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都是咨询师,从事时令养生的健康咨询工作。我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学习时令养生。中医院校毕业后,有幸在北京承恩老师处实习了三年,对于中医与养生的热爱远超同龄人!
5月10号凌晨0点,我家先生突然发烧。家里没有体温计。正值疫情严重期,自己也是第一次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当下慌了神,首先选择了给父亲打电话。但是由于时间太晚,没有打通。于是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先生的情况。先生属于平时超级无敌怕热的人,平时的饮食调养也是以滋肾阴收阳为主。但当时先生一直喊冷,我便试探性地给他冲泡了健脾暖胃与温补肾阳的食材喝了下去。
大概15分钟以后,我再次询问先生,先生说还是很冷。此时的先生盖了两床被子加一件棉大衣。我判断调养方向是对的,于是继续加大了量,再次给予温补食材纠偏。几分钟后,先生说没有那么冷了,但依然感觉很冷,身上也疼,翻来覆去哼哼唧唧,很难受的样子。此时我更加有了底气,确定纠偏方向没有错,他属于风寒伤了阳气,饮食温补并没有达到平衡。
第三次我再次加大量,饮食健脾、温补肾阳、补下焦气。大概5分钟后,先生开始掀被子了,不多久就睡着了。我心里清楚,他的症状已经缓解并且控制住了。由于先生的情况是由表入里比较严重的,饮食纠偏后,夜里恐怕会有反复,担心他体温太高烧坏脑子,出现突发状况,所以整个晚上我都不敢睡觉,迷迷糊糊一直守护着他。好在一夜安稳。
第二天早上7点半,先生起床说要去上班。我表态说,发烧了就暂时不要上班,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于是先生随我来找父亲。当时测体温39.8℃,核酸检测阳性。父亲让先生坐下休息,并给他及时饮食调养。到中午,先生表示舒服多了,身上不疼了,但还是很累。父亲说,需要好好休息,在休息中恢复自身免疫力,获得健康。我们就回家休息了。
谁能想到,5月的初夏,先生盖着厚棉被,开着暖气片,吹着热风机,还是觉得冷。于是下午在家,我继续给先生每半小时一次饮食健脾、暖胃、温补肾阳,兼补下焦气。
一天下来,先生没吃任何东西,坚持不饿不吃的原则。晚上7点开始,先生做梦出汗,到晚上10点,三个小时惊醒三次,同时出了三身汗。先生说想洗澡,我建议说:「你还没有恢复免疫力,用毛巾擦一擦就行,暂时不要洗澡。
」
就这样用温水擦了一遍身子又睡了,到晚上10点39分醒来,再量体温就恢复了正常。再后来入睡,就一觉睡到了5月11日早上7点多。
虽然体温恢复正常了,但是胃口还不太好。于是先生又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复查核酸转为阴性。5月12日正常上班工作了。
新冠疫情严重期,能够帮助最亲爱的家人调理身体,并且通过简单的纯中医养生的方法度过了疫情,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我很开心!
感谢承恩老师把祖国优秀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传播给每一个有缘人,化繁为简,以简制繁。感谢我的父母带领我走上了这条利国利民服务大众的康庄大道。我将用心学习,继承这项事业,并发扬光大!
时令学员 刘映汝
大题小做,事半功倍
雷人的新冠病毒疫情,令世界风声鹤唳。可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只要「大题小做」,饮食养生
便使患者退烧转阴。究竟到底,「感染」如同感冒而已。
200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非典」也是如此,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病毒,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也是不值一提。
凡饮食纠偏者皆退烧,且不留后遗症。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是言行合一的
做人态度,是中华
民族的脊梁!
举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文化是《黄帝内經》这部天书。
书中讲到的时令养生文化,包括新冠疫情的发生也是在《黄帝内經》中早有记载。
例如2002年癸未年,中运少徵,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
火运不及,寒水反盛,影响夏长,万物缺乏蕃荣的力量。
阳寒凝滞之气过盛,则阳气不能生化,繁荣美丽的生机就受到摧折。
水乘火,火则生土湿来复,因此,时见大便溏泄,腹中胀满,饮食不下,腹中寒冷肠鸣,大便泄泻如注,腹中疼痛,两足急剧拘挛,萎缩麻木,不能行走。
不知五运六气,动手张口即错。
《黄帝内經》讲:
「用寒远寒。
」在寒凉时空,许多人使用寒凉清热药,或者输寒凉液体后,表现诸多不适症状,甚至留下后遗症。
而通过饮食温补,以热纠寒者皆退烧,无任何副作用遗留。
《黄帝内經》告诉吾等后辈,大题小做即可事半功倍。
溯源到底,所谓感染即是阴阳失衡。
本文作者为家人辨证寒热,五月天还盖厚被子,是为寒证。
通过饮食温补肾阳,饮食健脾补气,退烧转阴。
「文化自信」是学习古圣之教《黄帝内經》实践得来的真知,而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言行合一,即走向了自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