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几个城市能够做到当日达,因为有了菜鸟和各位的努力,我们今天当日达、次日达覆盖到了1500个区县。5年前全球跨境物流的平均时效大概是70天,因为大家的努力,今天中国和主要国家的物流提速已经到了10天之内。5年前,海关的B2C的包裹通关量一年100万个,而现在一天100万个。5年前,快递箱的使用还十分粗放,现在菜鸟用技术的算法优化了箱型的匹配,一年至少可以减少7500万个纸板箱。”
在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的一段话总结了过去五年间中国物流行业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的倒逼下,物流运输和配送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超过400.6亿件,同比增长28%,快递业务收入超过4900亿元。在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登记许可的快递企业超过21000家,上市公司则有7家。
庞大的物流数据之下,效率和成本也在不断下降。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之比为1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物流费用为1460元,比上年下降30元,比2012年下降340元。
尽管如此,14.6%的比例依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接近美国的两倍。至于果蔬冷链流通率仅有20%左右,损耗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的高级经济师张晶称,中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当前,物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发展物流。
马云的目标是,通过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要连接物流要素,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只有这样,物流业才能成为制造业的利润担当,促进新制造升级。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部署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
本次会议提出了五项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如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到达交付等“一站式”线上服务,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引导和规范交通运输领域“互联网+”新业态公平竞争等。
“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对接了国家物流战略,助力了物流强国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指出,中国目前是全球物流资源最大的国家,但多数资源是分散、分割的,需要互联互通、共利共赢、大规模社会协同,构建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和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
当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时,必定将会掀起行业变革的浪潮。2013年菜鸟网络成立,互联网与物流的碰撞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物流行业成本高、传播方式落后、效率低的弊端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给物流领域带来的是一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从技术到金融,从基础设施到顶层设计。这个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近两年来散发出的互联网和科技魅力越来越盛,成为电商巨头和物流公司新的角力场。
科技巨头的加入,让物流领域的竞争告别早年原始的价格大战,升级为技术和服务战。技术、资本、产业链以及服务品质成为这场战争的中心词,巨头摩擦升级的同时,推动了整个物流产业链的重构。但与竞争相比,面对未来巨大的新物流市场,物流企业更需要紧密协同,组成一张高效的网络来应对。
就如同阿里巴巴CEO、菜鸟董事长张勇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菜鸟有点像一个湖,或者一个海,这个里面有不同的船,你不能拿一个湖跟一条船比。水上有大大小小的船,有落地配、有干线、有仓储这些。核心就是水——上善若水,船能不能跑得更快、更稳、更好,关键在于水。”
一直坚称不自己做物流的菜鸟,下定决心编织一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菜鸟并不是物流企业,而是互联网企业、是科技企业。对于这种“跨界”的合作和尝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物流研究室主任谢雨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谢雨蓉表示,实际上,物流领域的创新,包括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都不是在物流领域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物流管理中理念更新和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比如JIT精益物流管理,源自于丰田汽车的准时生产制。
谢雨蓉认为,技术也会推动物流的变革,将来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的方向,也是重要的力量,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未来经济运行格局、生产组织方式、生活消费模式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物流管理中理念更新和意识觉醒的基础上。
以电子面单为例,菜鸟总裁万霖表示最开始他们就打算以电子面单作为切入口,切进现有的存量业务,这是一项既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环保,又能够丰富业态的一项举措。
电子面单成为物流业信息化,以及构成协同网络的重要抓手。在中国,过去因为技术手段的滞后、快递企业和商家对接的复杂性以及平台未能发挥作用,电子面单很长时间内没有普及开来,快递信息散落各处,没有形成信息高速公路。
万霖透露,直到2014年时,电子面单的使用率仅有5%,菜鸟看到这个机会,以其为纽带连接起商家和快递公司,由传统的N对N变成1对N,也就是说,“原来每一个商家要对接很多个快递公司,现在变成商家只要跟菜鸟的平台对接一次,他就可以使用任何一个快递公司的服务了,快递公司只要跟菜鸟对接一次,就可以服务任何一个商家”。
现有的电子面单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完成订单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数字化。基于电子面单系统,可以进行智能分单,上马自动化设备自动分拨,提高了物流效率。在箱型选择方面、车辆、快递员路径规划方面、仓库选择方面、商品部署方面,同样使用算法进行调度。这可以保证仓库和商品距离消费者最近,使用最少的包材打包,快递员和车辆能使用最快捷的路径去完成配送,既降低物流成本又更为节能环保。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焦铮对电子面单的普及很认可,他表示过去的快递使用五联单,制造成本1.2元,而现在电子面单的成本仅为7分钱,“大大减量化,而且快递的业态也更加丰富了”。
继电子面单之后,另一个行业平台级的产品已经被打造出来——菜鸟语音助手,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够同一时间自动批量拨打巨量电话,帮助快递员派件前沟通消费者,甚至能听懂方言,准确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包裹接收点,实时反馈结果,极大提升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
正是这样的技术创新,构成了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基础要素。进到这张网络,就可以接入技术的引擎,迸发出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