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江一燕在网上炸出了200万建筑设计师。
缘由是她在微博上称自己五年设计的建筑获得了
美国建筑师大师奖
。通稿里把她夸上了天,仿佛是赢了一个建筑界的奥斯卡。
图片来自网络
苦学建筑的在校生和从业者是彻底炸锅了:
在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官网上确实能搜到江一燕的项目“LJ Villa”介绍。
客观的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栋别墅设计的还是很不错的。
这座建筑整体有四四方方的规整也有行云流水的曲线,充满了非常自然化的线条。以低调的黑白为主色调,来突显出造型上的巧妙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
房子本身最大化了空间感,大大的落地窗让阳光毫无保留的照射进来,整个房子的通透感强烈,身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水晶盒子。
图片来自网络
在内部装饰上也能感受的出设计师对自然感的强调,采用了大量的原木材料做装饰,基本上你目之所及的硬装部分都是黑白及原木色。
图片来自网络
院子里两颗高高的银杏树正是最美的时候,中间的吊床摇摇晃晃看起来好舒服。
图片来自网络
这房子在斑马姐看来并没有什么槽点。但问题是,官网介绍页面上虽然江一燕的名字被写在了设计团队中的第一位,
可主持建筑设计师却是一位叫Thore Garbers的德国设计师,就是下图这位啦: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江一燕自己也提到过这个别墅是以后自己要住的地方,就等于说江一燕其实是
这栋建筑的业主
。
参与房屋设计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几乎是每个屋主都要做的事情,毕竟以后这房子是自己住自己用,肯定本人才知道提出什么样的需求最为合适。
图片来自网络
可业主提需求说想法能直接挂名到设计团队里面,这也有点太彪悍了吧。一个是甲方一个是乙方,两者能相提并论吗?
对于一个甲方而言只要提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并在过程中参与决策,而建筑设计师则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累积。
一个项目从开始到落地中间需要画多少张图纸,解决多少道技术难题,这些都是门外人根本无法想象到的。
网友们对甲方拿奖的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搞了半天,江一燕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就是一个给自己盖了个房子,搞了一下装修呀!
只要自己搞过装修,谁浑身上下没点本事。随便拉一个马友友出来,那装修的血泪史都可以写成小说。
你没在人间装过修,都不配跟我谈人生的。
首先,最基础的是你得
自学
做功课
,高考的时候我都没那么认真过:
马友友“
M
”装修前肯定包揽了朋友圈步数第一,宜家跑了90趟,亲自打飞的去米兰选家具,家具花了40万,但比在国内买同款省了100万!
马友友
“心如止水”
,属于网上冲浪型选手,在论坛自学一年才敢下手:
马友友“
Moni
”,光是有关配色的书就看了不下7、8本:
Mo
ni
配色书单
发狠起来,连日语书都啃:
《配色スタイル ハンドブック》
看完理论,还得会上手。手绘还是软件自选一下擅长的吧,总之得
能做图。
屋主“
404
”,
改造平面图、吊顶示意图
,闭眼就能画:
屋主404手绘图
马友友“
游YO
”,被电工逼得连
电路图
都会画了:
水电工程这个东西,你要不懂,装修后期基本靠哭。
要是参与装修的人多一点,比如你爸你妈,你老公,你老公他爸妈,那
沟通能力
必须是一流的。
马友友“
婴宁
” 就是个反例,学建筑有啥用,床头灯都买不好:
正在和老公讨论装修方案中,已经快要情绪崩溃了……我俩都是搞建筑设计的,但是由于审美差异,经常为了一个小细节争执不下,方案讨论半年了,现在连床头灯都还没决定下来买哪个[破涕为笑]
有种装修叫父母眼中的装修,总之如果你家父母也喜欢凑这个热闹,哈哈哈,你还能有能力看住他们:
开始动工之后,你还得把一切都盯住了:
自己做
监理
。不然地面不平、柜子不直、墙面不直,你得自己找平哦。
另外
邻里关系
也是一门玄学:
马友友“
yh24
”
装修一个月。楼下叔叔来投诉说他家窗蓬漏水是我们砸的 要赔钱。隔壁大爷说客厅墙壁潮湿是我们渗水过去的 要赔钱。楼下阿姨说把墙壁震坏了要赔钱。买了瓷砖不给卸载 说卸载要加钱 。我。。。在预算中凌乱
最后呢你还得
能文能武
,遇事不能只会暴风哭泣而要得懂得怎么斗智斗勇才能胜利。
总结一下装修业主技能点:
懂建筑、能监理、通水电、晓木工、能做图、还得会吵架。
我就想问一句:
江一燕,这些个装修技能,你会几个?
所以就有马友友跳出来说啊,想要省掉这些麻烦你就得
找个好老公,
比如
吴彦祖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