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任何问题欢迎联系【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研究员徐涛】(136-9149-1268;[email protected])
-
业绩短期承压,下半年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公司2018H1实现营收8.38亿元,同比+4.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1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14.4%。就季度情况而言,2018年Q2公司营收4.50亿元,同比-1.9%,主要因为光伏行业迎来“5.31”新政,政府补贴削减导致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以及传统照明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业绩承压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并改善产业布局,加快开拓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下半年公司营收与利润有望保持稳增长。
-
降本增效初见成效,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18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43.2%/26.3%,同比+2.1pcts/1.7pcts,稳中有升,公司挖潜降耗尝试初见成效。18H1公司销售费用同比+12.2%,主要由运输价格上升所致;财务费用同比-815%,主要是由于汇兑损失减少;管理费用同比+11.8%,主要因工资支出、研发投入及折旧费增加所致。
-
薄膜电容绝对龙头,积极进军风电新领域。
公司是国内薄膜电容龙头,全球市占率国际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15%),年产电容45亿只,金属化膜2500吨。公司掌握金属膜蒸镀等关键技术,下游市场覆盖新能源汽车、家电、光伏风电、照明、工业控制等多个产业,客户涵盖格力、华为、飞利浦等各领域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在传统照明领域竞争加剧,以及光伏“5.31”新政(削减补贴)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等大背景下,公司积极拓展风电市场,目前已与金风科技等国内龙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快速推广,中东部和海上风力资源也加速推进,2018年上半年风电新增并网超7.5GW,同比+30%,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
产品升级叠加产能扩张,新能源汽车加速布局。
公司在全国A+级车用电容领域市占率超50%,已切入奥迪、比亚迪、众泰、吉利、北汽等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车厂的供应链,同时通过博世、大陆等客户为海外车厂提供车用电容。公司产品升级与产能扩张双管齐下,深度受益下游旺盛需求:
1)产品升级:
车用系统正逐步由12V向48V过渡,国内48V系统采用薄膜电容方案,公司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推进研发创新,目前48V配套产品技术成本优势明显。
2)产能扩张:
公司自2011年开始自筹资金开展海沧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一期项目,2017年东孚厂区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现有产能已接近满产状态。
3)下游需求旺盛:
2018H1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达35万辆,增速高达122%,车用薄膜电容需求因此保持旺盛。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步伐加速,车用电容业务营收规模扩张可期。
-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不确定性。
-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薄膜电容龙头,在传统照明领域竞争加剧及光伏领域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布局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规模品牌效应加持下,公司未来收入增长与利润改善可期。维持公司2018-2020年EPS预测分别为2.35/2.74/3.12元,给予2018年2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58.75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