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
欢迎来到华泰固收研究信息提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Burberry还有救吗? ·  昨天  
Supreme情报网  ·  溢价2000+!新百伦NB「液态银1906R ... ·  昨天  
Supreme情报网  ·  溢价2000+!新百伦NB「液态银1906R ... ·  昨天  
无时尚中文网  ·  报告:代购沉重打击中国奢侈品 卡地亚半价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

【华泰固收|利率】外平衡如何影响债市?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7-01 07:03

正文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报告核心观点

从中美利差角度或外汇稳定角度,外平衡对资金和债市影响偏不利,好在外平衡不是核心矛盾。下半年大环境仍是融资需求偏弱+欠配压力仍大+存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债市大方向未逆转。但短期市场赔率降低,存单已经直逼DR,超长端已经低于央行合意点位,也要未雨绸缪应对波动增大,7月底之后关注汇率、供给和货币政策对理财资金稳定性的影响。不过非基本面因素的调整幅度有限,仍以寻找机会为主。短期建议持券待变,增强操作的灵活性,利率如果继续下行可以考虑降低低流动性资产仓位。前期建议切换至5年期、10年期+存单组合,继续持有二永债,信用债拉久期仍优于下沉。


近期汇率波动加大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美元指数走强,6月6日至27日,美元指数从104.12上涨至105.93,涨幅1.74%,人民币汇率表现大部分可以被美元指数的上涨所解释。而美元指数连续上涨主要有几个原因:1)市场为美国大选首轮辩论定价。2)欧洲议会选举出现较大力量格局变化,推动欧元走弱。3)非美国家货币对美元贬值。第二, 6-8月,人民币通常有季节性波动压力,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企业年度审计后下半年进入分红季,故年中时点是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重要时间点,资本项流出是一年的高峰,因此容易季节性走弱。第三,离岸人民币表现也与离岸流动性宽松有关。


中美利差是影响汇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6月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再度加深,目前已经超过200BP。中美利差对汇率有影响,但是否是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答案不绝对,从历史来看,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2018年4月,曾有中美利差“舒适区间”的概念出现,自此开始80-100BP似乎成为市场的“心理锚”。但中美利差本身没有固定的合理尺度。2010年之前,中美利差波动较大,且长期处于倒挂状态。2010年-2020年,中美利差趋于稳定,长期维持正值,中美利率联动明显,此阶段的中美利差央行提及较少。2020年之后,中美经济、通胀、政策周期均出现错位,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直至倒挂,货币政策关注度再度提高。


当前稳汇率在货币政策几大目标中重要性依然很高

年初提到的金融强国关键核心要素——“六个强大”中,首要的就是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主权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决定了央行要防止人民币单边回落预期。此外,今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GDP全年目标完成难度已经不大,加上地产和财政政策继续发力,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有所降低,更有空间去应对外部平衡。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7.3一线,在关键点位上加强调控尤为重要。


对应到债市,其影响可能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中美利差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央行对长债利率的态度难以放宽。其次,资金面与汇率逻辑上有关系,实际中取决于点位。历史上看,资金利率在汇率关键点位(如7.3)往往会有一定上行。最后是外资买卖行为的影响。去年底以来,外资持续买入中国债券,很大比例是出于套利需求,源于外资在锁汇之后投资中债的收益是比单纯投资美债要高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9月份美联储如期进入降息,人民币压力或可阶段性缓解,也就可以逐步释放前期积累的人民币债券抛盘。


风险提示:地缘局势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





正文

01 本周策略观点:汇率如何影响债市?


上周跨季资金总体平稳,股市汇率表现偏弱,欠配压力继续演绎,收益率延续下行。周一周二A股总体表现偏弱,央行跨季投放力度较大,利率明显下行。周三,债市继续走强,尾盘北京地产新政发布,收益率小幅回升。周四,工业企业利润率表现一般,人民日报报道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召开,政策预期继续降温,A股震荡调整,债市继续走强。周五,跨季资金先紧后松,尾盘央行召开二季度例会,整体变化不大,收益率全天窄幅波动。全周来看,10年国债和10年国开利率分别较前一周下行5BP至2.23%和2.31%,30年国债下行6bp至 2.42%。期限利差总体持平,信用利差小幅走阔。


近两年投资者经常问及的一个问题是,汇率与债市到底有何联系?一方面,在实践中市场频频感受到二者的联动,例如去年四季度,随着人民币汇率接连突破几个关键点位,资金面“亦步亦趋”式收紧,此外汇率及中美利差也是央行关注的指标之一。但另一方面,如果拉长周期看,汇率与资金、债市的相关性都不算高,央行也经常提到“以内为主”原则,似乎指国内稳增长(内平衡)的优先级高于稳汇率(外平衡)。


上周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7.3,在岸人民币汇率也上行至7.2672。与此同时,即期汇率与中间价偏离接近2%的波动区间上限。但债市表现非常强劲,长债利率再度逼近年内低点,如何看待汇率对货币政策与资金面的影响?是否会成为债市调整触发剂?我们本周对此简要探讨。


近期汇率波动加大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美元指数走强。6月6日至27日,美元指数从104.12上涨至105.93,涨幅1.74%,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涨幅为0.32%,离岸人民币汇率涨幅为0.6%。因此,人民币汇率回落大部分可以被美元指数的上涨所解释。而美元指数连续上涨主要有几个原因:


1)市场为美国大选首轮辩论定价。本轮辩论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摇摆州民调中已积累了一定的领先优势,本次辩论之后,领先优势有所强化。参考2016年“特朗普”交易的部分情形,当时美债收益率走高、美元升值。


2)欧洲议会选举出现较大力量格局变化,推动欧元走弱。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显示欧洲议会右倾明显。这可能带来更大的政策层面摩擦和财政可持续性担忧,削弱欧洲经济和政策环境稳定性,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欧元弱带动美元强。


3)非美国家货币对美元贬值6月主要非美国家,包括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普遍贬值,背后可能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尤其在日央行持续偏鸽派的货币政策下,截至上周五日元贬至160.88,创40年新低。而人民币在非美国家中表现相对强势。




第二,季节性因素影响。6-8月,人民币通常有季节性回落压力,从近五年数据来看,仅2020年人民币汇率年中时间点出现升值,其余年份均回落。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企业年度审计后下半年进入分红季,故年中时点是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重要时间点,资本项流出是一年的高峰,因此容易季节性走弱。



第三,离岸人民币表现也与离岸流动性宽松有关。据香港金管局数据,香港人民币存款在4月份上升15.2%,余额达10882亿元。CNH HIBOR利率也从4月的高点5.54%下行至当前2.5%附近,总的来看,目前离岸CNH资金面非常充裕。



中美利差是影响汇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美债利率下行,但6月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再度加深,目前已经超过200BP。6月6日至27日,10年中美利差(美债-中债)从200bp上行至208bp,30年中美利差从189bp上升至200bp。国内利率加速下行是中美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1)基本面修复放缓,企业补税、审计署报告、返税优惠政策暂停,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2)机构欠配压力持续,在中短债和信用债等洼地一一扫平之后,不得不转向长债交易。3)央行未见进一步喊话,加上地产政策等效果仍待观察,市场博弈心态较强。未来特朗普如果当选,降税指向增加赤字,贸易关税、基建等指向通胀,都对美债利率不利,中美利差仍可能保持高位。


那么中美利差是否是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呢?答案不绝对,从历史来看,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2018年4月,曾有中美利差“舒适区间”的概念出现,自此开始80-100BP似乎成为市场的“心理锚”。但实际上,中美利差本身没有固定的合理尺度,实际中也经常突破“舒适区间”。历史上看,中美利差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2010年之前,中美利差波动较大,且长期处于倒挂状态。原因在于当时中美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且资本管制下中美利率缺乏联动,因此十年国债利率之间的相关性自然较差。


阶段二:2010年-2020年,中美利差趋于稳定,长期维持正值,中美利率联动明显。背后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仍存在外需驱动的特征,金融危机后中美货币政策同步性增强。另一方面2010年之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美利率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因此中美国债长期维持正利差。但即便如此,利差绝对水平的波动也不小,2011年以来,中美十年期利差最低值为24BP(2018年),最高值为249BP(2020年)。此阶段的中美利差总体为正,央行对其绝对水平并不是很在意。


阶段三:2020年之后,中美经济、通胀、政策周期均出现错位,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直至倒挂。此阶段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例如2022年之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是主要原则。2022年之后,对外部平衡更为重视,频频提到“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官方场合中有关美联储与中美利差的提法也明显增多。



就当前而言,稳汇率在货币政策几大目标中重要性显然是很高的。年初提到的金融强国关键核心要素——“六个强大”中,首要的就是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主权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决定了央行要防止人民币单边回落预期。此外,今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GDP全年目标完成难度已经不大,加上地产和财政政策继续发力,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有所降低,更有空间去应对外部平衡。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7.3一线,在关键点位上加强调控尤为重要。


对应到债市,其影响可能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中美利差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央行对长债利率的态度很难放宽。尽管中美利差不是汇率变化的主因,但中美利差倒挂显然会制约海外资金尤其是长期资本的流入,对汇率有一定间接影响。年初潘功胜行长曾表示“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以及美元升值动能减弱,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有望得到改善,这将推动中美利差趋于收敛,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趋于稳定和平衡。”可见利差与汇率在央行的框架中都比较主要。此外,长端利率走低往往代表市场主体对经济前景谨慎,也不利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评估与跨境投资。再加上美国硅谷银行前车之鉴,央行预计会持续关注长债利率偏低的风险,不排除后续有相关干预手段。


其次,资金面是否会因此收紧?逻辑上有关系,实际中取决于汇率点位。


从操作框架上来看,央行的外汇管理工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价格型工具,如运用逆周期因子影响中间价,并用中间价调控即期汇率;二是数量型工具,通过调节外汇市场流动性来影响市场汇率,包括改变外汇存款准备金、发行离岸央票、货币掉期操作、甚至直接动用外储等;三是基于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监测并调节跨境资金流动。


这之中,数量型工具对资金面是有传导作用的。例如如果离岸市场USDCNH出现回落压力,央行会通过发行离岸央票,收紧CNH流动性,导致离岸CNH利率升高,甚至超过在岸CNY利率。此时就会有部分资金通过一定渠道去离岸市场套息,对在岸资金形成抽水效应。再如,央行与大行做货币掉期,会导致当期投放美元,回收人民币,对短期资金面偏不利,直接抛售外汇同理。


从实际情况看,资金与汇率在关键点位(如7.3)时往往会有明显的相关性。第一次是在2022年10月,人民币即期汇率接连突破了7.2和7.3,隔夜利率在此期间从1.2%一路上至1.8%附近,期间一度超过2%。随后11月汇率企稳,资金利率也开始下行。第二次是在2023年的8月-11月,此次汇率在高位持续的时间较长,隔夜利率均值也从1.67%附近上行至2.2%附近。之后汇率企稳才开始逐步下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资金面的影响因素众多,我们很难剔除掉其他因素独立分析汇率影响,例如去年10-11月的政府债供给也对资金产生了比较大的扰动。



最后是外资买卖行为的影响。理论上,如果中债收益率高于美债,且人民币有持续升值的预期,外资会倾向于买入中国国债,进而压低国债利率,反之可能倾向于卖出。但实际中需要区分是长期配置资金还是短期套利资金。去年底以来,外资持续买入中国债券,不少是出于套利需求。


去年11月以来,外资大幅增持国内债券,品种以存单、政金债、国债为主。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兑人民币掉期点持续为负数,因此外资在锁汇之后投资中债的收益是比单纯投资美债要高的。



以2024年6月28日的报价为例,如果海外投资者想要投资国内债券:

1)将手中美元以即期汇率换成人民币(1美元=7.2659元人民币);

2)投资于1年期存单,到期收益率1.96%;

3)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汇率波动风险,该投资者还要进行一笔外汇掉期交易,即约定1年后以固定价格换回美元。按照市场上的USDCNY1年期掉期报价(-2952个pips),1年后换回美元的汇率是6.9707(7.2659-0.2952);

4)持有一年,收回本金和利息,并换回美元,该笔外汇掉期交易获得了4.23%年化收益(0.2952/6.9707)。


综合债券利息和汇率掉期,该投资者合计获得了6.19%的收益,高于直接投资美元债券。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掉期点为何为负,且大幅度低于0,是代表市场看好人民币远期升值吗?未必。外汇掉期严格来说是利率工具,而非汇率工具。两类货币的掉期交易,本质上是质押一类货币借另一类货币,掉期点的公允价值应该是两种货币的息差(即利率平价理论)。目前短端美元利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且和长端出现倒挂,而人民币利率相对更低,高息货币在远期会贴水。换言之,在货币互换期间,拿到美元的一方已经赚取了很高的利息,自然未来要换回更少的人民币作为补偿。


不过,即便以国债计算(图表12),目前外资仍可以通过外汇掉期去套利,本质上说明目前的掉期点是低于其“合理”水平的。去年11月以来,外资机构开始大量利用境内掉期贴水进行人民币融资,企业也通过掉期交易进行人民币融资,在远期再购入美元,不仅可以享受掉期点的折扣,也不用缴纳20%的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它们主要的交易对手是中资银行,根据外汇局的数据,银行对客市场外汇掉期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4月交易量达到569亿美元,占银行对客市场交易规模的约12%。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9月份美联储如期进入降息,人民币压力或可阶段性缓解,也就可以逐步释放前期积累的人民币债券抛盘。


总之,就短期而言,无论是从中美利差的角度还是外汇干预的角度,汇率对资金和债市影响都偏不利。好在从历史经验看,外部平衡对债影响幅度通常不大,不是市场的核心驱动。考虑到目前债市赔率从季度维度看已经偏低,7月政策、供给扰动因素不少,投资者在乐观情绪中也要做好流动性管理。


本周操作建议:

1、年初以来市场所期待的外部环境改善(美联储降息和汇率压力缓和)、以及内部修复契机(财政明显发力)到目前都存在一定落差,加上地缘等扰动因素,近期经济预期和股债汇市场似乎又回到春节前后的状态。未来半年,出口制造业有亮点,通胀读数至少在温和回升,政策力度也比当时更积极,关键还是在于内生动能和微观主体活力,经济仍未摆脱波浪式运行的特征。长期地产、地方债务和外需等尾部风险仍需要提防,融资需求的恢复还需要时间,债市面临的基本面格局仍有利。


2)对债而言,除了基本面,资产荒是更核心的因素,各种利差一再挑战新极限,并不是好现象,但钱多是硬道理。理财规模仍在扩张,债基+货基前5月合计增长3.4万亿,欠配压力较大的同时,政府债供给未见增长,短端资金约束明显,信用利差不断压缩,只能向长端超长端博资本利得。下半年大环境仍是融资需求偏弱+欠配压力膨胀+存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债市大方向未逆转。但市场赔率有所降低,存单已经直逼DR,超长端收益率已经低于央行喊话点位,投资者需要未雨绸缪,7月底之后需要关注汇率、供给和政策不确定性,适度提防理财资金的稳定性,市场波动容易增大。当然,基本面有支撑的情况下,即便有调整,幅度有限,仍以寻找机会为主。


3)未来一个月的关注点在于三中全会和政治局会议(后者预期差更为关键)、央行对长债的指导与操作、一线城市地产成交等,短期建议券待变,增强操作的灵活性,利率如果继续下行可以考虑降低非流动性资产仓位。我们在两周前提醒,如果季末资金面平稳度过,市场将沿着曲线找机会。上周已经建议切换至5年期、10年期+存单组合,目前5-10期限段的政金债仍有小幅空间,继续持有二永债,信用债拉久期仍优于下沉。


本周核心关注:6月外汇储备、美国6月非农数据、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等。周一将公布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关注美国制造业表现。周二将公布欧元区6月调和CPI,关注欧元区通胀趋势。周三将公布美联储和欧央行将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关注美国和欧元区货币政策走势。周五将公布美国6月非农数据,关注美国就业情况。此外,本周日将公布中国6月外汇储备。


风险提示:

1)货币政策放松超预期:如果货币政策超预期放松,可能导致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从而影响债市收益率表现。

2)金融严监管超预期:如果金融监管超预期,可能影响机构行为,放大债市波动。

02 实体经济观察




03 通胀





04 流动性跟踪










0债券及衍生品




相关研报

研报:【华泰固收】外平衡如何影响债市?2024年6月30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 SFC AMB145   研究员

吴宇航     S0570521090004     研究员

仇文竹     S0570521050002     研究员

欧阳琳     S0570123070159     联系人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