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会主题为“心之向,智所达”。因而大会探讨的焦点在于生成式AI大模型在用户体验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对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的工具辅助作用;具体的讨论内容则体现出多元化特征。
首先,阐述角度多元。
大会演讲嘉宾不仅有用户体验领域专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还有教育专家和行业与商界精英;分别来自国/内外高校、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阿里/网易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业界知名咨询研究机构等。他们基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从AI作为研究工具、作为交互设计辅助工具、作为用户洞察工具、以及提升用户体验等等不同角度分享有关AI价值与应用的前沿新观点、最新的研究成果、商业洞察及实践经验。
其次,所持观点多元。
与会专家对AI的价值基本持肯定态度,
一是从设计工具的角度,AI能够延伸设计师的体能和智能,
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师进行初步设计、提升设计效率,协助改善产品界面、提升产品/服务的友好性,而且已经开始从辅助设计迈向自主设计。
二是从研究工具的角度,认为AI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交互能力,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分析型AI进行视觉和事实理解、用生成式AI理解情节/隐喻和符号、以“AI原生”的思路进行符合AI逻辑的消费者洞察等。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现阶段AI作为辅助工具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在“有问必答、毫无洞察;面面俱到、不知重点;滴水不漏、难觅缺口。”借用美国哲学家Avram Noam Chomsky(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AI 系统缺乏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在进行“高级抄袭”,它只是在大量数据中寻找统计上的相关性,而非理解句子的实际含义。认为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才是人类智能的核心,真正的智能不仅仅是处理信息,而是能够生成解释和洞见。因而在创造力、直觉和情感智能等方面,人类智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鉴于AI能力的局限性,部分专家认为,
在应用AI技术进行体验设计的数智化转型时,需要考虑两个要点:1)思考人机协作的任务分配,将决策权交给人,而非语言大模型。
因为现阶段的AI能力更适合替代知识性工作、沟通与协同、信息萃取/预测与决策支持、检查与识别等。
2)是否把AI应用于设计及应用到什么程度,需遵循一个基本的判断原则——价值创造要大于成本降低。
如果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创造,甚至降低了价值(如客服用AI机器人客服代替人工客服降低了用户满意度),那就不应该应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