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电子书 2024 年度书单发布! ·  昨天  
知乎日报  ·  有哪些带给你极大震撼的书籍?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eleventh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作为系列电影,《误杀 ... ·  4 天前  
知乎日报  ·  知乎关于加强微短剧片名治理的公告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单身看这里 | 总是叫自己「单身狗」,你问过狗了吗?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2-14 18:07

正文

题图来源: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知乎日报注:好好学习,从认真读这篇文章开始。


知友 | 叶壮


在最近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几位老学者严肃讨论了当下单身人士总以「狗」和「汪」自居这事。看来在不少人眼里,「单身狗」已经和「屌丝」划在了一个类别,反映了当代都市人这样或那样的扭曲心理。


相信在这次会议之后,不少心理学专家们很快就能接到传统媒体的邀约——去报纸、电台、电视台正儿八经地谈谈「为什么『单身狗』要叫自己『单身狗』。」


可我对这种扯虎皮拉大旗的事儿并不感冒,一个出于趣味性和社交从众的简单称谓,上升不到那么高的高度。


况且,认为自称「单身狗」有辱没自己的成分,是因为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就爱情这件事,起码就从单身状态追求爱情这件事上,人比狗强。


可实际情况是,人还真未必有狗强。别觉得单身狗有自谦自嘲的成分,兴许狗还不乐意呢。


阿瑟·阿隆(Arthur Aron)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也因为其简单粗暴的科研方法,成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知名研究者。


1989 年,阿隆针对五十名在过去六个月刚刚摆脱「单身狗」状态的大学生,做了一项专题研究。他运用访谈、调查和问卷等多种手段,探究这些大学生的当下这段爱情,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在总结了人们提供的所有信息后,阿隆发现了有两点最主要的共同特征,被人们频繁提到:


一是「觉察到对方的存在,并发现他身上具有的美好特质。」


二是「对方通过某种形式的行为,说明了 TA 也觉察到了我的存在,并发现了我身上具有的美好特质。」


这种互相捧臭脚的行为,居然成为了爱情最初的奇点,实属预料之外,情理之中。阿隆再一次深入分析了所有的调查数据,最终在论文里写了这样一句总结,被称之为「爱情起点原则」:


「爱情还没开始,就是因为人们还在等一个有吸引力的潜在对象,做出喜欢他们的直接行为或者暗示。」


这句话看上去科学意味十足,但是这着实有点像一句废话——充其量,是一句经历了科学论证和方法论洗礼的废话。这篇论文在心理学界得到推崇的同时,在生物学界却遭遇了嗤之以鼻的对待。


生物学家们说,如果你要得到一个这样层面的关于爱情的结论,你大可不必费劲研究人类,你研究狗就行了。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只要一个物种通过直接的生理交配来繁衍后代,阿瑟·阿隆的「爱情起点原则」基本就能够适用。动物行为学家把关于爱情起点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 10 年。


1979 年,艾雷尼厄斯·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Irenaus Eibl-Eibesfeldt)研究了大量跨物种与跨文化的动物样本,以探讨爱情始端的科学真谛。


事实证明,不少动物,其实都比人表现的好。「单身狗」们,还未必真的比狗强。


在艾布尔的研究结果中,绝大多数的动物——从蚂蚁到人类,当然狗也不例外——的亲密关系初始都来自于三种行为:对潜在配偶警觉的能力,表达自身优势以及求偶需求的能力,与对方产生性接触的能力。


动物们的爱情来的更为直接一点,因为没有从衣服、发型到嫁妆、钻戒等等类似的文化桎梏。人就不大一样了,因为作为当前环境下进化程度最高的物种,在原始本能爆发的进程中,碍手碍脚的东西比较多。


人们常说「酒后乱性」,也许这恰恰为心理学家的下一步行为提供了灵感。酒精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兴奋抑制剂,可以在大量摄入后有效地降低人们对自身本性的约束,暴露出更为生物本性的本我一面。


什么地方有酒喝的同时,还单身人士聚集呢?


心理学家吉文斯(Givens D.B.)于 1978 年和 1983 年两度深入纽约当地的单身酒吧,依靠在那里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论文《非言语沟通对调情及两性吸引力的影响》,并发表在《精神病学:人际交往专刊》上。


通过生物学家、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各自的不同研究来看,在单身酒吧的人身上发生的事,跟在森林里、草原上、大海中的动物身上发生的简直一模一样。「单身狗」和单身「狗」着实没有什么科研结果上的区别。


例如,在单身酒吧中,每个人都带着猎艳的心思来到这里,于是每一个具体行为都未必只介乎于行为两端的人——比如我跟另外一位朋友喝着啤酒聊天,之后高声谈笑我昨天在股市赚了二十万,完全有可能是让我身后那位女士能听得清楚。


以此为前提,吉文斯也研究了两性在这种环境下表达爱情诉求的性别差异。男性更愿意表现统治力与竞争性,所以男人们在酒吧里不会笑容满面地友好握手,而会猛击一下对方肩胛骨,说「来啦爷们儿!」而且酒吧里带有竞技性质的互动内容——台球、弹球机和飞镖——永远都很受欢迎。


对女性来说,来这样的地方本身就已经昭显了自身的亲密关系诉求。不过女性依然有把自身诉求弄得再张扬一点的倾向:短裙、高跟鞋、丝袜、低胸装、妆容、发型、紧实包裹的臀部。


男性依靠做些什么,来寻找爱情;而女性依靠成为什么,来寻找爱情。不过不管人们怎么做,都在暗示一个信息:「我在这,而且我不会拒绝我看上的人。」


其他动物只是改变了表现形式而已,从狮子的鬃毛、夸张的牛角、猩猩打架、极乐鸟的尾巴,不一而同。


人这样,孔雀这样,小丑鱼这样,羚羊这样,不仅「单身狗」这样,单身的什么都这样。


这完美地拟合了几个科研之间的逻辑,也为我们解救想自我救赎的单身狗提供了一点线索。


首先,留意「睥睨效应」。性学家提摩西·佩佩(Timothy Perper)提出了这种效应。就像筑巢鸟在寻找配偶的阶段,总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所搭的巢旁边多飞一段时间一样。


就算隔着十几米,一个人的简单一瞥,也可能因为感兴趣而维持更长时间,而这恰恰证明了一种偏爱和欣赏。所以在酒吧里玩的时候,别太沉迷于玩的事物本身,漏过了这些炽热的眼神,可能后悔都来不及。


其次,要勇于和善于表达自身的对亲密关系的意向,或外显或内隐并不重要,但总要让当下场合的人知道你有这方面的倾向。


一项针对于「搭讪」的研究指出,虽然男性更容易成为主动搭讪的那个人,但一般只有在被搭讪的女性表现出比较外显的倾向——比如对这个男性长时间的注视、穿着非常有吸引力、与他人的相关谈话内容被听到的时候——男性才会主动出击。换句话讲,女性搭好了舞台,男人们才会跑到舞台上表达自我。


最后,要确保自己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信息有的时候会被误读,误读的结果就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大家都尴尬,谁都不好受。毕竟在很多场合中,信号传播是广泛的,但有兴趣的个体往往是单一的。


一个女性美艳不可方物,她拦不住每个人都看她,问题是,她并不在乎每一个都关注她的人,最终的选择权,依然在她自己手中。


所以,当建立了初步联结的时候,委婉或直白地确定双方彼此是不是都有如此的良好感受,如果没有,风紧扯呼。


对于没爱情的人来说,谈爱情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显得多余,唯独谈谈爱情的始端最有现实意义。


也许我们应该在原始的欲望上回归原始的方法,追本朔源地向动物界的爱情多加学习,自称了许久「单身狗」,终归不能白叫。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知乎日报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