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天生倾向于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好消息广而告之,对于相对负面的信息,则往往显得态度扭扭捏捏。
具体到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于在研管线的临床启动、临床成功、获批上市等里程碑进展,往往非常主动地和资本市场分享,而对于失败性的信息,态度往往就大不相同。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信披监管的逐渐规范,对于临床结果失败、上市申请被否等重大负面信息,大部分药企还是能做到及时披露公告,但是对于临床试验在没有出结果的情况下悄悄终止的情况,很多药企往往选择了沉默。
这种有头无尾的信息披露方式,最近遭到了监管层的针对性管制。
近日,科创板上市药企科兴制药公告,公司及相关人员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在《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点名的诸多事项中,有一项正是针对上述的对于终止管线未明确披露的情形。
2022年,科兴制药自愿披露了人干扰素a2b泡腾胶囊项目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收到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等公告。
但是,该项目于2024年1月终止,科兴制药并未像当初临床试验获批那样发布公告及时披露相关终止情况,仅在2023年年报中予以披露。
在年报中,科兴制药用一行小字表述:
人干扰素a2b泡腾胶囊
作为公司现有产品干扰素的丰富剂型,目前已获得 IND 批件,公司基于对该项目整体的市场价值评估、开发风险评估等全方面考量,审慎决定终止该项目。
同时,在年报的一张表格中,科兴制药披露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约2884万人民币。
对于这种同一个管线的好消息就高调处理,坏消息则低调处理的方式,监管层明确定性为“未保持自愿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并认定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很长时间以来,其实不仅仅是科兴制药存在类似的情况,
即使是很多大药企,在这方面的信披也往往有所欠缺。
过去几年,每到年报季,就有很多人拿着药企公布的最新年报,把上面披露的最新管线阵容,和此前的年报来一一对比,以此推测药企有哪些管线可能终止了,有哪些管线还在继续。
甚至曾经有某中药企业,宣布旗下某明星产品在美国开启临床试验,但是此后近20余年,虽然偶有信息披露,但是一直没有确切结论,市场上各种版本的流言都有,就是没有真相。
此次科兴制药收到的这张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很可能是A股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类似的情况出现的监管措施。
如果能一定程度扭转相关企业的信披瑕疵,对于A股的医药行业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