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你以为很干净,实际很脏的东西?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I must ... ·  1 周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听过的最动人的话是什么?【1082】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北师大和腾讯联合指导「小学生」上网,有用吗?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4-19 20:02

正文


 14日,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在京发布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下称指导手册),旨在网络成瘾相关研究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止网络过度使用的“四大原则”,结合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积极应对压力及同伴不良影响等具体操作方法,为儿童、家长、学校提供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


  据悉,该指导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张锦涛博士团队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开发,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该团队十余年来学术研究上的积累。这份来自国内权威研究机构的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将推出电子版,供公众免费下载。


如何看待北师大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 使用指导手册》?


知友:Felania Liu


这个会我也受邀参加了,主要是发布这本手册,以及强调腾讯新推出的守护平台。


报告本身如何,我们稍后再评价。倒是这份报告展示的腾讯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态度转变更值得重视。马化腾先生近日在两会发布的七条建议中,本就包括“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这一条(见下图),





而百度魏则西事件后,腾讯研究院(产自当年的3Q大战,班子的法律底子非常强)以及腾讯的业务部门就开始逐渐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防备着百度的前车之鉴,正如马化腾先生在访谈中说的:





所以这个报告、包括守护平台该怎么看?我认为是该看作一个腾讯打算盖在逐渐加压的社会对企业造成良性影响的期望和督促之上的安全阀。研讨会上,负责守护平台的工作人员强调这个平台不是一个噱头,会长期存在,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守护平台是腾讯与家长、学校化冲突为良性沟通的一个开始。




其实说是开始,之前腾讯也做过针对儿童网络信息安全的小视频和报告,而且做得还挺不错的,只是没引起这么大关注而已。




渣图见谅。可禁止/允许孩子登录腾讯游戏,在思路上虽仍属于“堵”,却也多多少少体现了一点腾讯的诚意。腾讯已不再是当年处于生存期,可以野蛮生长的小作坊,而已经在各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大企业。


大企业和小作坊最大的区别,就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上。企业到一定规模之后,社会形象本身就会成为一项资产,至于是盈是亏,就看这形象是正面还是负面。这次发布会可以看作是一个开始,但能否取信于民,能否对家长和孩子造成真正积极的影响,还得看产品,看后续动作。


接下来,稍微聊聊这本手册,以及手册相关的网瘾问题。





手册的内容主要是由北师大张教授的团队完成的。这个团队原先做烟瘾,后来转做网瘾。从报告来看,基本还是旨在通过一些行为改变原则来调整偏差行为,用意是好的,报告中也没有出现妖魔化游戏的内容。


但是,正如我在现场指出的一样,有些时候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是因为提供的解决方案无效,而是因为我们问的问题本就是错的。


问“如何节制游戏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实际上暗示的是游戏本就是消极的,从根本上就抹消了游戏能造成积极影响的可能性,解决方案当然只能堵,不可能疏。


更何况,游戏是不是成瘾媒介,这事儿本身病理上也没得到确认,那天与会的专做成瘾的其他专家,也承认网瘾与其说是游戏的锅,不如说是家庭问题的锅。还是我曾写过的那句话“网瘾不是病,是症状”,症所反映的根本的病在于亲子关系的疏离。这种病并非脱离游戏就能治,越电击越糟糕;反而“一起玩”游戏,往往能取得互相理解,关系亲密的奇效。这一点,守护平台的长期目标中虽有,




手册中却无。



上图摘自手册第八页,可以看出主要思路就是让孩子自己承诺节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但如果真的要治疗“网瘾”,家长与孩子其实是需要共同接受教育的。少了对家长的教育,要孩子自己节制一件对他而言有乐趣、有意义,让他觉得自己像个人的事儿,恐怕不合常理,也不容易执行。在这个意义上,只怕手册中这一页所说的“复发或退步”,才是常态。



所以,真要解决游戏“成瘾”这件事儿,首先我们得问对问题,其次是加强整个社会—包括家长、老师、政府、甚至部分开发者—的游戏素养(game literacy,一个我觉得越来越有必要提的概念,指对于游戏以及游戏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的中立、客观的理解),使游戏本身的价值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毕竟,游戏化能实现的关键,教育游戏、严肃游戏的开发者努力的关键,以及像大航海4、轩辕剑3、文明这种好游戏不断吸引玩家的关键,其实本就在于:


在工业社会破碎的意义链下,人,只有在游戏之中,才是完整的人。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 

 未经作者授权同意,禁止转载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乐视挪用易到13亿」是怎么回事?

一眼就能发现美女,可能因为你单身

救命,我被满大街的杨柳絮包围了

86 版《西游记》导演去世,这部经典拍了十七年

为什么有的人会毫无征兆地自杀?


此刻

从专业角度,可以通过哪些表现判断一个人上知乎成瘾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戒断反应。


  1. 知乎成瘾症患者能够从使用上知乎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愉悦和满足感,并为保持这种愉悦和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上知乎的时间和投入程度,随着上知乎时间延长,患者对知乎使用逐渐失去了自控能力,驻足于知乎的时间增多,可以由最初几天上知乎一次发展到每日上知乎几个小时,最终需要连续几日都在知乎上答题点赞;


  2. 戒断反应。当突然减少或停止上知乎时,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跟人讲道理时的冲动攻击行为;部分患者会选择与知乎类似的媒介物如 1024、微博、电视节目等来缓解上述戒断反应。戒断反应的出现也加剧了患者对知乎的渴求程度,患者也常常为了避免戒断反应的再度发生而更加沉迷于知乎、难于脱离,致使上知乎日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甚至日常行为均局限在知乎上,不断刷屏,从而减少或放弃了从前的兴趣、娱乐及其他重要的活动。


  3. 患者会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隐瞒上知乎的真实时间和沉迷于知乎的程度,知乎的危害意识在其内心逐渐减弱,发展到无视各类时间管理软件、网络插件乃至家人和朋友的任何劝告,为能够上知乎和延长上知乎时间而想尽一切办法,包括深夜的匿名回答(避免出现在他人的时间线)、在卸载知乎客户端之后安装知乎日报、卸载了知乎日报又去 kindle 够买知乎周刊、说谎(号称去睡了又再刷一会知乎)、旷工(上班时间刷知乎)、把签名改成「再上知乎剁手」后又注册马甲来上知乎等等。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患者变得冷漠、无情,丧失了现实生活中对自身及他人的责任感。此时患者完全不考虑上知乎给其自身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终日沉迷于知乎,甚至废寝忘食。


  4. 因过度沉溺于知乎,致使患者现实检验功能受损,不能从知乎网友间的「相互攻击」和自己的「高点赞回答」中完全脱离出来,可出现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等高涨情绪反应;知乎中的「实名反对」、各类负面评论、进入折叠区、来到知识的荒原等也可能会对患者带来很大影响,引起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甚至常常担心有不祥降临等;部分严重的患者,几乎完全与现实隔离,可出现短暂的现实解体、甚至妄想。


以上主要参考了网瘾成瘾的临床表现的有关论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知友:傅渥成

配图:pexe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