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定量群学
“定量群学”是由一批从事定量社会学研究的师生所运营的公众号。我们的宗旨是,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最新的定量学术资讯,为定量分析学者提供人文交流的角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出去旅行能不能让 AI 当导游? ·  4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make ... ·  5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dog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定量群学

《定量群学文摘》第三期(上) ▏大数据与社会学

定量群学  · 公众号  ·  · 2017-06-15 19:27

正文

【引语】


社会学研究方法之争以每几年就要进行一次的方式不断上演,而最近的一次则是以大数据为话题的论争。大数据作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和领域关注的热点,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探讨在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 “大数据与社会学”刊文量统计(2012-2017.6


我们检索了相关文章后,发现《社会》杂志最早于2015年第5期就组织了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专题文章,随后《学术论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视野》杂志也分别设立了大数据的专题,尤以《新视野》杂志2016年第3期、第4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方法专题密集刊发了一众学者对大数据方法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围绕“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拥抱大数据与反对大数据”、“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关系”等主题展开,对于深化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关系认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目前社会学领域的大数据研究已开始涌现出一批代表性学者,其中以武汉大学罗教讲、南京大学陈云松、复旦大学黄荣贵、上海大学孙秀林、中国社科院陈华珊等学者为代表的学术团队,运用谷歌图书大数据,社交媒体大数据(新浪微博、百度搜索大数据),进行社交媒体网络、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阶层意识、股票市场等领域的研究,为社会学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了诸多的范例。

 

本期专题我们精选出大数据与社会学领域的26篇文章,分为第三期(上)理论探讨部分和第三期(下)研究实例部分,以期全面呈现目前该领域的进展。


【文摘封面】





1)陈云松、吴青熹、黄超(2015),大数据何以重构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

: 大数据的兴起已经开始逐步影响社会科学发展。文本基于最新的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和文献,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大数据重构社会科学的八个维度:重绘学术图景、延伸经典学说、丰富学科目标、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科应用、缓解方法分歧、优化变量测量、增加展示形式。文本是国内对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的首次系统梳理尝试。

 

2)罗玮、罗教讲(2015),新计算社会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

摘要:本文在全面解读、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了新计算社会学产生的历程,将新计算社会学的主题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互联网社会实验研究、计算机社会模拟研究和新型社会计算工具的研制与开发。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实例,分别对这五大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新计算社会学的产生会引发一场社会学的"革命"?笔者借助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3)唐文方(2015),大数据与小数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第6

: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界兴奋不已,传统的小数据研究似乎一下子变得微不足道。虽然大数据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在短时间内无法取代抽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小数据研究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原因在于技术发展的限制、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多种方法的结合,但要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样的方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鲍雨(2016),社会学视角下的大数据方法论及其困境,《新视野》第3

摘要: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庞大数据资料的称谓,也是一种获取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大数据的引入被认为是定量研究的范式下所做出的收集和分析资料方法的创新。但是大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群的状况、能否解决被研究者的主观性问题、如何洞悉变量间关系的真伪、如何解决数据缺失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方法论困境。这就要求研究者在使用大数据进行研究时,能够在研究对象与问题的选择、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清理等一系列工作中更加谨慎,切勿犯简化社会生活、盲目推广分析结果的错误。

 

5)张旭、唐魁玉(2016),大数据及其社会学后果,《新视野》第3

摘要:随着大数据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各学科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应用大数据进行研究。社会学者已将大数据纳入社会研究的范围,而且有逐渐扩大或蔓延的趋势。大数据对社会学的影响,既体现为正面后果又体现为负面后果。即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对社会学研究来说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可以激发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变革,同时也存在着因大数据观念的引入而产生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大数据为社会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只能作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小数据研究方法。

 

6)孙秀林、施润华(2016),社会学应该拥抱大数据,《新视野》第3

摘要: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大大扩展了社会学定量研究的领域:为研究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工具,为研究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提供了新的可能,为宏观层面的社会测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社会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当然,在正面看待大数据带来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大数据分析失灵的可能性,要理性认识大数据的优势与劣势,处理好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关系。

 

7)潘绥铭(2016),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新视野》第3

摘要:目前对于大数据已经出现了盲目崇拜,“一切皆可量化是其核心口号和基本理论。但是在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四种情况:剪裁现实生活、忽视社会情境、抹煞主体建构、取消生活意义。这种原罪并不能由于数据规模的无限增大而被消除。因此,大数据不能质疑,更不能取代各种非量化的人文社会研究。大数据只有对其原罪进行深刻反思,并且予以充分展示,才有资格在人文社会研究中保留一席之地。

 

8)刘林平、唐斌斌、蒋和超(2016),大数据有原罪?——与潘绥铭教授商榷,《新视野》第4

编者的话:《新视野》2016年第3期发表了潘绥铭教授《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一文(以下简称潘文”)。他认为,大数据不能套用到对人类的研究中。大数据把人类的行为及其结果也给量化了,从自然科学侵入到人文社会研究,科学蜕变为唯科学主义。大数据在操作层次上将人类生活实践改造成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现实生活被裁剪”“社会情境被忽视”“主体建构被抹煞”“生活意义被取消的问题。潘文还进一步认为,量化研究具有原罪”,其缺陷与弊病根本无法避免,“大数据崇拜”,“其实就是唯科学主义在人类历史面前一败涂地后的末日哀鸣。我们不能同意这些论断,下面对此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9)潘绥铭(2016),再论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回应刘林平教授的质疑,《新视野》第4

编者的话:我在《新视野》2016年第3期发表《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后,引起争论,这是好事,求之不得。其中刘林平教授等撰写了《大数据有原罪?——与潘绥铭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刘文”),对我的观点提出全面质疑。细读之后,觉得这些质疑未必能够成立,撰此短文以作答复。

 

10)陈云松、严飞、张翼(2016),大数据的文化建设战略价值:案例和实践,《学术论坛》第6

摘要:文章基于新近的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和地方治理实践,梳理出大数据对于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的六个方面战略价值:第一,展示地区软实力的历史长卷”;第二,获得全球及地域的比较视野”;第三,推进地区对外宣传的有效传播”;第四,发现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社会心态”;第五,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六,为经典理论提供历史新证。大数据能够以其超越传统调查数据的样本量和时空跨度,为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资料和信息,从而帮助研究者从过程性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和验证重要理论问题,并为公共管理提供新的决策依据。无论是学界、智库还是党政部门的决策者,都应该进一步了解大数据,善于驾驭大数据,让大数据来助力人文研究和国家文化建设。

 

11)孙秀林、陈华珊(2016),互联网与社会学定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7

摘要: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卡斯特认为,网络构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全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权力和文化进程。网络社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和一种正在浮现的社会结构。互联网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学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传统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社会,互联网兴起以后,“虚拟社会”开始出现,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影响下,很多议题已超出传统社会学研究范式。不仅如此,“大数据”概念的广泛应用和巨大影响,对社会学研究的冲击更为直接。这种冲击涉及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社会测量等诸多重要领域。众所周知,互联网产生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促成了网络资源共享观念,人们开始反思数据的公共性问题。当下,数据开放特别是公共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已渐成共识,不仅一些互联网门户入口(如谷歌、百度等)开始提供开放数据,传统数据管理者(例如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以及政府部门等)也开始加入这一开放的潮流。这些数据不同于传统问卷调查收集而来的数据。这种数据来源与数据结构的变化对传统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构成巨大挑战。本文试图就互联网对社会学量化研究方法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于文摘

宗旨:《定量群学文摘》作为《定量群学》主要学术平台之一,致力于转载社会学、人口学领域最新最全的高质量定量研究,为定量分析学者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术资讯和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


形式:按照主题分类转载,采取专家推荐和审核方式产生,提供文章摘要等信息,每一专题在每月月中和月末分两次刊发。


我们的团队

主编:陈云松

副主编:许多多

专家团队:《定量群学》近30位轮值主编(按姓氏排序)

程诚、傅强、高岭、郭未、贺光烨、洪岩璧、胡安宁、黄荣贵、李丁、李凤、李骏、李双龙、李忠路、梁樱、缪佳、秦广强、田丰、巫锡炜、肖索未、许琪、严飞、叶华、张立龙、周穆之

本期责任编辑:张柏杨、闵尊涛、句国栋、柳建坤、潘雨


· · · · · ·

定量群学

ID:sociologynju


《定量群学》是由一群从事定量社会学研究的师生所运营的公众号。我们来自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


宗旨: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最新定量学术资讯;为定量分析学者提供人文交流的角落。


内容:重要期刊的定量社会学文献;定量分析软件使用方法;定量研究者的人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