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猎卷  ·  信托法不能被视为一个密封品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一天过得很快,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 ·  5 天前  
与民法典同行  ·  李贝:中国继承法中的扶养考量:功能与局限 ... ·  5 天前  
Kevin在纽约  ·  新研发的功能?😄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90后检察人的“职场生存法则”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4-16 08:16

正文

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进入检察院工作。那时候我几乎是第一批进入检察系统工作的90后(当然不排除有小部分上学比较早或者跳级的90后同学比我更早进入检察系统)。

眨眼间五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到检察队伍中来,给这支稳健的队伍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和激情。在我们院(县级院),由于前两年的大规模招录,说得夸张点,90后都快撑起半边天了

随着身边90后小伙伴越来越多,作为年纪最长的、不算成功但是有所思考的90后检察人,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五年来跌跌撞撞、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来的检察新人“职场生存法则”,希望能对同为新人的你们有所启发。 

按时完成任务只是及格,

高质高效完成才是优秀。

在领导眼中,干部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
   工作不积极不努力质量也不高,甚至还要领导时刻担心他捅篓子的。

这种干部基本上就属于领导恨不得他早点走人的,就别惦记提拔或者重用了。

第二种
 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但也只是完成任务,不会有什么惊喜。

比如说,领导让他申报个课题,他也按规定申报了,但是能否被选中纳入重点课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干部在领导眼中属于比较安稳的,至少不用担心他出什么乱子,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可能性比较小,至于提拔,要看机遇

第三种
  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且能给单位做出一些成绩的。

这种干部是领导最喜闻乐见的,并被视为“人才”,也最容易被委以重任,至于能不能得到提拔——还是要看机遇和其他素养。毕竟「能干事」不是干部提拔的唯一标准,leadership(领导能力)是一门考验人综合能力的艺术。

对于90后检察人来说——

如果你是第一种干部,我只能说实在是很不应该,你对不起胸前闪耀的检徽;

如果你是第二种干部,能够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那也不是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恐怕职业生涯中很难会有大的进步和作为;

如果你是第三种干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给单位带来一些超出预期的惊喜,这才是真的优秀,相信连领导都会忍不住给你点赞。

无论是在体制内外,执行力都很重要。很多时候,体现职场新人优秀程度的,通常就是执行的力度,是50%执行,还是100%执行,甚至200%地执行。

实干的同时,不要忘记思考。 

前几年我在公诉,刚好是公诉人手最紧缺的时候,“白+黑”“5+2”的加班模式是家常便饭,经常会有累得喘不过气的感觉,因而我时不时会发出“光是活着就已经够竭尽全力了,哪还有时间思考的感叹。

不得不说,公诉那段异常忙碌的岁月,确实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但是现在离开公诉,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工作以后,我才发现,思考对于成长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公诉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是领导分给我多少案子办完就可以了,很少去思考:

  • 案件暴露出了什么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

  • 站在检察官的角度,除了办案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以修复社会关系?

  • 从这些案子中有什么值得总结提炼的,以期为社会治理和法治进步献计献策?

那时候,我就只一味地重复机械性的办案,疏于思考,错过大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我希望我的晚辈们可以引以为戒,再忙也要停下来多“思考”。

埋头苦干让你看起来踏实可靠,但真正让你脱颖而出的还是用脑思考后做出来的成绩。

立足于本职工作,也要有更高的站位。 

很多人喜欢用网络流行语“喝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自嘲,曾经的我也是。

现在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虽然我仍然觉得对于我们最基层的公务人员来说,“操中南海的心”,格局太大,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们可以适当提高自身的站位,不只是专注于本职。

这一点,对于办公室的小伙伴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你给领导起草讲话稿,你要写的不是你认为该怎样,而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该怎样,要有全局谋略的思维。而对于其他小伙伴来说,你如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能够有更高的站位,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定能比同龄人成长、成熟得更快,也能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很多时候,格局决定了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

不要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创新。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被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我们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我们正在进行检察体制改革,面临着人员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创新。作为90后检察人,受经验、眼界和知识所限,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创新见解。但是在一些细微的领域,比如创新工作机制上,我们可以发挥90后特有的思维,提一些有建设性的创新建议。不要因为害怕出错就不敢说,对于一些善意的错误,年轻是可以被原谅的理由。

当然,我们提创新的建议时,有一个大前提是不能违背法律框架,突破法律底线。另外,绝大多数90后检察人的能力范围也仅限于提意见建议,因为我们不是决策者。所以,更加不用担心出错,你的建议是否靠谱,还有经验丰富的决策层把关呢。

不要因为担心出错而止步不前,这才是最可怕的。没有创新思维的人,终将在社会的创新大潮下被甩在后面。


学历很多时候只是敲门砖,

决定之后发展的,更重要的是能力。

学历到底重不重要、有多重要,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我从不否认学历的重要性,非名校本科毕业的我,也从不敢“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对它嗤之以鼻。

我认为对于检察系统的人来说学历很重要,它是你进入检察系统或者遴选到上级检察院的敲门砖,不符合学历条件,首先你就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

我承认学历很重要,但我不会盲目夸大它的重要性在你考到检察院或者上级院以后,决定你之后发展的,更重要的还是工作能力。

我不是质疑公务员招录和遴选限定学历条件的合理性。学历不仅跟能力和素养挂钩,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体现,毕竟能取得更高学历也是经过学校严格筛选的。而且在你进入一个单位以前,单位对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不了解,也只能把学历和工作经历等作为筛选条件。

只是在进入单位以后,学历作为敲门砖的价值就已经被用尽了,你或许会因为高学历而得到更多的机会,但是能否把握住机会,还是要看工作质量。后续的发展,拼的还是能力。

不要沉迷于「内斗」,

靠实力和成绩更有底气。

我很喜欢美剧《纸牌屋》,剧中对于政治斗争残酷的刻画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但我不赞成90后的我们,不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去学一些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手腕。

尽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已经定调,《纸牌屋》中99%的剧情是真实发生的,我也不否认克林顿这话的可靠性,也许美国的政治真的就是那么黑。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职的检察新人来说,我们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人脉、所占有的资源,真的没有那么复杂。

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妄想通过勾心斗角、排挤对手上位。靠自己实力得到提拔重用的人,即便其他人嫉妒,也提不出什么有力的质疑。而钻营勾心斗角的人,也许会得到一时的好处,但未必走得长远,因为你不一定是最会斗的那一个。

这个体制,还是承认个人的拼搏和努力的,靠实力和成绩才更有底气。
   

你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讨人喜欢的。 

与沉迷于“内斗”无法自拔截然相反的是,有的人可能沉迷于“套近乎”“拉关系”。

必须承认,在单位人缘好的人,确实会得到一定的现实利益。这也是很多人热衷于讨好和逢迎的原因。

我不会一棒子打死说人缘好的人都是很会讨好和逢迎的人。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个人的人格魅力才吸引大家与自己结交的,我很佩服和欣赏这些人。我反对的是为了获得某些利益而刻意讨好、拉拢同事。恕我直言,你的心思用错地方了。

长久来看,让你在单位立足的,还是你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而不是那一团和气。所以,有那拉关系的时间,不如多研究怎么提高业务水平。

 

能者多劳,

不只是忽悠老实人干活的托辞。

之前有位小伙伴跟我说,“能者多劳不过是‘老油条’忽悠老实人干活的托辞。“我表示非常赞同。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职场“老油条”在忽悠老实人干活时,以“能者多劳”作为托辞,让被忽悠的人不但吭哧吭哧地干得很起劲,还被高帽戴得忘乎所以,真觉得自己是个“能者”了。

我本来想弱弱地批判一下这些“老油条”,尽占老实人的便宜。但是转而一想,这对于被忽悠“多劳”的老实人来说并非全无好处,于是就消气了。

至少,“多劳”能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成长得更快,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升。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在“多劳”中积累的经验,将是你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介意“多劳”,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但是也别因此真把自己当“能者”,而是要努力成为“能者”。

问:如何正确看待职务上的提拔晋升?

答:这种事还是看淡点比较好,随缘吧。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能否得到提拔晋升是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有实力,也有运气,有平台,也有机遇。不要为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把控的事操太多心才是正途。

提拔晋升也不是评判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况且,我们是检察官预备人选,是如假包换的法律人,理应要有法治理想和追求,不是么?与其追逐不确定的职务上的提拔晋升,不如志存高远一点,一起为了推进法治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吧。

结  语

以上是我对于90后检察人“职场生存法则”的几点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小伙伴们见仁见智吧。欢迎留言交流看法。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小丸子 丸子老师的其他热文

严肃点儿,这是在开庭!你不知道的“庭审”内幕

检察院各部门对新人成长的利弊

当公诉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从《我们仨》看杨绛与夫家的相处之道

当公诉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