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居然不!放!假!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上冰花,人间仙品 ·  昨天  
地理狗看世界  ·  蛇,地府来客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汉字美食是哪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地球上最“诡异”的沙漠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9-03-06 18:58

正文


说起沙漠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

黄沙漫天、广袤无边的壮丽景象

水在沙漠中是稀缺资源

至于遍地湖泊、鱼虾成群的景象

那更是绝世罕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你也许很难想象

地球上竟有这样一处奇妙之地

可以把绵延无尽的沙漠

和清澈见底的湖水

两种极端的景色融在同一个画面



荒芜之地,是它

鱼虾满塘,也是它

它被形象地称作“千湖沙漠”

(Lencois Maranhenses)

是巴西著名的国家公园

也是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

绝对可以刷新你对世界的认知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千湖沙漠,在巴西北部的马拉尼昂州境内,圣若泽湾往东,濒临大西洋,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



尽管该地区雨量充沛,但是却没有太多植被,从而成为南美洲北部地区难得一见的沙漠景观。



白茫茫的沙海中点缀着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湖中还能看到鱼类、螃蟹等,同时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去过的人,这样评价:“ 美得如此诡异,却又如此惊心动魄!”



雨季形成奇观



千湖沙漠最好的观光季节,是雨季7-9月份。



雨季,沙丘间的谷地会形成泻湖,这些短时间存在的泻湖,最深可达三米。



每到雨季,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目睹这独一无二的美景。



白色的沙丘,蓝绿色的湖水。交错分布,远远望去,像一大块白绿相间的翡翠。



雨水汇集成的耀眼湖水中,游着银光闪闪的鱼群,牧羊人赶着羊群翻越高耸的沙丘,渔夫出海打渔,为他们指路的,只有满天的繁星。




旱季回归荒芜



雨季一旦结束,泻湖便开始在赤道的热浪中逐渐蒸发,水面下降速度可达每月1米。



到了旱季,这些美丽的湖便会消失,留下一片干旱的沙地,回归一片荒芜。



但旱季的景色也是十分美丽的,一波波闪着微光的白色沙浪,绵延铺展。



从空中俯瞰,连绵的半月形沙丘,就像是一块块风干的白色亚麻布,因此又称为“马拉尼昂州的床单”。



正是旱季和雨季的切换,造就了一半沙漠,一半湖水的独特景色。




千湖沙漠的形成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年降雨量能达到1600毫升,是撒哈拉大沙漠的300倍。


在沙丘之间,淡水被收集起来并被阻挡在沙子下面的一层不透水的岩石上,由此产生了蓝色、绿色、黑色的“泻湖”,也就有了沙水共存的独特景观。



千湖沙漠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 附近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大,河流将泥沙携带至河口沉积下来。


  • 旱季时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干燥的泥沙裸露在地表。


  • 沿海地区强劲的风势,将干燥后的沙子吹向内陆方向,天长地久,靠近河口的地区形成了这片沙漠。



尽管这里是沙漠,但这里的的降水量可与热带草原相比,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400-1600mm,降水集中在雨季,就形成了“千湖”现象。


到了旱季,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就体现出沙漠的地貌特征。




异星球之旅



为了保护这片神奇的沙漠,1981年巴西政府就将它确定为“国家公园”。


曾担任公园园长的卡罗琳·阿尔韦特说:“ 像是进入了另一个空间。”



千湖沙漠就是那么一个与众不同的沙漠,在这个本该黄沙漫天、毫无生机的地方,却生机勃勃、有水有鱼。



作为巴西一大奇观,这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极大的满足了摄影爱好者的需求。



你可以负重徒步,扎营野炊,遇到自己心仪的湖泊,就下水游玩。



也可以等到半晚时分, 遥望那瑰丽缤纷的云霞,体会一种别样的乐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居然不!放!假!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上冰花,人间仙品
昨天
地理狗看世界  ·  蛇,地府来客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汉字美食是哪个?
2 天前
学生时代  ·  如何快速的找到对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