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孙新宇
通讯作者:董玉明
通讯单位:江南大学
论文DOI:10.1002/aenm.202405687
光催化O
2
还原反应为合成H
2
O
2
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然而,·O
2
-
的低转化效率限制了光催化H
2
O
2
生产的效率。这是因为O
2
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电子来产生·O
2
-
,但在产生·O
2
-
后重新获得电子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该研究提出通过在·O
2
-
还原位点定向富集光生电荷和稳定·O
2
-
来提高·O
2
-
的转换效率。引入了一个以邻羰基为·O
2
-
还原反应位点的菲醌基团。·O
2
-
还原位点光生电荷的定向富集提高了·O
2
-
获得电子的概率。同时,特殊的吸附构型增强了吸附,稳定了催化剂表面的·O
2
-
,加速了·O
2
-
转化为H
2
O
2
,实现了3400 μmol g
-1
h
-1
的H
2
O
2
生成速率。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将·O
2
-
有效还原为H
2
O
2
的创新策略,为生产H
2
O
2
的先进光催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信息。
H
2
O
2
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绿色氧化剂和具有工业意义的能量载体,在漂白、消毒和化学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催化反应能够使用O
2
和H
2
O作为原料在室温下生产H
2
O
2
,这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的H
2
O
2
生产方法。与热力学上具有挑战性的H
2
O氧化反应相比,还原O
2
被证明对H
2
O
2
的产生更为可行。目前,·O
2
-
被认为是大多数共轭有机聚合物上O
2
光还原为H
2
O
2
的重要中间体。然而,·O
2
-
因其高反应性而影响其转化为H
2
O
2
,从而限制了O
2
的还原效率并降低了O
2
的生成效率。由于还原·O
2
-
产生H
2
O
2
需要再获得一个电子,因此增加·O
2
-
获得额外电子的可能性有利于H
2
O
2
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O
2
-
可以稳定在催化剂表面上,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O
2
-
的损失,从而促进·O
2
-
转化为O
2
。然而,同时实现上述两点是具有挑战性的。
1. 创新性地引入菲醌作为还原位点,通过高效·O
2
-
转化的方法提升O
2
还原产H
2
O
2
的策略。
2. 菲醌结构中特殊的邻位羰基位点能够有效地定向富集光生电荷,增加·O
2
-
获取电子的概率。
3. 特殊的吸附构型能够使催化剂表面的·O
2
-
稳定而不变成游离态,避免·O
2
-
的损失。
图1 催化剂结构示意图及结构证明
通过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直接合成了含有菲醌官能团的样品PQ-AB,作为对比,选取结构相似但不含邻位羰基的芴官能团,合成了对比样品FR-AB。利用FT-IR、固体NMR和XRD证明了材料结构的成功合成。
图2 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在没有任何牺牲试剂的情况下,评估了所制备的PQ-AB的光催化产H
2
O
2
的性能。在光照下,PQ-AB的H
2
O
2
积累随时间线性增加,1小时后达到2.26 mM的产量,速率达到了3400 μmol g
-1
h
-1
,与FR-AB相比增加了2.5倍(图2a)。在连续五个循环后,PQ-AB的性能稳定,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而FR-AB的活性显著下降了75.4%(图2b)。在长时间的累计实验中,PQ-AB也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图2c)。为了确定H
2
O
2
的来源,进行了实验来研究不同气氛条件下H
2
O
2
的产生。在单独Ar和Ar补充NaIO
3
的情况下,H
2
O
2
的产生可以忽略不计,表明PQ-AB主要通过还原O
2
产生H
2
O
2
(图2d)。同位素实验也为该结论提供了证据(图2e)。与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光催化剂生成H
2
O
2
的速率相比,PQ-AB的速率处在前列(图2f)。
图3 光生电子定向富集证明
在确认光生电荷定向富集位点之前,首先明确了催化剂上具体的还原位点,利用原位红外(图3a)和理论计算相(图3b)相结合的方式,确认了O
2
还原的位点在邻位羰基的碳原子上,同时在原位红外上能够观察到明显的O
2
还原过程中间体的存在,尤其是·O
2
-
。之后通过原位XPS表征,发现位于287.3 eV处的代表羰基官能团的峰,在光照下出现向较低结合能的偏移,表明光生电子在光照条件下向羰基迁移。另外通过DFT模拟分析了光激发后两个样品中电子和空穴的分布,进一步证实了光生电荷的定向积累。特别是,98.15%的电子集中在PQ-AB中的菲醌片段上,证明电子-空穴重叠最小(图3d)。基于上述证据,可以推测引入邻位羰基会导致光生电子的定向富集。
图4 光生电荷的分离与驱动力
光生电荷的定向富集对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溶液中的光电流响应表明,PQ-AB的光响应比FR-AB更强(图4a),说明电荷的分离效率更高。此外还对电荷分离的驱动力进行了表征,首先两种材料的偶极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Q-AB的偶极矩为9.44 D,是FR-AB的36.3倍,这将导致了更强的内部电场,有助于表面电荷转移(图4b)。材料表面Zeta电位的大小进一步揭示了其各自内建电场的强度(图4c)。表面电势值可以作为评估内建电场强度的指标,PQ-AB的边缘和主体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30 mV,而厚度相似的FR-AB仅显示70 mV的电势差(图4d),这种强大的内建电场提供了有效电荷载流子分离所需的充足驱动力。
前面的讨论中指出O
2
在菲醌位点上形成了C-O-O-C的特殊吸附构型,但它与传统的对位吸附不同,因为邻位吸附减少了O-O键的拉伸。因此,推测这可能会影响催化剂表面·O
2
-
的稳定性。首先,评估了对苯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加入对苯醌后,FR-AB的活性显著降低,而PQ-AB的活性下降可以忽略不计(图5a)。PQ-AB的EPR测试中,·O
2
-
的信号明显弱于FR-AB(图5b),说明体系中游离的·O
2
-
更少。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与·O
2
-
相对应的峰强度变化可用于量化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
2
-
的量,PQ-AB上·O
2
-
的强度是FR-AB的2.9倍,证实PQ-AB能够稳定·O
2
-
(图5c)。图5d显示了PQ-AB和FR-AB之间O
2
吸附能的微小差异,相反,两种材料之间·O
2
-
的吸附能存在6.8倍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PQ-AB增强了·O
2
-
而不是O
2
的吸附,这一机制有利于加速·O
2
-
向H
2
O
2
的转化。PQ-AB β自旋轨道中的电子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到·O
2
-
的π*轨道,因为·O
2
-
β-LUMO位置为-2.67 eV,低于PTCA(-2.63 eV)(图5e)。计算吉布斯自由能以了解详细的O
2
还原途径,FR-AB上*O
2
-
转化为*OOH(*O
2
-
+H
+
→*OOH)的ΔG为-1.34 eV,这比PQ-AB的ΔG更负,这意味着吸附在FR-AB上的*O
2
-
物种更容易前进到*OOH,从而降低了H
2
O
2
生产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图5f)。
光生电子的定向富集和增强的·O
2
-
吸附已被证明是提高·O
2
-
转化率的关键因素。光生电荷的定向富集增加了·O
2
-
再次获得电子的可能性,特殊的吸附构型增强了·O
2
-
的吸附能力,并使·O
2
-
在还原位点稳定,从而增强了·O
2
-
向H
2
O
2
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没有牺牲剂的情况下,PQ-AB也实现了3400 μmol h
-1
g
-1
的H
2
O
2
产量,与大多数近期聚合物基光催化系统的能力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Phenanthrenequinone-Modified
Conjugated Polymer Enabling Photocatalytic H
2
O
2
Generation via Efficient O
2
-
Conversion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5687
通讯作者:
董玉明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光响应功能分子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从事环境与能源催化领域的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等,在Nature Energy, Na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pplied Catalysis B,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国际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任《物理化学学报》《结构化学》《化工高等教育》青年编委和《石油化工高等化学学报》编委,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
第一作者:
孙新宇
,江南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能源光催化。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