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从 FC、NFC 到 HPP ... ·  昨天  
科普中国  ·  海平面下1600米,精准投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正确认识人造肉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21-06-01 17:53

正文

人造肉,顾名思义,就是人工制造的类似肉(主要指瘦肉)的食物。瘦肉中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因此,要想制造品质优良的人造肉,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就成为生产的关键。目前,根据制造人造肉的原料不同,可将其主要分成两类,即植物蛋白人造肉和细胞培养人造肉。


植物和动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们都能为人体提供营养。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看,食用植物性食物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也更高。因此,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生产出仿肉制品,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选择。在设计、生产这种人造肉时,需要考虑它的口感、色泽和烹饪方法等与真正的肉类之间的相似程度,例如加入基因工程生产的血红蛋白等。这类植物蛋白人造肉和我国传统用豆制品制作的素肉非常相似。


目前,植物蛋白人造肉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挤压法和纺丝法。挤压法是以脱脂豆粕为原料,经挤压、膨化等工序,配以适当调味品加工制作人造肉的方法。我国市场上的人造肉多是采用此法加工而成。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人造肉的质地、口感目前还不够理想,但具有生产方法简便、投资较少等优势。纺丝法则是先将植物蛋白纺成具有天然畜肉纤维(如猪肉纤维)质地、口感的蛋白纤维,然后将这些纤维加工成具有天然畜肉组织结构的人造肉。通过纺丝法制成的人造肉品,甚至可以加工出腊肉、肉馅、香肠等仿肉制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采用。


细胞培养人造肉是指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利用动物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动物肉。这种肉和真正的肉类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使用猪肌肉干细胞,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人造肉。



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使用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得到重达5克的人造猪肉。目前细胞培养人造肉的成本非常高昂,尚无法商业化。


新媒体编辑/小帆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小帆帆微信拉您进读者群哦


回复“ 订阅 ”,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科学世界》2021年第6 期 贝叶斯统计

更多订阅优惠


《科学世界》2020年合订本 全年珍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