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顶刊收割机
什么都有,汇集全网精华学习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李富民赴宜昌调研 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 ·  22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音乐——细细道来的口气 ·  2 天前  
新周刊  ·  被骗局围剿的老年人,仍然渴望被爱 ·  2 天前  
新周刊  ·  曾经消失的国产汽水们,怎么扎堆复活了 ·  2 天前  
三峡小微  ·  来自地下2600米的温暖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顶刊收割机

他,师从院士,211「洪堡学者」,联手北大「国家杰青」,新发JACS!

顶刊收割机  · 公众号  ·  · 2024-12-29 08:18

正文

【做计算 找华算】 理论计算助攻顶刊,50000+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经费预存选华算科技:年终重磅加码,高至30%预存增值

研究背景
目前,塑料垃圾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全球性问题。塑料垃圾“升级回收”可以实现塑料的可持续性,为管理特定类型的塑料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塑料垃圾的复杂成分对其大规模处理提出了重大挑战。混合塑料垃圾的成分分析对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指导下游工艺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纳米催化剂为基础的分析试剂盒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检测手段;然而,由于塑料垃圾高度惰性的化学性质,目前还缺少高效的塑料纳米催化剂。
成果简介
鉴于此, 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 北京大学郭少军(共同通讯作者) 等人揭示了Fe−Se双位点催化剂(FeSe/NC)中的羟基溢出效应,并设计了混合塑料的原型比色测定试剂盒。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Fe位点是H 2 O 2 活化的主要活性位点,产生吸附的羟基(*OH)中间体,这些中间体随后解吸成为羟基自由基( OH),并转移到Se位点上。 OH转移到不同种类的塑料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信号输出可被用作识别塑料的指纹。本方法能够以超低成本(0.0012美元)快速(~10分钟)测定原料粉状混合塑料垃圾种类 相关成果以“ Hydroxyl Spillover in Fe−Se Dual-Site Catalysts for Mixed Plastics Assay ”为题发表在 JACS 上。
朱成周,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学者。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董绍俊院士);2013-2014年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任德国洪堡学者(合作导师:Prof. Alexander Eychmüller);2014-2018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合作导师: Prof. Yuehe Lin);2018年加入华中师范大学。
朱成周教授的研究领域为1.原子尺度材料仿生设计合成;2.纳米酶催化与生物分析;3. 单原子催化与传感;4.光电催化与传感;5.能源电催化。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原子尺度材料催化与生物传感,至今在Chem. Rev.、Chem. Soc. Rev.、Chem,、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和Anal.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以及专著发表学术论文。
郭少军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1年在中科院应化所取得博士学位,导师:汪尔康院士。2011-2013年在美国布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5年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作奥本海默杰出学者,2015年加入北京大学。
郭少军教授的研究兴趣为电催化、氢能、二次电池、光催化、电分析化学、材料催化医学、生物传感器。他长期从事电能源化学、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材料应变调控催化理念,揭示了材料应变、电荷与催化的构效关联,创制了高效氢能催化剂体系,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Nat. Synth.、Nat. Mater.、Nat. Rev. Chem.、Nat. Rev. Mater.、CNS系列、PNAS/JACS/AM/Angew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14-2023连续10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化学、材料)。
图文介绍
图1 FeSe/NC的表征。
团队以FeCl 2 、Se粉、双氰胺和葡萄糖为前驱体,在氮气中退火制备了FeSe/N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FeSe/NC纳米片具有高度弯曲的丝状形貌( 图1a )。选定区域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图像显示,Fe、Se、N和C元素均匀分散,没有发生元素聚集现象( 图1b )。经球差校正的HAADF-STEM图像进一步显示了FeSe/NC中的原子分布,其中大量的圆形相邻亮点代表双位点的形成( 图1c )。Fe 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显示,FeSe/NC的吸附边位于FeO和Fe 2 O 3 之间,表明Fe的价态为+2~+3之间( 图1d )。
Se K边XANES光谱显示,FeSe/NC中的Se价态在0~+4之间( 图1e )。FeSe/NC在Fe K边和Se K边的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EXAFS)光谱及其拟合曲线显示,在1.4 Å附近存在代表M-N/C键的峰,其中Fe和Se的配位数分别为3.6和2.0( 图1f )。基于上述分析,团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构建了FeSe/NC中的Se−C 2 耦合Fe−N 4 模型(图1g),其Fe−Se距离为0.366 nm,与上述HAADF-STEM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图2 FeSe/NC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FeSe/NC具有较好的催化H 2 O 2 还原活性,并伴有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氧化,可输出吸光度在652nm处的颜色信号。基于米歇利斯−门滕方程的H 2 O 2 动力学实验进一步表明,Fe/NC的米歇利斯常数(Km)(9.81 mM)和Se/NC的(12.37 mM)远低于NC的(19.79 mM),表明Fe−N 4 和Se−C 2 位点具有更高的H 2 O 2 亲和力( 图2a )。FeSe/NC的Km(9.57 mM)与Fe/NC的Km(9.57 mM)接近,表明Fe−N 4 位点在H 2 O 2 的活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作者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利用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探测中间体。在Fe/NC和FeSe/NC中均观察到DMPO捕获的 OH特征信号,表明Fe−N 4 位点可激活H 2 O 2 的均解产生 OH中间体( 图2b )。由于 OH的高氧化性, OH被广泛认为是氧化TMB的关键中间体。另一方面,作者推测Se−C2位点可能消耗而不是产生 OH,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将Se/NC引入Fenton体系中(Fe 2+ +H 2 O 2 ),EPR信号强度显著降低,表明 OH含量降低( 图2c )。类似地,NC载体也显示出 OH消耗能力。因此,作者提出 在催化FeSe/NC过程中会发生羟基溢出过程,其中在Fe−N 4 位点产生的 OH可以被Se−C 2 位点和/或NC载体捕获 图2d )。
作者采用原位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进一步研究了羟基溢出效应引起的表面变化。1623 cm −1 处的信号表明在H 2 O 2 活化过程中形成了吸附的羟基(*OH)中间体( 图2e )。FeSe/NC中的*OH高强度信号峰表明产生了更多的*OH中间体,表明其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1540 cm −1 处观察到*OH/N增加表明NC载体也参与了羟基溢出过程。
图3 DFT计算。
团队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了DFT计算,以探究羟基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根据上述分析,FeSe/NC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催化途径如 图3a 所示。首先,H 2 O 2 吸附在Fe−N 4 位点上,均解生成*2OH/Fe。*2OH/Fe可以氧化一个分子底物生成*OH/Fe(路径I),这是一个热力学有利的放热过程(-1.95 eV)。而羟基溢出过程(路径II)为一个被吸附的羟基迁移到Se−C 2 位点生成*OH/Se,而其他羟基以*OH/Fe的形式保留。过渡态计算结果显示,转移的OH会远离催化剂,其中Fe−O(3.31 Å)和Se−O(3.08 Å)的距离都在成键范围之外,因此,羟基溢出是以 OH的形式进行,这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最后,*OH/Fe和*OH/Se中间体从底物中获得一个电子生成H 2 O。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