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节课
三节课是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这里有成体系的线上产品+运营课程,有线下“每年培养300位顶尖互联网人”的3.3计划,以及每日互联网大事的观点汇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新手做小红书,15天赚了3000+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1年经验,40万年薪!我是如何转岗B端产品并 ...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模式崛起,实体店如何在即时零售行业抢占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节课

滴滴一家独大后,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背后的逻辑分析

三节课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8-03 20:47

正文

文 / 李建男

责编 / 付晓萌


本文作者李建男,三节课 3.3 计划第一期学员,美团商业策略产品经理。

3.3计划是三节课含金量最高的旗舰课程,也是目前唯一的线下课。致力于用3年时间,每年为互联网行业培养300名最优秀的产品&运营人才。


三节课注:

在网约车市场几乎被滴滴垄断之后,美团在今年2月份进入了网约车市场,此举令人费解。美团是想分一杯羹?还是另有考虑?本文作者李建男,作为美团的商业策略产品经理,从能力、价值、核心人物决策风格等角度为我们剖析了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背后的逻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团官方立场。


今年2月份,被戏称“与半个互联网圈都是竞争对手”的美团点评再一次扩大业务横切面,低调进入网约车市场。但半年过去了,圈子里对这件事的讨论似乎只有业务刚上线的时候热络了一阵。前段时间美团在南京拿到网约车许可证,也只是在本地带起了一轮小热点。


一方面,业务上线引来了众多关注,有不少猜测说美团有野心打破滴滴的垄断局面,掀起新一波浪潮;另一方面,关注过后便是话题的迅速冷却。而美团似乎也不着急,只是默默耕耘着少量的试点城市。心思细腻的朋友一定会好奇,出行市场已经经历了多番血雨腥风的补贴大战,终于归于平静,走向成熟,这时候美团进军打车市场的逻辑何在呢?


从百度指数的数据来看,美团打车只有在2月14日刚上线时达到了关注度的高峰,之后6-7月美团打车的数据就一直低迷。


来源:百度指数


这样的疑问确实很自然,我们简单盘一下美团面临的局面——首先滴滴垄断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自不必多说,况且美团自身业务的战线已经拉得很长。继到店餐饮、外卖等餐饮核心业务外,美团在近2-3年内还侵入了电影、酒店、旅游、票务等娱乐休闲市场。在新业务尚存变数时,再次进驻一个自己不熟悉,又被垄断的市场,势必带来管理的重担和资金压力。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带你分析下美团的决策逻辑,推测下它如何看待该业务的机会和增长空间。


一、既往业务的沉淀适合开拓网约车


很多人会给圈子里大公司的能力定性,比如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这样的归因有偏颇,但也基本反映出上述公司在占领市场时的核心必要条件。那对于美团来说,核心能力是什么呢?是什么让美团在百团大战中生存下来,在外卖并不具备先发优势时一举反超?作为一个美团人,我认为是业务推进能力。


有一些商业基础的同学应该能看到,美团目前的几块大业务,都不是圈子里最好赚钱的业务。互联网圈一个核心的利润点,就来自于巨大网络效应下的极低边际成本,和极大地域范围内的规模效应。譬如腾讯的社交网络、淘宝的全国性电商平台和百度搜索,平台把各个角色间的关系理清楚,连接起来,后续的业务成长是一个几乎没有成本的指数型扩张。


但反观美团的业务模式,就重多了——譬如餐饮,是一个消费半径仅有3km的业务,如果无法保证每一个3km半径内的供给侧密度,用户就会转移。而每一个3km蜂窝级别的规模效应,都是极高的人力成本手动复制出来的。以这个思路看待电影、酒旅无不是如此。美团在这些市场的成绩,也没有什么轻松的捷径,就是笨功夫做得效率高,成本低,最终才有了好体验。


从这个视角来看,美团是充分具备做打车业务的能力的。因为网约车本身是和外卖很相似的一个业务,比如: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美团在既往业务中沉淀下来的能力是适合开拓网约车业务的,它可以将外卖扩张时沉淀下来的大量经验嫁接过来,快速跨越诸多难题。


二、打车服务能从外围提升核心业务体验


说到这里,我们对美团的业务能力有了大概的感知,做打车似乎存在其合理性。接下来,再分析一下美团一直以来的业务扩张思路。


很多外行人看热闹,认为美团是哪里火就去哪里,这些年下来已经丧失了当初做团购时的专注。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个个来看,首先是外卖,美团2013年进入外卖市场,当时饿了么已经发展了2年,势头正劲,旁边也有百度外卖不甘示弱。趋势谁都看得懂,但对当时的美团来说,外卖业务之所以必须要做,更深层次是因为能够和已扎下根的团购业务产生良性协同。


团购当时虽兴盛,但对美团来说,一大危机是在商家侧,美团只是营销末端的环节之一:

  • 一方面,不会影响到整体价值链;

  • 另一方面,线上带来的客流在整体到店客流中占比不高。


而外卖业务的接入,给第二个问题带来了新契机,外卖突破了距离限制,给商家带来的销售增量远超到店消费。在增加B端粘性的同时,自然为美团向供应链上游进发打下了良性基础,也积累了极为关键的数据。


再看酒旅,美团之所以选择在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线旅行社)时代进入酒旅市场,必然想好了差异化打法,而这个打法实际也没有偏离美团的业务核心。当时美团只有餐饮业务,但餐饮本身也可以切分出众多细粒度的场景,其中一大场景,就是同城周边游消费。对这些用户来说,除了吃饭,多数也有住宿需求,同城中小型酒店,确实50%以上都是本地客源。


这个市场相对分散,当时OTA更多专注在异地和商旅市场,再加上美团也具备切入该市场的能力,做酒旅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如今酒旅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从同城消费切入把体验做起来之后,异地度假场景也就顺水推舟了。至此,美团的定位也逐渐清晰,从一个餐饮团购平台演进为围绕个体生活的LBS服务平台。


所以可以看出来,美团的野心是想立体提升个体本地生活的体验。所有与之相关的事情,都值得思考。再说回今天的主题,网约车业务。分析了上面这些,我们对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应该有更立体的认识。在补贴大战之后,美团再做打车已经不是简单的我烧钱跟你杠,疯狂拉司机、拉用户这个思路。所有抱有这个想法想再蹭一波红利的司机,可能也要失望了。


打车是一个和本地生活结合极其紧密的场景,如果能把打车服务接入到美团的业务体系内,势必会带来B端、C端更好的体验和效率,这是美团做打车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半年里我们没有在媒体中感知到美团打车的大动作也就很正常了。这半年里,打车业务探索的是和到店就餐、周边游甚至外卖的结合点,不仅是C端体验上的结合,还有商户侧的结合。这些动作,也是始终没有脱离本地生活的核心引力。


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一窥美团网约车业务和其它业务的协同:


图:美团app商家详情页的打车入口


目前,美团app已在网约车试点城市的商家页面接入了打车服务,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试水,但目前内部收集到的点击数据超过预期,足以证明用户的需求刚性。用户在就餐决策、出行、到店这些关键流程中,仅需要使用一个app,不仅提高了C端粘性,也为B端提供了交叉营销的可能。


从与打车并列的其它业务:点餐、订座、排队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团全面覆盖外出就餐关键节点,立体化优化体验的策略。


图:商家页面与打车并列的其它服务


除了到店就餐外,在餐饮领域,美团还计划和外卖业务结合,司机送乘客之外还可送餐,进一步提升运力效率。餐饮之外,美团还将网约车业务与机票、火车票业务结合,形成接送业务的无缝对接。


三、核心人物决策风格的体现


简单总结下,目前为止我们从能力和业务结合点上分析了美团做打车的基础逻辑。逻辑成立,但对美团来说又是一场硬战。接下来,我想再聊聊决策背后的灵魂人物之一——美团CEO王兴。企业战略没有绝对正确,更多的是核心人物决策思路的一种体现。我认为相比分析已经确定的战略,深入了解人是如何决策的其实更有趣。


美团进入打车市场,折射出王兴在制定战略的两个心态,其一是如何看待边界,其二是如何看待竞争、合作。


先说说第一点,前两天财经采访王兴的文字稿在朋友圈传得火热,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待边界的观点。常人总是会以自己最直观或最直接的感受来理解边界,比如说看待业务,会认为专注深耕就是稳妥的,但是持续扩张就是危险的。当然这种偏经验论的理解,会有大量的案例来佐证,比如前不久的乐视风波。再加上美团在业务扩张时,也确实带来了大量的隐痛——组织结构的大变动带来人才大幅流动,核心管理者在多个业务间切换,精力分散,导致难以照顾到许多摆在明面上的问题。


但我认为这种经验论也往往折射出视野的狭窄——一方面,动荡不见得是不好的,回顾互联网几十年的发展,有多少大公司没有经历过业务大调整带来的换血和探索期的阵痛?比如Intel当年决定从存储器转型到CPU时,经历了大幅裁员痛下决心后才会重生。另一方面,决策一件事情要不要做,也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以现状为准,而是要确保这个业务在核心业务的引力范围内,但又能另辟新的增长点。网约车业务无疑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另外再说说竞争、合作。很多人也有疑问,与其说自己烧钱做打车,为什么不直接与滴滴合作呢?这样不是能够发挥所长还节省成本吗?实际上这件事情王兴在采访中也有回应,美团是尝试过与滴滴合作的,但在滴滴切断合作后,美团才要下决心独立开辟业务线。滴滴为什么切断合作,这件事我们不做争论。但这一系列决策体现出的是王兴在竞争、合作上的弹性。个人认为,这种开放的心态是更加面向未来的。


四、总结


讲到这里,总结一下,美团网约车业务虽然身处竞争对手的强压下,但从它决策的起点看,是能够为它的本地服务体验加码增彩的,同时美团也有绝对实力开拓市场,这是本文针对美团这家公司重点论述的。不过读者需要注意,除了美团自身独有的因素,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网约车市场,也是有深度考量的。


三个方面来说:

  • 其一,用户方面,经历了网约车行业3、4年的发展,和共享经济其它形态从各个角度的浸透,用户对网约车出行的认知已经稳定成熟;

  • 其二,美团是在政策趋于稳定时进入市场,可以说早有防备,对于新政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已有把握;

  • 其三,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培育,消费者也从单纯的价格导向,逐步分流出对服务体验的需求,这个时候美团对服务体验的革新,可以说是恰逢时机,时不我待。


但在此之外,我认为对于一线的同学来说,更应该学习到的是决策者的心态,不以简单的经验论和风险论看待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思考明白业务的目标与核心价值。最后,竞争与合作将成为新常态,不管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外部,都希望读者能够学会有弹性地协调资源。(完)




PS:Excel学不下去?那是因为你花了太多时间在不实用的功能上,现在,我们专为互联网人制作了一门Excel课,精选出了你工作中可能最常使用的12种技能,让你只用2小时,就搞定工作中需要的80%的Excel技能,快扫码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