“英雄榜”上,这种年龄和开发水准让一部分与会者十分惊讶。可惜的是前往现场的宋图样同学与其错过了,但是据宋图样所知道的情况,其实中国有非常多的中学生开发者,并且很多人开发的应用程序十分优秀,均在 Google Play 上有众多用户。这里限于保护他们隐私,就不曝光他们的产品了,但是总结一下他们的一些十分值得称赞的特点:而他们的成就也不仅仅止步于开发一两个应用那么简单,有的人甚至已经在 Linux 等开源社区贡献代码,甚至被编译到官方版本中。从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力量”,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未来中国软件开发方面是有潜力的——在此衷心希望它们能遇到伯乐。比如 Angular、AMP 等前端、后端开发所涉及的技术,其中 Angular 这一为前端人员推出的 JavaScript 框架其实可以算是明星产品,开场主题演讲都占有不短的时间。再比如 TensorFlow 的主题演讲人多到爆,现场连过道都是听众。但是这些如果细说实在太容易枯燥,还是说下 Google 这一次重新举办这么大型的 Google 开发者日中国区活动的意义吧。从表面上来看,Google 再一次对中国开发者的予以肯定和回应,推出了三个开发者网站,为中国的广大开发者带来了官方资料和工具。虽然在本地化上还有一些不足,但并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一个造福中国开发者的好事,是值得表扬的。
总的来说我们想做两点事情。第一点,帮助个人实现他们想法,第二点,帮助企业走向全球。——Scott Beaumont
而这也是一个开端,代表着 Google 更加关注中国开发者团体了,而这背后其实也代表着 Google 希望进一步挖掘中国这一庞大的开发者市场。从很多细节上都能够看到这次 Google 开发者日活动中,Google 希望吸引中国开发者走向海外。比如会场的一个区域,可以直接与 Google Play 工作人员单独对话,比如有一位开发者便在此询问如何解决自己应用在登陆 Google Play 时遇到的问题。而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入 Google Play 走向海外的背后,其实是 Google 为了更好的盈利。中国开发者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据 IDC 2014 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拥有的 ICT 从业人员约 300 万左右,约占全球的 7.6%,位列世界第三。更多的开发者如何帮 Google 赚钱?当然是开发应用了。Google 可以从开发者身上盈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收费服务方面 Google 一直都有提供。虽然 Google 提供了非常多的免费工具和技术,但是 Google 同样提供了更好的收费服务,比如云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并且这些免费和收费的项目贯穿了一个应用程序的完整生命周期。从设计开发所需要的指导规范,到上线推广所需要的云端服务器和分发平台,再到后续运营所需要的监控后台,可以说从应用立项到退出市场,Google 服务可以全程陪伴。当然而收费不代表作恶,对于开发者来说,即便收费这些也确实值得。比如 Firebase 工具,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移动应用后端支持,从监控到分析再到报告,一站解决全部问题。而且其实这些都是小钱,大把的盈利是在双赢部分,比如 Google AdMob 广告平台,这是可以让开发者是和 Google 共同盈利的。Google 虽然搜索引擎是其主要产品,但不可否认广告才是其主要盈利方式。Google 的广告营收形式多种多样,在移动平台和开发者相关的更多的是 Google AdMob 的广告分成,在其提供的多种选项中,基本上每一款应用都能找到适合的形式。而应用登陆 Google Play 越多 Google 越开心。Google Play 全球用户数量非常庞大,庞大的用户代表的则是庞大的市场,但是 Google 自己是无法为这么大市场提供应用服务的,所以 Google 希望更多的应用进入 Google Play 市场,为此 Google 甚至会为开发者提供的本土化支持,以帮组应用在海外可以更容易的落地,尽早的盈利。并且即便某些开发者不选择 Google 的各类服务,Google 也不会太过在意。毕竟只要在 Google Play 平台上获得成功,便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来到 Google Play 平台。而且 Google 除了广告分成外还有推广服务,在 Google Play 平台上的推广,选择 Google 提供的推广无疑是效果最好的。让更多的开发者为 Google Play 提供应用程序,更多的应用程序使用 Google 的服务,Google 服务帮助开发者盈利,借此吸引更多开发者来到 Google Play。所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开发者,对于 Google 来说是能够促进盈利的行为。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说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Google 搜索什么时候回来。每一次 Google 有什么动作便会有非常多的人想问这个问题,但是笔者真的想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无聊且无趣的问题,在听过多次 Google 官方回应之后,笔者相信一个智商正常的小学生都能通过逻辑来做出判断及回答。并且服务器和用户之间网络不好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其实是个挺尴尬的问题,总这么戳人家痛处真的好么?Google 毕竟不能决定用户使用什么网络,就像笔者不能决定读者用什么设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