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学而思小初衔接
北京学而思小升初指导中心每日为家长推送小升初政策资料等各类消息新闻,帮助家长在小升初中度过难关,携手进入理想中的学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学而思小初衔接

中等生的世界是什么样?家有中等生父母应该如何做?

北京学而思小初衔接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7-06-15 19:35

正文

老师,您的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学生:表现平平,似乎不需要特殊的表扬,也没什么值得批评。在学生堆儿里没人佩服他们,但他们随和安静不惹事儿,所以也没人歧视欺负他们。至于成绩,也是在榜单中部“晃悠”,上下不出十名,不突出也不“拖后腿”,甚至稳稳的就是班级平均分。

没错,他们就是一个班级里的“中等生”。

这些在学校可能被忽视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家有“中等生”,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心?


心理老师讲故事:乖乖女突然不愿上学,问题出在哪?

最近,一位曾做过六年中学心理教师的张丽丽讲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个故事,并由此呼吁老师、家长,要多多关注那个需要关心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中等生”群体:

突然不上学的乖乖女:一个女孩上高一,16岁,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担任着某个学科的课代表。她平凡但乖巧,是个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孩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宣布不再上学了。没有先兆,没有意外事件,所有人都觉得如雷轰顶,无法理解。老师、家长、同学各方动员都无济于事,折腾了一个月,只好休学。

张老师作为心理老师有机会介入这个事件,在和家长的不断沟通(孩子已经拒绝沟通)当中,慢慢发现这个孩子的苦。她拒绝谈话,只和妈妈以信件交流,在信中,这个孩子的痛苦可以追溯到她上小学时,她经历了父母不和,转学不适应,学习困难,和同学相处的问题……而最让她痛苦的是在茫茫的人生前路中看不到希望。

所有人都认为她乖巧懂事,所以没人跟她认真谈过人生应该怎样过才精彩。她也不知道自己上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有何快乐?遗憾的是,她把这些都闷在心里,没有人知道。她懂事了很多年,知道父母不易,老师是为她好,所以她选择不说。

“中等生”需要的自我认同,我们关注过吗?

张老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特别的时期,敏感、细腻,情绪不稳定,需要自我认同和情感支持。他们非常在乎自我评价,希望探讨生命的价值。如果长期缺乏自我认同,对敏感年龄的孩子来说着实是一种打击。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除了“两头”的孩子,也要多关注那些平凡的孩子,他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学生讲述:成为“中等生”是什么感觉

一、关于尴尬:老师总是记不住我的名字

处在中等生的位置,孩子受到的关注度就少了许多,班里学生一多,被点到名字的几率也就会变小。

网友史峰说,当年上学时,老师在班里分了许多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成员:分别是优秀生、中等生和差生各一人。他是七组的中等生。在这个小组里优秀生许文迪是“领头羊”,差生刘玉亮是“改造对象”,但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小组里有什么“头衔”,不知道能做什么?

有一次,要出校门去配眼镜,史峰到办公室找老师开张“出门条”。老师抬头看了看他,然后捏着笔迟迟不写,然后再看看他,再低头想一想。好大一会儿,史峰才明白过来:老师一定是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了。

二、关于期望:多想老师也跟我多说说话

其实,中等生们也希望能跟老师多多交流。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家长一般都愿意跟优秀生谈学习成绩,遇到差生也能督促他们遵守纪律,可是跟中等生能说点儿啥呢?”

有网友也有这样的困惑:他被老师安排与优秀生和班里公认的“淘气包”一起打扫卫生。老师先和优秀生一起擦玻璃,一边擦玻璃一边谈学习的事,谈到高兴处就开怀大笑。过了一会儿,老师又帮着“淘气包”扫地,一边扫地一边谈遵守纪律的问题。他在一旁拎着垃圾,也想凑上前去跟老师说些什么,可是却没有话题和引子。

事实上,中等生们“也希望与老师一起聊一会儿,也盼着老师给我起个外号,或是拍拍我肩膀。”

三、关于表现:多鼓励我,说不定我可以更好呢

网友史峰说,老师给优秀生许文迪起了一个外号叫“大脑袋”。说许文迪脑袋大,聪明,脑袋里装的知识就多。你还说许文迪以后凭着“大脑袋”能成名成家,“说得许文迪美滋滋的。”又说差生刘玉亮是个“顽皮毛毛虫子”,鼓励他,“祝你变成‘蛹’,然后再蜕变成讨人喜欢的蝴蝶。不过,现在离要求还差着一截呢,以后要认真学习,好好遵守纪律。你小子将来也不简单。”可是,老师唯独没有鼓励自己。

老师就像一个班级中的“大家长”,孩子在父母面前希望得到怎样的照料和鼓励,其实相应的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怎样的关注。中等生也不例外。对许多中等生来说,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认可,或许他们更有进步的动力。


关注中等生,老师应该怎么做?

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一种“橄榄型”的格局特征不容忽视,班主任往往有意识地把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占班级1/4的优等生和1/4的差等生,而处于中间地带的1/2的中等生则处于游离与尴尬的状态。

那么,老师为什么会忽视中等生?

一、跟优等生比,没有太多可圈可点

优秀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而倍受老师青睐,中等生表现平平,对比之下得不到和优秀生同等的表扬。因而也没有人会佩服“中等生”,这时他们在班级中的位置就会显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二、跟学困生比,老师不必过多担心成绩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问题多多也极惹老师关注,老师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到对学困生的教学辅导里,而这时中等生对比下学习上就显得并不那么需要指导,因而被忽略。

三、跟调皮生比,乖顺听话无需老师操心

调皮生行为习惯不佳,常惹是生非,让老师对其关注有加,对比之下,老师们对中等生就会特别放心,因为他们乖巧懂事,不会惹出让老师头痛的麻烦,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正因此这些行为习惯尚好的中等生,虽不会有人歧视他们,却也会出现存在感的减弱。

老师应该如何疏导“中等生”?

一、让中等生感受到被关注:沟通了解是关键

在中等生身上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乐于为班级做事、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依赖。因为中等生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

二、给中等生设立小目标:在班级中设立单项奖

奖励优秀生固然好,但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往往离奖励所要求的冒尖水平还有一点距离,因而中等生几乎与奖励无缘。他们缺乏获奖的信心,缺少上进的动机。在班级中设“体育标兵”、“文艺能手”、“劳动能手”、“进步典型”、“助人为乐奖”等单项奖,让中等生有了更多的目标,这样激励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获奖也不难,有利于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家有中等生,家长应该注意哪些

一、摆正心态:平凡不等同于平庸,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

杭州95后作家金晨之一直以来成绩平平,偏科严重,从小就是一个“平常无奇的中等生”。妈妈陈音知道,自家的女儿,不是人们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曾经女儿的平庸也让她很苦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但是,仔细想想,我们自己都不是如此完美,凭什么要求孩子们完美?”陈音说。

陈音认为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孩子不平凡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她优秀,“她有耐心去观察这个真实世界是怎样的,去看一滴雨如何从树叶掉下来,把世界的丰富,通过感官与想象,变成生命中的丰富。”

陈音并不要求女儿“德才兼备”,只希望她能成长为一个能“创造幸福”的人。“父母不能以爱之名‘绑架’孩子,我的孩子就是不完美,就是很平凡。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谁说平凡的人就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就不能创造不平凡的世界?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依旧能收获温暖和幸福。”

“自己家的孩子对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家庭才是100%”。许多家长因为心急、因为面子、或者其他原因,而互相攀比成绩。这时候最忌讳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孩子是中等生并不可怕,毕竟他们在其他的方面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被沉默掩盖掉,所有考试的第一名只有一个,每年竞赛的金牌获得者也只是极少的孩子,绝大多数的家庭养育的都是平凡的孩子。家长有健康的心态,孩子在繁重的学业里才不会又被增加精神负担。

不论孩子最终的结局是成为优等生还是中等生,家长需要知道的是,让孩子在这个社会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本领,学会快乐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快乐的人即使没有优秀的事业和成绩,也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二、有事共分担:当孩子对你沉默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关闭了心扉

很多时候孩子通过适应成人来生存的,所以孩子往往习惯忍耐。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和信任,常常无法看到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所以,请改变和孩子沟通的单向模式,如果我们只是把期待抛给他们去执行,那我们就只能离孩子越来越远。沟通永远是了解孩子想法的最好方式,通过平等的聊天,孩子们的心声得以表达,才能真正纾解心中的压力抑郁。因此——

请倾听孩子。哪怕每周只有一次,在这一次当中,请让孩子说。如果他不说,就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

请关心孩子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很会隐藏,请多留意一点他的情绪变化,在变化中给他一些支持。

请对孩子保持信心。无论表现多么糟糕,批评他做错的事,但永远相信他的人。这是他存在的重要价值。

请跟孩子分享你的生活。把你的事情也告诉他,把他当成人看待,让他来成为你的顾问,这样他就更愿意和你分享他的麻烦。

三、目标低一些,进步稳一点

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时常给他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如努力学习争取期末考到班上前三名等。可几年下来,孩子不但没能实现她制定的那些目标反而变得灰心丧气,越来越没有信心。

其实,如果孩子的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成绩只能算中等,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要他在现有的这个基础上实现过高目标的可能性极小,要求过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对孩子提这样那样的要求,无非是希望他能成长得顺当一些,成年以后能过得幸福一些。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幸福与学历、职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联,却与情感、智慧、心理素养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成绩中等而性情平和快乐,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会出类拔萃,也许没有太大的出息,但至少他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会让做父母的太操心。

生命需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注!每个“中等生”都在等待家长和老师最平等的拥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另外,

此公众号为大家提供


名校解读

最新小学升学政策资讯、解析

学校招生信息,

升学疑惑解答等免费讲座,

...

如果自己孩子现在3-5年级

面临小学升学


可关注此公众号



↑↑↑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