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运动鞋的鞋跟为什么越来越高了? ·  昨天  
青年文摘  ·  懒,是身体给你最好的信号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冯唐:和穷人混,就是无效社交! ·  昨天  
深夜书屋  ·  凡事不能求太满,万事只求半称心 ·  2 天前  
周国平  ·  你真的要把生活押在瞬间的直觉上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一定会幸福的女人什么样?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03 21:12

正文

很多时候,至柔就是至刚。婚姻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事物。越是强硬的手段,越引人厌恶远离;越是温柔的心意,越能抵御日常的磨损和岁月的流逝,时间越久,越让人留恋依赖,终于再也分不开。温柔而有智慧的爱,是经营一段感情、一场婚姻,最好的砝码。


作者:露十七
来源:十七朵花(shiqiduohua)

http://url.cn/422SSf1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很多时候,至柔就是至刚。



1


两天打开朋友圈和公共号,感觉总是关于婚姻铺天盖地的负能量。


大家讨论着男人出轨,而且还是妻子孕期出轨,进而讨论如何捉奸,如何未雨绸缪看牢家产,讨论如何防枕边人红杏出墙的72般招式。


如此一来,仿佛睡在身边的人成了自己最大的潜在敌人,要死死盯着才行;而所谓的婚姻,也成了最易碎的花瓶,要时时刻刻看紧抓牢。


从此,每一次付出都要小心翼翼,所有的真情都要反复衡量。


可事实上,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是靠看紧抓牢就能握在手中的。


所有的逼问、反复盘查、疑心重重,都只能把婚姻逼到一个更不堪的地步。真正有智慧的女人,也从不是靠这些低级又无聊的手段套牢自己的婚姻的。


最近读书时,看到一个我很喜欢的女人。很想把她写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她的故事,看到美好婚姻的一种经营模式。


故事的主角,是杨绛的母亲唐须嫈。


2


  • 家庭主妇,也能经营平等而美好的婚姻关系


前段时间,杨绛先生去世,人们忍不住再一次谈起她和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和爱情。几十年的时光里,他们相濡以沫,是爱人亦是知己。这样的感情,让世人艳羡。


而我在读杨绛先生的文章时,读到这样一段话:“我们姐妹几个对丈夫都很好,可是都比不上我母亲对我父亲的好。”


好奇之下,我开始在杨绛先生的文集里翻找关于她母亲的各种描述,看到了一个让我极为欣赏的女性。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出身富贵人家,少时曾在上海著名的学务本女中读书,和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还有章太炎的太太汤国梨都是同学。可以说,唐须嫈应算得上那个时代的一位女性知识分子。


只是后来,她没有凭借自己的知识才华活跃在民国的文坛或是政界,而是选择嫁给与自己同龄的杨荫杭,从此相夫教子,把自己聪慧融入家庭生活的琐碎。


是的,杨绛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现在若说到某人是“家庭主妇”,很多人就会直接将其判为事事依赖丈夫、没有个人主见、精神与经济地位都低丈夫一等。


但唐须嫈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她当真是活出了家庭主妇的另一种模样。贤惠但不迂腐,温柔而又有主见,平和之中也自有一番智慧。好的婚姻,需要的也正是她这般的女性气质。


3


  • 好的夫妻,就是在一起好好说话


唐须嫈不是一个保姆式的主妇。她也是大家闺秀,读过很好的学校,对文学与时事亦颇有见解。


杨绛后来回忆说,她的父亲辞官后从事律师职业。父亲会将其受理的每一件案子都详细向母亲叙述,母亲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两人一起分析、一起讨论。可以想见,唐须嫈定是能说出很多独到的分析,否则丈夫也不会一直保持着将工作事务和她讲述的习惯。


当然, 唐须嫈和丈夫也不是只聊那些法律案子。他们是这世上最普通的夫妻,过得自然也是最家常的生活。所谓闲话家常,他们最爱说的,可能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日常或是旧事。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曾提到:


他们谈的话真多,多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


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起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


我总听到很多人抱怨,夫妻之间总是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不过是一起搭伙吃饭过日子,没什么精神沟通。其实,实在找不到可以讲的话,不妨讲讲各自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视角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若是能融合并包,或许反而会有让人惊喜的效果。


如果两人工作领域差异太大,或是双方也不愿涉足对方的工作,那也可以谈些家常闲话。愈是闲话,愈见真情。谈得多了,就像杨绛说的,成了一部《人性与世态》。


一辈子在一起,好好说话,这是最普通又最温馨的感情。


4


对爱人好,对家人好,也对自己好


唐须嫈是极贤惠的妻子。


后来我们都只看到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讲述着杨绛是如何尽心尽意地照顾丈夫。可是杨绛自己却说,他们兄妹几个对丈夫都很好,但却都不及母亲对父亲的好。


杨荫杭曾生过一场大病,连续几个星期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连医生不愿再给开药方。


全家人都只会流泪,唯有唐须嫈不愿放弃,又费力请来了当时有名的中医华实甫先生,华先生说“死马当活马医”,给了个药方。


而后,唐须嫈拼尽所有的心力照顾丈夫,最后丈夫竟熬过来了,医生说这像是个奇迹。而杨绛却觉得,父亲之所以能挺过来,“都归功于母亲的护理”。


家里虽有佣人,但唐须嫈常亲手为子女和家人缝制衣物。杨绛有两个姑姑没嫁人,一直在家里,唐须嫈也很用心的照顾两位小姑。


后来杨绛的大弟弟得了病,三姑怕被传染,便提出搬出去住。当时,唐须嫈正为儿子的病而失魂落魄,却仍不忘给杨绛的三姑母备置搬家需要的日常用具,还极为细心周到地备了煤油炉和一箱煤油。


杨绛后来回忆了三姑母搬家的事情,她写到:


三姑母搬入新居那天,母亲命令我们姐妹和小弟弟大伙儿都换上漂亮的衣服送搬家。我认为送搬家也许得帮忙,不懂为什么要换漂亮衣裳。三姑母典的房子在娄门城墙边;地方很偏僻。


我们回家后,母亲才向我们讲明道理。


三姑母是个孤独的人,脾气又坏——她和管园产的经纪人已经吵过两架,所以我们得给她装装场面,让人家知道她亲人不少,而且也不是贫寒的。否则她在那种偏僻的地方会受欺,甚至受害。


唐须嫈就是这般的女子,极聪慧又极善良,当真是为“善解人意”这个词做了最好的注脚。


诚然,唐须嫈也不是一个只会一心为别人好的“圣母”。越是聪慧的女人,越懂得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亦好好爱自己,好好维持自己的每一个爱好。


即便身为一个旧式家庭的主妇,她也从不会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家庭的柴米油盐里。


唐须嫈是读过书的大家闺秀,平日里不做家务时,喜欢看小说。杨绛说她新旧小说都爱看,经常在看小说时“看得吃吃地笑”,而且还能在阅读时品评各个小说家的行文风格。


杨绛在回忆我的母亲里写:


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


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


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唐须嫈对各位名流作家的点评,杨绛觉得都和恰当。


或许,若是唐须嫈没有选择相夫教子,也能成为民国时凭借文学评论的功底留下名来。


只是受困于那个时代,又因她生性低调平和,不慕虚荣,也不爱抛头露面,婚后甘愿相夫教子,把自己的爱都倾注给丈夫和子女。


温柔而有智慧的爱,是经营一段感情、一场婚姻,最好的砝码。


5


婚姻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事物。越是强硬的手段,越引人厌恶远离;越是温柔的心意,越能抵御日常的磨损和岁月的流逝,时间越久,越让人留恋依赖,终于再也分不开。


很多时候,至柔便是至刚。


日寇侵华时,杨绛的父亲带着妻女避居乡间。唐须嫈染了恶疾,从此一病不起,离开了她最爱的丈夫和孩子。


她用了一生的辰光,凭借自己的聪慧与温情,经营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既温暖了自己,又教育了子女。


杨绛兄妹几人都有着不错的婚姻,这和母亲的感化和影响定是分不开的。


唐须嫈一生养育了8个子女,现在来看,知名度最高的莫属杨绛。


也幸而有杨绛,我们才能在她的文集里,读过关于她母亲的种种过往,看到传统中国女性的优雅与美好。这种美好的女性品质,至今仍牵动人心、引人向往。




▶作者露十七简介:

露十七:生于90年的一只天蝎座,本科学的法语,硕士又读了传播学,现在北京。写撩人的美人往事,也写动人的烟火家常。平生最大志向,是以手中之笔温暖世间炎凉。文章发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号“十七朵花”。有书、智囊团达人专栏作者。原题: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