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这个不是吹,你参与了一个逾11亿元的大项目 ·  昨天  
BCG波士顿咨询  ·  新年扬帆再出发,携手逐梦同奋进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太羡慕!这些人不用抢票 ·  2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冲上热搜!一家6口, 5人中招,近期高发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突发爆炸!已致15死15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又见麦麦丨带着父母和电饭锅去旅行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8-10-04 21:59

正文

微天堂真人图书馆丨书单精选第34期


麦麦

2018

我们都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同的方式修行和渡劫。

——麦麦


麦麦的本名是李剑妮,网名麦麦爱米饭,旅行定制师。


2016年12月15日,第27期微天堂线上真人图书馆《她曾梦想穿着高跟鞋走遍世界》开馆,彼时在澳门的麦麦,通过互联网,为读者分享了她二十二个月间隔年的经历。时隔将近两年,再次工作后,麦麦带着父母和电饭锅,足迹从亚非拉欧三十一国延伸到四十一国,而这一次,她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从广州来到了武汉大学。


万林的窗外,晚霞彤红,微风细草。

屋内,读者们如约而至,聆听麦麦分享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麦麦的故事


麦麦出生在太阳河畔的海南兴隆,祖父母都是印尼归国华侨, 18岁,她离开家乡远赴河北读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在上海一家德国化工公司工作,早九晚五的生活,让她渐渐疲倦,萌生了间隔年的念头,想用一段时间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2011年,麦麦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开始了一段长达22个月一个人的旅行,自新疆伊始,到南非结束。途中挨过饿、淋过雨,但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行囊再重,也会有旗袍和高跟鞋的位置 ,麦麦说,身穿旗袍是为了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东方的美;而踏上高跟鞋走路会带风,平添三分气场。在布达佩斯、在斯洛文尼亚、在智利首都,麦麦都会脱下徒步鞋,换上旗袍和高跟鞋拍照。幸运的高跟鞋,跟随她走过了很多人一生都到不了的地方。



难忘的风景


麦麦痴迷古城,说起毁于战火的阿勒颇,被塔利班炸药摧毁的巴米扬大佛,心痛之情溢于言表。她说,想去的地方要早点去,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七年前去 色达佛学院 ,麦麦乘车缓缓而上,整个山谷里密密麻麻的小房子渐渐仿若电影的大幕徐徐打开,让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学院里碰到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好,大家说话轻声细语,整个佛学院沉浸在一种祥和平静的气氛之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但可以更好地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


谈到一生当中必须要去的地方,麦麦说,也许没有几个人像她一样,去了两次乌尤尼,一次旱季一次雨季。雨季的乌尤尼完全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保护区的草地变成了湿地,旱季时候光秃秃的山变成了雪山 ,保护区里很多的美景她总觉得用相机无法完整呈现,因为眼睛所看到的更为大气磅礴。


麦麦至今认为, 最好的景点就是每个地方的博物馆 ,尤其是中国的,免费还老少皆宜,增长见识。为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她还想再去埃及一次,在博物馆里仔细再看一整天。



难忘的人


在亚丁,麦麦和朋友曾攀爬了2小时,闯入了叶尔红村,那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一个叫农里的藏族老乡——比麦麦父亲大5岁的伯伯,请她们喝酥油茶,又拿出了核桃瓜子花生苹果等家里好吃的东西,并留她们住宿。农里伯伯的普通话并不流利,很多时候还要靠读小学2年级的孙子来翻译,但麦麦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善意。离开时,农里伯伯送她们到公路并坚持要帮麦麦背包,边走边问两个女孩子“还有没有钱,没钱伯伯给钱你们搭车 ,麦麦闷着头走在他后边,鼻子有些发酸,想到之前当伯伯邀请喝茶时,还以小人之心问要不要钱,就感到羞愧。公路边上,跟农里伯伯告别拥抱,麦麦已经是泪流满面,很多时候,在喧闹的大都市里生活,教会了我们冷漠和怀疑,不相信任何人,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信任。农里伯伯虽然并不富裕,却如此亲切,如此善良,如此不计回报地用真心对待陌生人。

借宿在 马赛 的夜晚,麦麦用手机给十几个孩子放了一堆中文歌,虽然孩子们听不懂,但也很快乐,他们随后也一首又一首,给麦麦唱马赛的歌,俨然一个儿童合唱团。


风景总有相同,人和事才是此处和彼岸的最大不同。 “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想去看风景,那就不用去旅行了”,麦麦的朋友老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你可以认识世界上不同的人,没有人平白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总有一些人教会你一些事情,至少也会影响你。走的路多了,看到的人多了,有些事情自然也就变得没什么重要了。”



海外的华人


济州 ,麦麦住的旅馆云集了很多打工的山东大哥小哥,济州岛只能免签停留30天,很多人都是超期滞留,在这里打工一般一个月工资8000-9000人民币,包吃包住,但是非常辛苦,同样的工作,韩国工人的工资一般会比中国人的工资高将近2倍。



麦麦回忆起在国外见到的中国人,工地上把床让给她休息的建筑工人,在路上让她免费搭车的水泥厂小伙子,思乡心切却归乡不得的父亲,那些辛勤工作、思念亲人的同胞,总会有深切的感触。



难忘的朋友


有一次在韩国的旅馆,因为下雨闲得无聊,麦麦问前台哪里可以吃拉面,傍边一个大哥听到就说一起出去吧,大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来,聊着聊着,麦麦感觉他很像见过的一个槟城的朋友,就试探地问了一句,结果大哥说他就是,虽然只是很久前在广州见过一次,麦麦已经有些忘记了他的模样,但是大哥说,能记住她是因为麦麦有着 “一路飙车最后急刹车” 的说话方式。


旅途中,麦麦搭车、做沙发客,加入过来自各国的徒步团队,遇见过很多人,有些成为了挚友,有些则刻在了她的记忆里,即使再也不见,但“一转身,便是永远”。麦麦说,那些五年前和她一起徒步的女孩, 《初见-那时中东》的作者起舞,定居尼日尼亚的青春,现在都成了2个孩子的妈妈,已经有了生活的另外一种状态,而她,仍然独自走在路上。



难忘的美食


在旅行中, 麦麦最喜欢逛的地方是菜市场 ,因为那才是有人气的鲜活的地方,每个穆斯林国家必到巴扎,去东南亚和南美要看看当地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蔬菜水果。



麦麦觉得秘鲁餐最好吃,有各种海鲜以及其他食材,包括豚鼠这种东西秘鲁人民都能挖掘出来,可想他们对饮食还是极有研究;另外当地会有米饭藜麦之类的主食,受众多在秘鲁的华人影响,秘鲁饮食中有不少中餐的元素,所以秘鲁总统访华时候说“虽然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是相通的”。

智利和阿根廷是两个偏西方饮食的国家主食基本就是面包和薯条。智利是南美的发达国家,智利人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烤肉,虽然会有ceviche类的海鲜,但口味和丰富程度麦麦觉得远远逊于秘鲁,而各种牛排类食物,麦麦觉得阿根廷的牛肉口感非常棒,虽然做法有些单一。



带着父母和电饭锅去旅行


小时候,麦麦的爸爸带着她去过广州,之后是汕头、泉州、厦门。拜脑袋瓜聪明能考上北京大学的堂哥所赐,爸爸得以带着麦麦去过了北京。上了大学,工作了,走的地方越来越多、越走越远,麦麦却始终记得,自己要带着父母每年去一个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为了这个目标,她一直努力地工作,因为不想“长途旅行的人把真诚献给了遥远的异乡和陌生的人们,却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无能为力”。


间隔年回来,她开始了和父母一起的旅行。 超过15天的行程,一定得带上面条和电热锅。 因为住旅馆有厨房便罢了,住酒店不可能有厨房,就算有厨房,想给父母煮个粥、煲个汤其实都不容易。



在埃及,麦麦送上了她给父母的特别礼物, 来索菲特传奇拍他们的婚纱照 。婚纱和西装皮鞋全都是麦麦在某宝买的,瞒着他们偷偷背到了埃及。没有化妆师,她简单地帮妈妈化妆。父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爸爸说人那么多,妈妈说七老八十了还拍什么拍,但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动。麦麦就这样,为父母拍下了“让老外妒忌”的婚纱照,也给自己留下了最珍贵的回忆。


麦麦说:“前年中秋我在复活节岛一个人吃了兄弟给我准备、当地华人餐馆做的月饼,去年带着爸妈在埃及黑白沙漠看了圆月,我们不能预测人生,唯有珍惜当下。”


走完一个人的旅途,麦麦的改变是“ 更有种,更自我 ”,那些自卑或者纠结的情绪没有了,心简单,世界自然就变得纯粹。


旅行让她学会了衡量——衡量什么该把握,什么该放下。她说:“人生本来很简单,追逐喜欢的事情就已经够忙了。与我们看到的光鲜亮丽所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还有一些人的生活充满苦难,他们只是求温饱,求平安,所以我们也不该去计较太多,要求太多。”


把握当下,想做什么就勇敢去做,而不是被繁杂的物欲所俘获 ,这是旅行教会麦麦的事,也是麦麦带给读者们的珍贵感悟。


互动阅读


Q: 出去旅行很长时间,是如何与家里人联系的呢,家里人不会担心和反对吗?

A: 说实话,我要先承认我做得并不好,就比如我在非洲的时候其实骗爸妈说在欧洲。我曾经有三个月没有跟家里人联系,因为当时在非洲通讯没有那么发达,而且长途电话又很贵,上网也很贵,一个小时大概要三美金。几个月没跟家里人联系后,我在赞比亚给父母打电话,说我在德国,避免让他们想得太多。回到家才知道父母真的很担心我,感觉很亏欠父母。后来我再出去旅行,每天都会给家里人打个电话,现在每年都会带他们去至少一个国家,大概一两个月时间。


Q: 旅行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A: 我觉得旅行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并不需要给它赋予太多的意义,如果一定要赋予太多意义反而太过沉重。我在南非的时候,和一个沙发客讨论过当时在国内很热门的“穷游”,他的看法我比较赞同,年轻的时候穷游,可能对于当时的那个阶段并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时间过久一点再回想,才会发现那时的穷游是人生中的一次成长。有一部电影叫做《密西西比马萨拉》,女主角的爸爸说过, 人生当中别人带不走的是知识和经验,而财富这些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我想说不用太去计较有没有意义,或许有些意义是以后才能思考出来的。


Q:麦麦姐去过这么多地方,你觉得哪一座城市是最吸引你最有魅力,或者说让你最想住下来的呢?

A: 有很多喜欢的城市啊。布拉格在我心中曾经排第一,我很喜欢那里的红房子,八年前第一次去布拉格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可以重回那里,但是到现在也还没有机会。我喜欢的城市名单里面,还有伊斯坦布尔、开普敦、布达佩斯,国内我很喜欢重庆跟喀什,05年第一次去喀什觉得那里非常棒,尤其是老城给人感觉很好,就像你童年时候幻想的那个样子,但11年再去喀什,老城已经是面目全非了,而重庆我觉得是一个很魔幻的城市。



Q:能聊一下关于女生出门旅游的安全问题吗?

A: 其实我出去旅行是非常低调的,基本上就是“全副武装”,我有一张照片被朋友们笑话,当时在土耳其的番红花城背着包戴着帽子,围巾包着头,朋友们都说我看上去像是个捡破烂的。关于钱财真的不要外露,一定要多和当地人沟通,因为他们会知道哪里是危险的,我们就尽量避开那些地方。到了晚上就不要出门了,非洲和南美尤其不安全,偏僻的地方最好避免外出,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Q:带父母出国是不是会有很多限制?

A: 我的父母都是中国胃,所以去以色列约旦我带了13斤面条和国民女神“老干妈”。重量习惯了就好,他们也会渐渐适应一些,去埃及就只带了10斤,如果不够,会试试意大利面。带父母旅行要优先考虑他们的身体,一天走4到6公里,去一个景点就OK了。有时候,最想去的也会放弃,我现在每年都会陪他们四个月。


Q:一个人旅行会孤独么?

A: 孤独肯定会有,长途旅行有时候会和朋友微信聊天,和会讲英语的同旅店的人聊天。很多地方英语其实没有用,我从马丘比丘出来,和一个新加坡大哥用英语在火车上聊了一路,因为在秘鲁用的是西班牙语,没有多少人会说英语,大家都憋坏了。自己独处的时间多,想的比较多,写的比较多,会写很长很长的流水账。


Q:每一次的旅行有计划吗?有预算吗?签证好办吗?

A: 我比较随性,去南美的时候在秘鲁停留了一个月,因为喜好会随时调整计划,有的朋友是攻略党,我现在不是。不过,没关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旅行就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