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乳腺癌领域
牵头专家殷咏梅教授
表示,在国家“早筛、早诊
、早治”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乳腺癌患者预后已显著改善,乳腺癌已步入
“慢病化”管理时代。然而,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治疗及管理仍存在诸多挑战。研究显示,治疗1年内中断服药和依从性不良是影响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针对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不仅需要关注疾病治疗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还需关注如心血管健康、骨健康等常见伴随疾病。
DTP药房开展患者院外长期随访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技术+个性化专业服务,加强患者用药跟踪,提供规范的药学服务,从而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用药。
在院外治疗期间,
不良反应识别和管理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长期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院外药师或可通过细致的分工,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依据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不同治疗手段来划分职责。这样的分工有助于实现对患者进行精准分层和有效分流,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对于药师可处理的不良事件方面,专家建议,可
根据不良事件级别、是否有明显症状、是否有明确处理原则等进行分类
,药师可对较轻度、有明显症状、有明确处理意见的不良事件给予药物或非药物干预。专家提出,开发患者端的软件或小程序、建立不良反应预警系统,也有助于提升院外共管的工作效率。
加强DTP药房药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信任度是推动院外患者教育和支持治疗的关键。
专家提出,在院外治疗期间,药师需根据根据专业知识给予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建议。此外,专家建议,药师也可通过简单的问卷、量表,或有效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并通过加深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营养、运动等生活方式支持和干预。
在乳腺癌逐渐转变为慢性病管理的新时代背景下,专家们和药师们共同指出,乳腺癌的长期管理需求正日益增长。构建一个高效的院外共管体系显得尤为关键。提升药师的专业技能、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管理工具、推广标准化的院外共管流程、以及促进多学科间的协作,这些都是构建院外共管体系的核心要素。期待在未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智能化管理的创新和标准化服务的实施,院外共管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长期关怀,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