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中低端动力电池企业将沦为代工厂?
从近三个季度发展来看,中小电池企业的确面临不小经营甚至生存压力。有业内人士称,部分中小电池企业已经转战低端锂电市场厮杀,或者沦为部分排名靠前企业的代工厂。
点评:
想好好做一个代工厂,可能也不太容易。
动力电池行业的“二八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逐渐退出舞台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这些企业中,稍微有点技术实力的,都在朝“被收购”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被收购其实是一种福气。
剩下的那些难以被收购的动力电池企业,就只能沦为代工厂了。但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这些企业弱小,必然有弱小的道理,而动力电池又是非常考验工艺水平的行业,可不是随随便便拉一条产线过来就可以代工的(18650可能稍微好点)。
相反,PACK就完全不一样,PACK其实是非常简单透明的一项工艺,而PACK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样不小,相比较而言,PACK企业更容易沦为代工厂。
原文:冷眼看三星石墨烯电池 商业化极其艰难
三星电子宣布已开发出了石墨烯电池技术,电池容量比目前市面上高出45%,充满只需12分钟,能够在60摄氏度下保持稳定,有望用于电动汽车。
点评:
在真正的石墨烯量产前,任何石墨烯电池都是炒作。
事实上,石墨烯是一种纳米材料,分为单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2-10层)。而现阶段能将石墨烯做到10层以内的基本都在实验室,售价2000-3000元/克;而市面上的石墨烯(实际为石墨微片),价格从15年的3元/克,到今年仅为0.7元/克。
对比下价格就知道石墨烯电池炒作是多么的外强中干。更何况即便是单层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也有着诸多难以攻克的弊端。而事实上,大部分所谓的石墨烯电池只是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剂来使用,偏偏还自称石墨烯电池。
原文:超550亿助长行业“高烧” 前瞻锂电兼并购4大趋势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锂电领域含电池、上游材料、设备、回收等企业发生的兼并购案例就有54起(不含已宣告终止案例),涉及金额超550亿元。其中,涉及海外兼并购的有11起。
点评: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到现在,资本已经成为了最大变量。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相反,技术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但在现有的格局下,很难再出现一家技术突飞猛进,然后市场一路高歌的企业了。毕竟电池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相对平缓的过程,而真正技术足够扎实的企业早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了。
在技术难以实现转折的情况下,资本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这并不仅仅体现在电池行业账期长、和投扩产上,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的稳定。而最最稳定的,莫过于上下游的兼并购了,尤其是下游企业对锂电原材的控制尤为重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