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在盘龙城看到孤爵甲这种典型的组合和更高层级的这种青铜尊、青铜罍。我们也能在三星堆看到和中原、长江中游、南方青铜器相一致的这类传统的青铜器……”
武汉盘龙城博物院考古研究部副主任李琪
2024年11月,
武汉盘龙城博物院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策展人李琪
正在为观众讲解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与中原文明、长江中游文明之间的联系。
青铜折肩青铜尊、罍
这场特展以盘龙城遗址为切入点,
联合平谷刘家河湖南宁乡、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精品文物148件套,
其中珍贵文物达127件套,这其中青铜器物的数量占据一半。
商代、战国、东周铜戈、铜剑、铜刀
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出土
商代 铜泡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特聘教授,《荆楚文化》杂志主编
张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特聘教授,《荆楚文化》杂志主编 张硕:
“青铜器的地位非常重要,国家强不强盛,文化繁不繁荣就体现在青铜器,以前的青铜器就类似于现在的石油,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朝廷特别看重,想扩大青铜的来源,怎么办呢?眼光就投向了长江流域。
长江中游、中下游有个铜矿带,最著名的铜矿带就在湖北的大冶、黄石, 江西九江等地,而这些铜矿带还包括了锡、铅,这就是铸造青铜器非常重要的三种原材料。”
位于
湖北省长江南岸的
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湖北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铸铜作坊遗址
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成果,填补和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铜矿采冶史、科技史,证明中国青铜文明是一部完整独立的发展史,也证实了
青铜文明传播与长江流域发展息息相关。
左:三星堆遗址
青铜人头像
右:盘龙城遗址 铜带鋬觚形器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楚韵铜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力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楚韵铜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安力:
“不止盘龙城,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尊盘、冰鉴……这些青铜器采用了浑铸、分铸、熔模铸造等铸造技术、集中反映了我国当时先进的冶铸技术水平,这些青铜器物充分展示了当时的国力,还为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横贯东西,连通陆海,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蜿蜒6300多千米的悠悠江水,为流域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
长江沿线的港口城市既是航运中心、物流驿站,也是文化枢纽。而随着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的兴起,长江流域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吴王夫差矛(图片来源网络)
陆续在湖北境内发现的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曾伯桼铜壶、吴王夫差矛、嵌地几何云纹铜敦、铜尊盘
等青铜文物的精美程度、复杂程度和铸造工艺都展示了当时长江中下游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这种技术的发达需要丰富的资源、先进的工艺和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从而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
嵌地几何云纹铜敦(图片来源网络)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硕:
“到了后代,青铜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长江运输的东西更多了,不仅仅是青铜,更多的是粮食运输、人员来往等等。我们楚国那个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器物叫“鄂君启节”,它也见证了长江在整个物资交流、经济社会发展、担当了很重要的物流作用。
鄂君启节,古代的符节,古代由君王或政府颁发的用于水陆交通的凭证(图片来源网络)
青铜文明与黄金水道的兴起、增强、互通与繁荣,是人类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与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缩影。
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青铜不再是稀有资源,但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黄金水道虽不再承担主要的运输任务,但
“成本低”、“污染小”,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重要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