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青年托举 | ...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会议 | ... ·  5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要闻 | ...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报告 | ... ·  1 周前  
中国铁建  ·  中国铁建全力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会议 | “第八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1-13 18:22

正文

导读

“第八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4年12月19日-21日在厦门召开,会议主题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


本文字数:10783字

阅读时间:33分钟

 


12月20日,“第八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市成功召开,会议主题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1

开幕式


12月20日,“第八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凯,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艳艳为会议致辞。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市政师杨玉奎,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罗翔,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戴慎志,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建分院院长、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萍参会。会议由工程规划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务院院长、厦门分院院长龚道孝主持。



本次会议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是我国工程规划领域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年度行业盛会。大会设有主旨论坛和3个分论坛,分别为存量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数智市政转型发展思路和探索。


2

致  辞


 

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王凯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城市更新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是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旨在以系统规划为引领,以重大示范性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城市功能、产业、环境、品质综合提升。本次盛会恰逢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对推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具有重要作用。中规院以政策为导向,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部中心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为国家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担当历史和社会责任。多年来,我院深耕厦门,承担了海西城市群规划、厦门市城市更新、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创建等多项工作。本次会议契合实际、契合时机、契合发展,有利于共同探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召开,凝聚行业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开拓工程规划领域新的局面。


 

王艳艳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


王艳艳总工程师在致辞中指出,30多年间厦门从筼筜湖治理到海湾的科学治理和修复,再到建立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保护格局,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示下,厦门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出全面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空间布局安全,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建立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应用体系,全面构建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方位推进数字化建设,着力塑造城市宜居品质。下一步,厦门市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助力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


3

主旨报告

 

主持人:龚道孝 

工程规划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务院院长、厦门分院院长


城市水系统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邵益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邵益生,以“城市水系统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为题,系统梳理回顾城市水系统科学探索30年历程和技术创新成果,提出构建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重点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提出建设“从源头到龙头”多级屏障工程技术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多维协同管理技术系统和“从书架到货架”材料设备开发技术系统,为实现全流程保障、全过程监管和城乡全覆盖提供体系化的技术支撑。面向未来,基于对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牵引的系统思考,指出我国仍将面临水源水质变化、水系统设施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三大风险挑战。为此建议:要创新发展城市水系统的新质生产力,开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要协同推进规划系统化、建设绿色化、管理数智化、应急体系化,着力打造安全韧性的城市水系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水务行业的新贡献。


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背景下城市污水厂强化二级处理新工艺及应用

 

万年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万年红,以“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背景下城市污水厂强化二级处理新工艺及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历程,改良AAO工艺、改良Bardenpho工艺和多级AO工艺是目前二级生化池的主流工艺,提出通过多点进水和微氧控制等调控措施,五段Bardenpho工艺和多级AO工艺可以实现脱氮除磷效果和节能降耗的同步提升。二级生化处理是氮、磷去除的主要功能区,对于现有污水厂的提标,应重点关注于挖掘二级生化处理潜能。介绍了 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以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的生物反应器(BBR)、生物倍增工艺(Bio-Dopp)、 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HPB)、连续流厌氧/好氧/缺氧(AOA)、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准)好氧颗粒污泥(AGS)等创新型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的试验研究、技术标准和工程应用情况。污水处理厂应综合考虑规模、进出水水质要求、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性等因素,可考虑引入模块化、一体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原位提标,为二级处理的工艺选择提供新思路,助力高排放标准下污水厂的集约、高效、低碳化运行。


厦门筼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介绍

 

谢小青

厦门市政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厦门市政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谢小青,以“厦门筼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介绍”为题,回顾了从筼筜港到筼筜湖的变迁,筼筜湖初期水环境污染严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二十字治理方案,依托7项研究课题对筼筜湖的污染原因进行精准分析,针对周边企业违规排放、违章搭建、污水入湖、内源污染、湖水自净能力及水动力不足、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30多年久久为功,历经5期整治,曾经的臭水湖变为 “城市绿肺”、“厦门城市会客厅”,自1995年开始,厦门市将筼筜湖治理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绿色低碳标杆厂及污水管网样板区建设的几点粗浅认识

 

道孝

工程规划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务院院长、厦门分院院长




工程规划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务院院长、厦门分院院长龚道孝,以“绿色低碳标杆厂及污水管网样板区建设的几点粗浅认识”为题,系统介绍了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工作背景、国家政策要求与中规院的工作实践,提出聚焦源头减污增效、污水污泥降碳、协同发展三个方面,贯穿建设、运行和管理三个阶段,突出源头、过程、末端是三个环节。绿色低碳标杆厂建设,是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抓手,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是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把握好“减污”与“降碳”的关系,协同推进“标杆厂”与“管网样板区”建设,以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小切口,推动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理念大转变,创新发展模式,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韧性。


4

分论坛


分论坛1:存量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分论坛1以“存量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为主题,由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院长李婧和工程规划专委会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董淑秋主持,邀请8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主持人:李婧

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院长


 

主持人:董淑秋

工程规划专委会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面向现代化的城乡基础设施回顾与发展探讨

 

朱建国

工程规划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基础设施是保障城乡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关键的发展工程,还是主要的安全工程。以江苏为例,简要介绍城乡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剖析存在的体系不健全、韧性不太足、效能不够高、资金压力大等发展问题。基于服务城乡现代化发展、支持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以安全韧性、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数字智慧为目标,提出基础设施提升韧性、推动更新、强化治理、注重保护、发展数字五方面重点任务和行动,强调实施过程中用好政策、用好资金、坚持创新。为推动城乡基础设施面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及近期有关“十五五”规划编制等提供思考和借鉴。


横琴深合区市政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及优化提升探索

 

王  波

工程规划专委会委员、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2009年1月10日总书记在考察访问澳门期间宣布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以来,横琴通过编制高标准的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已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规划体系,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了市政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中更好地践行有关横琴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修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贯彻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对横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情况和运管维状况的评估,结合横琴特色对其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提出优化提升若干建议。


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探讨

 

程小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城市地下管网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为更好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效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首次提出各地应开展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研究结合长春、昭通、黄山等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实施方案编制实践,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网管廊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地下管网管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的目标、主要内容和项目编排要求;结合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政策发展趋势和当前已建地下管廊的运营维护情况,提出近期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改造重点任务。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全流程管控方案

 

胡爱兵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全流程管控方案,即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内容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全流程管控措施,是保障海绵城市设施落地的重要管理手段。介绍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工作的推进概况,以海绵城市立法文件《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为例,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全流程管控的具体做法等相关内容,以期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系统化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以太原市为例

 

赵荣馨

工程规划专委会青年委员、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地下管网提质增效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开展。本报告以太原市为例,污水管网全覆盖方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系统整治、精准施策。通过优化污水厂布局、空白区新建管网、修复整改管网缺陷、完成雨污分流和错接混接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溢流污染控制以及运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形成“源—厂—网—河”系统化改造路径,同时明确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用地 、管理运维、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探索全链条城市污水管网新建改造经验,为同类城市提供借鉴。


高密度城区排水系统智慧化更新研究

 

王  宁

工程规划专委会青年委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加快高密度城区排水系统智慧化更新,适应自然和社会急剧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响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洪涝安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以高密度城区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城市水环境污染和内涝积水等城市“水问题”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排水系统更新理论框架和技术流程,集成了排水系统改造的关键技术方法,在理论基础、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和集成示范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高密度城区排水系统智慧化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范研制——以武汉市为例

 

戴立峰

工程规划专委会青年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武汉市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知乡村基础设施是关乎村民生活的重要支撑。研究扎根武汉市和国内“千村示范”村庄调研,剖析村庄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安全防灾等方面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国家和地方政策解读,思考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庄基础设施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以武汉市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从编制内容、政策落实、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城乡融合、乡土特色挖潜等方面,分享武汉市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范的研制与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一定借鉴。


喀斯特山地城市污水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以六盘水项目为例

 

胡小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高级工程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水十条出台后的几年探索期里,随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在凸显,环境污染治理需要由粗放治理向提质增效升级,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成为了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补齐排水设施短板的主要手段。六盘水地处我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其在污水提质增效面临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规划提出“源头清污分流、过程管网提升、末端疏通改造”系统化解决方案,运用规划叠合的思维,综合考虑城市改造条件、旱天外水入侵情况、雨污混错接等情况,确定重点改造片区,形成近远期工程清单,探索了适合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实施路径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设时序安排。


分论坛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分论坛2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韧性”为主题,由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规院水务院原副院长洪昌富和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规院水务院原总工程师郝天文主持,邀请9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主持人:洪昌富

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规院水务院原副院长


 

主持人:郝天文

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规院水务院原总工程师



顺政策之势做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王志刚

工程规划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专业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转的基本保障,其建设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城市发展阶段,二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虽然到达了65%左右,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国家基于目前总体经济形势, 2024年投入近4万亿专项债和近1万亿超长期国债,其中很大比例以不同形式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国家发改委提出未来五年投入4万亿,用于近60万公里城市管网改造。《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因此,近几年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应紧紧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国家政策,做好合理的项目谋划,推动政策资金符合国家引导方向落实。


城市更新背景下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思考

 

林  涛

工程规划专委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市政一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市建设进入了存量更新和增量增长并重的时代,污水提质增效作为提升城市韧性、构建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一项基础性工作,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剖析福建省近几年出台的关于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和内涵,结合对现状存在典型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并佐以一个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方案分享,旨在通过全面的呈现和探讨,为城市更新进程中从事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城市规划者、决策者、环保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提供思路与借鉴,从而共同推动城市污水治理水平的提升。


厦门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的思考

 

王连接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 、 高级工程师




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城市内涝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守城市安全底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然而城市内涝治理是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系统角度整体思考,统筹解决问题。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结合厦门市城市特征及内涝特点,详细分析现状内涝产生的原因,全面摸清厦门市防洪排涝设施底数,评估现状管网标准及内涝风险,明确系统化治理的标准及技术路线,制定系统化治理的实施策略,通过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实现规划目标,探索典型的滨海高密度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编制的内容及实施路径。


AI大模型驱动下城市内涝风险关键区识别方法探索与实践

 

汤  钟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




内涝灾害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内涝灾害的频率与强度均呈上升态势。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快速识别城市内涝风险并提前开展预报预警工作至关重要。传统内涝预警与应对方法存在基础数据需求庞大、建模复杂、算力要求高、率定工作繁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快速风险识别需求,迫切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提升内涝防治能力与效率。AI 技术为传统内涝评估方案提供了新路径,深规院水安全团队利用多年模型数据积累,以大模型工具整合地形、管网、水系、积水深度等数据,打造深规院 AI - FLOODS 洪涝安全大模型。通过区域数据训练迭代与验证分析,实现城市洪涝风险快速识别。本次汇分享聚焦产品思路、关键技术与实践探索,期望为城市内涝防治注入创新思路与方法。


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路径探索—以武汉市为例

 

赵  玥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工程师




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武汉市已进入城市更新改造克难攻坚关键时期,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逐年上升,中央多次对市政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市政基础设施提增效逐渐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围绕武汉市城市更新三级规划体系,通过总结武汉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武汉市典型更新单元实施规划的实践经验,分别针对专项规划和单元实施规划两个规划层级提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路径和市政承载力指导用地开发的逐级传导思路,实现了市政基础设施从被动配套城市用地开发向主动引导城市建设的转变。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正本清源整治——海沧行动

 

黄华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报告从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国家、省、市政策部署出发,聚焦厦门市海沧区的正本清源工作。从现实存在的底数不清,问题不明,制度不定,边界不分等问题着手,以问题、目标、经济多导向结合,通过市区联动,双重保障,全流管控;清污分流三步走,边查边做,边做边管;以及数字赋能,链条管理等具体行动,总结厦门海沧区正本清源整治模式、效果及经验。探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污水治理和城区正本清源的协同推进、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排水管网改造模式以及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规划设计要求


基于水质水量核算的城镇雨污管网混接诊断和更新改造策略

 

谢  胜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厦门分院副院长、研究院海绵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血管”,是城市更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雨污管网建设年代久,雨污混接、合流问题突出,需进行系统的排查和整治。研究通过水质水量监测,核算城市雨污管网混错接、外水入渗等问题,为精准化识别重点问题排水分区和问题排水户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指导精细化的开展重点问题排水分区和排水户的雨污管网排查和整治。


离岸海岛,韧性构建——离岸型海岛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李连盼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振兴海岛经济,素有“百岛之市” 的珠海,在海岛防灾减灾工作中面临着挑战,海岛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孤岛性的特点,各方高度重视构建海岛安全发展格局,珠海以外伶仃为例从灾害识别、防灾空间格局、基础保障设施、应急避难设施、应急救援等方面,采用气象学、海洋科学、城市规划等多维度、多层次空间提出防灾、减灾、救灾等策略,为优化整体规划和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海岛综合防灾能力


城市建筑物质代谢及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毛  婷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毛婷同学围绕城市建筑物质代谢理论,聚焦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资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量大、废弃物排放多等突出问题,从建筑材料的流入、存量和流出动态变化视角,构建了系统化的研究框架。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与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涵盖建筑多维信息的数据库,揭示了从城市到全球尺度建筑物质代谢规律及其环境影响。为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研究建议通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和优化维护管理减少既有建筑的碳排放,同时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推动绿色技术与资源循环体系的应用,从源头降低未来新增建筑的材料消耗与环境影响。


分论坛3:数智市政转型发展思路和探索

分论坛3以“数智市政转型发展思路和探索”为主题,由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市政师杨玉奎,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罗翔主持。


 

主持人:杨玉奎

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市政师


 

主持人:罗翔

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



数智市政转型发展探索——以广州为例

 

綦伟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存量时代背景下,基础设施迈向从粗放到精细、从人工到数智、从建设到管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市政基础设施支撑城市发展的主线要求。广州市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发展实施路径,累积了从地上到地下、从市域到省域的“人-地-房-业-境”海量空间数据资源,开展了涵盖勘测、规划、市政等多领域的探索实践。研究基于广州市在AI智能、模型耦合、遥感辨识、大数据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市政应用实践,从传统业务的数智技术赋能和新型数智化业务的创新两大方向,提出面向存量传统业务的技术工具升级、面向城市更新的全流程新业务拓展、面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评估新业务探索、面向韧性城市的灾害推演模型新业务挖掘等4方面的转型思考,为市政行业数智转型提供广州经验与思路。


双碳背景下数智驱动城市能源规划探索——以北京为例

 

张文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政所主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根本方向,更加突出不同能源品种特点和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功能。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转型,未来需重点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加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城市建设各方面的协同,精准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聚焦能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针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需关系的转换特点,明确“能源-低碳”规划决策模型搭建思路、逻辑框架以及关键技术参数,初步搭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的国土空间“能源-低碳”规划决策模型,以某个街区为例分析不同能源方式下能源结构特点、碳排放强度等,为北京城市能源规划提供技术决策支撑。


数智赋能市政基础设施发展之思路探索

 

周  凌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副总工程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总工、正高级工程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经济运行方式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浙江省在全省部署开展数字化改革,提出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研究基于12年市政基础设施传统规划设计经验、2年牵头外部单位合作开发省级内涝系统经历和3年组建团队自主研发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实践,提出风险闭环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两大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数智赋能思路。结合省级内涝预警系统、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温岭内涝治理在线、永康瓶燃安全在线、桐乡管线综合智治系统等地方实践探索,探讨专业与技术、二维与三维、软件与硬件、系统研发与相关工作等问题,为数智赋能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浙江探索经验。


数智市政转型发展研讨沙龙


“数智市政转型发展研讨沙龙”邀请了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市政师杨玉奎,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罗翔,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戴慎志,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建分院院长、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萍与三位汇报人共同探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未来的发展路径。


杨玉奎


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逐渐走向精细化管理。市政规划应顺应变化趋势,一要强化数字化思维,全面赋能市政规划、建设和管理;二要从传统的独立条线化业务走向综合统筹型业务,融合基础设施数据与城市和产业发展数据;三要从工程建设型业务走向城市治理型业务,探索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数字化业务新类型。


戴慎志


市政规划设计正在朝着综合统筹的方向转变,重点关注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和道路工程管线综合。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布局的抓手,可以与韧性城市管理要求充分结合;道路工程管线综合,目前多个城市已具备相对完善的数据条件,能够有效支撑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开展。


罗  翔


数智市政转型是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时代背景下市政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市政专业团队为数智转型做好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储备;以韧性安全为抓手,充分利用城市市政专业智库的角色定位,找准业务落脚点;启动相关标准研究,通过标准先行做好行业规范化、增强自身话语权。


赵  萍


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后,市政专业人员需要具备项目谋划、设计、实施及运营管理技能,跨界、转型将是未来业务发展关键词。数智市政的项目谋划,要充分考虑企业降本增效、政府运行安全的不同诉求;应用方向需要结合道桥隧隐患排查、内涝隐患排查、综合管廊项目实施效果模拟评估等选取。


5

现场调研


12月21日上午,与会人员分两条路线进行调研,其中一条为为城市更新临海路线,途经高崎水质净化厂与集美新城综合管廊。高崎水质净化厂为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功能定位为综合示范类水厂,位于厦门岛东北部,现阶段处理规模为20万吨/日。集美新城综合管廊主要分布在新城核心区、软件园三期、厦门北站等城市片区,作为国家首批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住建部第一批示范项目,率先采用预制拼装工艺建设综合管廊、率先实现将雨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率先尝试将110千伏高压电力纳入市政舱。



另一条为生态园林环岛路线,途经潮汐广场、筼筜故事馆与山海步道林海线。潮汐广场是筼筜湖纳潮观赏点,纳潮搞活水体,改善内湖水质,同时吸引成群白鹭觅食,形成筼筜湖一道独特景观。筼筜故事馆记录了筼筜湖的“前世今生”,记录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围绕20字方针开展的治理历程。山海步道是集生态改善、文化展示、休闲健身、观景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步道系统,位于林海线最南端的盼归塔可对望金门,俯瞰鹭岛,彰显扬帆起航的滨海文化。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会议 | “第七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题会议十九: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思考与展望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第四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