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农业农村部: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储备管理工作 ·  16 小时前  
西藏发布  ·  西藏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注意! ·  18 小时前  
网信西藏  ·  西藏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须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甄嬛传》中的土特产——洞庭山碧螺春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2-19 10:30

正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甄嬛传》中的土特产——洞庭山碧螺春


要说近几年封神的古装剧,那当属于《甄嬛传》,该剧于2011年播出,到现在已经过去13个年头,尽管平台重播多次,观众对这部剧是常看常新。剧情中出现了很多奉茶喝茶的场面,一起盘点这些名场面。

沈眉庄最爱碧螺春,皇后宫里也常备碧螺春。

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山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春茶之一,主要产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边的东山镇和金庭镇。其制作工艺讲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茶叶呈螺旋状,色泽碧绿,香气清新,味道鲜爽。碧螺春色清澈,叶底嫩绿。品饮时,口感柔和,回味悠长,宛如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给人一种细腻的美感。

近年来,吴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立足保护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和传承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制作技艺,以做强茶产业、做深茶科技、做靓茶文化、做响茶品牌为使命,把洞庭山碧螺春做成中国“生态绿茶第一品牌”。

品牌是产业的符号标识。在竞争激烈的茶业市场,洞庭山碧螺春不走寻常路,品牌营销上不断破冰“出圈”,在“新赛道”上始终保持“第一方阵”。举办“中国绿茶品牌大会”,赴法国等参加“茶和天下·苏韵雅集”人类非遗庆典活动,赴陕西安康、湖北赤壁等地专场宣传推介洞庭山碧螺春。引进苏州三万昌茶业集团落户东山镇,多方合作,打造生态绿茶领先品牌。

吴中区注重培育碧螺春茶与旅游康养、农耕体验、科普研学等各类新兴业态深度融合,绘就“碧螺春+”的多维组合“新群像”。政府出台多个保护政策,为洞庭山碧螺春全程追溯、全程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对“洞庭山”商标进行全类注册,并延伸至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制定、修订洞庭碧螺春茶国家标准、省级标准等。连续举办洞庭山碧螺春茶叶节、茶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助推洞庭山碧螺春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