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股票代码: 600196.SH)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美国FDA”)关于同意FN-1501新药用于白血病治疗进行临床试验的函。
FN-1501是复星医药经中国药科大学转让、后续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小分子化学药物,主要用于白血病治疗。此前,复星医药的研发平台上海复星星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FN-1501新药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申请,并于2017年8月获注册审评受理。
目前,中国境内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该新药同靶点的药物上市;与该新药同靶点的新药在 2017 年首次于美国上市。截至2017年9月, 复星医药现阶段针对该新药已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约2,350万元。
复星医药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持续完善“仿创结合”的药品研发创新体系。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形成国际化的研发布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
小编采访了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药学进展》执行主编陆涛教授 。陆教授表示,FN-1501临床前研究完成并在美国GLP实验室进行了验证,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这个速度非常之快。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该化合物在该阶段的有效性是非常明确的;二是复星医药受让后的推进速度是专业和高效的。陆教授还表示,FN-1501的成功开发,离不开其课题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年10月17日《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的"创响江苏"活动月-"健康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中,陆教授以“高校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定位思考——从抗白血病临床新药FN-1501谈起”为题作主旨报告,引起了广泛的业界关注(双创响江苏,献礼十九大 |“健康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隆重召开)。陆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新药创制过程中,企业侧重于临床药物研究,以临床、市场为目标;而高校则偏重于以论文发表为目的的学术研究。我国新药研发的出路在于需要不同角色把握好各自定位,积极应对新药研发所面临的挑战,把握好机遇和发展新起点。高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创设的一系列研发平台,建成高校-企业创新药物研究体系,加快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实现更好更快的新药研发。陆教授着重提出了高校提升研发能力的五大举措:1)提升基础研究实力;2)强化药物研发开发;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4)推进机制体制改革;5)支持人文社科发展。
总之,这个项目是国内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这是一个值得总结的、高效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也是中国药科大学和复星医药的药物研发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值得我们双方总结研究。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 年,是在中国拥有领先地位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以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其业务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主要包括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药分销与零售。复星医药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持续专注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及消化系统、抗感染、抗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创新研发。面向未来,复星医药将秉承“持续创新 乐享健康”的品牌理念,继续坚持“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主流医疗健康市场的一流企业。
联系人:孙丽
Tel:021-33987125
Mobile:13816894850
E-mail:[email protected]
信息来源:复星医药
信息整理和采编:郑晓南,杨臻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