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微信沟通带来的问题,指出隔着屏幕的争吵没有赢家,容易引发误会。强调重要的事应该当面沟通,在乎的人应该见面交流。文章还通过故事和实例说明了微信沟通的限制和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微信沟通效率提升但沟通质量下降
文章指出,虽然微信使得沟通效率极大提高,但这也导致了沟通质量的下降,人们会因为对方回复的迟缓或简短而产生猜疑和矛盾。
关键观点2: 隔着屏幕的争吵容易引发伤害
隔着屏幕争吵,无论是看似赢了还是输了,实际上都是巨大的伤害。恶语带来的伤害无法撤回,且容易让人失去真实的感情。
关键观点3: 微信沟通容易引发误会
因为微信沟通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所以双方都无法精准判断彼此的真实意图,各种误会也就由此而生。
关键观点4: 重要的事应该当面谈
文章强调,对于重要的事,应该选择当面沟通,而不是在微信上。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避免误解和矛盾。
关键观点5: 关注作者及原文来源
文章最后提到了作者的简介以及文章的来源,提醒读者关注原文来源和作者,尊重原创。
正文
文 |十点签约作者 · 来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我那么爱你,你的微信消息却那么有杀伤力”。
微信,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一条微信消息仅需1/10秒就能发送成功,将人们的沟通效率最大化。
可沟通效率的提升,却带来了沟通质量的下降。
多少人,会因为对方回复迟缓,而心生猜疑;
多少人,会因为对方回复简短,而心觉敷衍……
于是,一场隔着屏幕的争吵一触即发,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磨殆尽。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隔着屏幕,再动人的情话也要削减三分,而再细微的恶语也会被放大十倍。
在微信上争吵,看似赢了的人,实则输得最惨。
《奇葩说》中曾有个辩题:“生命中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范湉湉回答:“最遗憾的,是和前任在微信上吵了架、分了手,最后连一场面对面的告别都没有。”
原来范湉湉曾因为一件小事跟前任在微信上争执起来。
向来巧舌如簧的她说尽了所有难听的话,占得上风。
正当她沾沾自喜时,前任却提出了分手。
范湉湉表示,如果知道上次是最后一次见面,那我一定会化好妆,穿上最美的衣服,跟他好好道别。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唯有失去后,我们才明白:
微信消息可以在两分钟内撤回,可恶语带来的伤害却永远无法撤回。
隔着屏幕的争吵,从来没有赢家。
如果问:你有在微信上跟人吵过架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恋人回复又迟又简短,你便生了气,拌了嘴;
朋友玩笑开过头,你就质疑友情,认真回怼……
感情便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中,一点点消散。
那么,到底为什么在微信上特别容易争吵起来呢?
从生物学家麦特·卡特米尔对视觉动物的研究中,可以找到答案。
麦特发现,有些动物的眼睛长在脑袋前方,是为了增加视野深度,能更好地观察对象,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换言之,在微信上交流时,因为看不见彼此的表情、动作,所以双方都无法精准判断彼此的真实意图,各种误会也就由此而生。
老话常说:眼见为实。
我们真正需要看见的,并不是微信上那些没有温度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那个人。
当彼此无法见面时,再难听的话,要忍一忍,再着急的事,要放一放。
因为看不见彼此的时候,最易生出误会,发生争吵,最终得不偿失。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朋友,他的微信签名一直都是:微信只作留言,急事请当面谈。
这位朋友是做投资管理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
可不管再忙,只要遇到与家庭相关的事,他都会当面跟妻子商量,而不是在微信上做决定。
有人曾问他:微信上聊不是更便捷嘛?
他说,有时候看着是便捷,可没准会惹来一大堆麻烦。
原来几年前他在北京打拼,而妻子却在上海发展。
一日,两人在微信上谈起了婚后到底去哪座城市定居。
因为工作太累,两人在微信上就没多少耐心,结果没聊几句,两人都急了,因为他们都希望对方来自己的城市。
隔着屏幕,那一句句想努力说服彼此的理由,都成为了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
我觉得你不心疼我,你觉得我不理解你,各有各的委屈。
吵完后,他们冷战了好几日。
最后,这位朋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即刻买了机票飞到上海相见。
很有意思,两人见面沟通时,反而做出了与之前相反的决定,都愿意去对方的城市发展。
因为他们都心疼对方,都不忍让对方失望。
见面时,爱在他们之间重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