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之声
一个50万医务人员关注的公众号,我们每天发布一个系列的医学基础知识精简总结、临床病例、最新临床进展以及各类专家的临床心得。我们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最新版肺癌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2 ...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医学影像诊断思维训练(从病例切入讲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之声

五步解决:颈动脉超声检查后的处理

医学之声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09 20:00

正文


来源: 医脉通心血管 作者: 刘严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临床上一直都在探讨能采用最简单无创的方式,尽量准确地评估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而评价个体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颈动脉超声检查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成为了内科常见检查项目之一。检查后应如何正确解读结果,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呢?



第一步 评估颈动脉状态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测量很多指标,主要测评血管壁的解剖情况、斑块性质、血管内血流情况等。那么多指标,哪一个对于临床医生最重要?


最重要的指标就是——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可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


表1 IMT异常的诊断标准


根据IMT增厚的程度,可评价为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进而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可以进一步分为轻、中、重度狭窄。


表2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标准


随着内膜增厚,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脑血管风险可能随之增加。


第二步 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


颈动脉斑块的成分比较复杂,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有些相对稳定,而有些则容易破损,这一类斑块被称为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诱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纤维帽破裂,形成急性血栓或导致下游血管栓塞。


因此,在评估过颈动脉的狭窄率后,还需要辨别一下斑块的稳定性。


表3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第三步 评估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经常有患者拿着颈动脉超声报告来门诊就诊,对于斑块、狭窄相当紧张,认为这是一种疾病,询问如何能“治好”。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非常常见,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很多患者没有相关临床症状。


有调查研究发现,60 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可达到70%以上,而其中仅有一部分患者是高风险人群,需要积极的药物干预。


在评估心脑血管风险时,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动脉硬化只是其中一项,还需要综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脂水平、血压、实验室检查等。


以心血管总体风险评估为例,可以选择多种危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即可。


表4 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工具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建议,在对个体进行风险评估时,如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直接列为高危人群,不需要再按多个危险因素水平进行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分层:


(1)已诊断为 ASCVD、慢性肾脏疾病(CKD)和外周血管病(PAD)的患者;


(2)糖尿病患者(LDL-C 在 1.8-4.9 mmol/L[70-189 mg/dL]或 TC 在 3.1-7.2 mmol/L[120-279 mg/dL],且年龄≥ 40岁);


(3)单个危险因素水平极高者,包括 ①LDL-C ≥ 4.9 mmol/L(190 mg/dL)或 TC ≥ 7.2 mmol/L(280 mg/dL);② 3 级高血压;③重度吸烟(每日吸烟 ≥30 支)。


第四步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斑块的药物治疗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斑块,虽然已经存在颈动脉病理性改变,但还没有引发脑卒中或其他缺血性症状(6 个月内),可以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颈动脉超声已经提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首先要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既往疾病的治疗


对于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要给予治疗。


3. 稳定易损斑块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患者,稳定斑块,甚至逆转硬化斑块的进展,可减低心脑血管风险。常用治疗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表5 无症状颈动脉斑块降脂治疗


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一般均应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若患者斑块局限,未导致管腔狭窄或狭窄程度<50%,则需要结合患者所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一般认为,患者若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则建议每日服用阿司匹林:


1)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 mmHg);


3)糖尿病;


4)高胆固醇血症;


5)肥胖(体质量指数≥28);


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


7)吸烟。


第五步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或手术治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