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抖机灵称霸的互联网界,
哪儿不是搞创作的好地方呢?
▼
现如今,评论留言已经在人们的消费行为里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场调查公司 YouGov 的一项调查显示,34% 的美国人会坚持在购买前查看评论,仅有 6% 的人从来不参考。
好奇心此前的一次调查中,超过五分之一的读者表示“买东西之前必看评测,不看怕买到鸡肋品。”
于是嘞,不论是网易云里抱团取暖式的 CCG 乐评,淘宝段子类买家秀,还是闲鱼火拼型交涉留言,由于兼具商业、社交和娱乐性,留言评价区里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也让评价栏成了一个小型江湖——
虽然买个东西总是要花很久反复参考评论,但大多数人懒得写评论,非要评论的话,很可能是倒了霉。
好奇心研究所一项名为“消费过后,你通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评论选手”的调查共收到 10609 个反馈,其中有 17.1% 的人表示“基本没评论过”。对喜欢以“懒癌”、“嫌麻烦”为标签的那部分年轻人而言,闷声不吭地等待系统确认收货默认评价才是惯性流程,收到快递就算完成整条交易链,之后的商品评论则更多的属于额外的情感支付了。
14.3% 的人习惯性好评,想都不想就给了五星。“大家都不容易,能给好评就给了吧。”既是出于部分善意,也因为这样省事,不用担心卖家纠缠着索要好评,或者打十来个电话来质问求饶为什么给了中差评。
不少人虽然觉得应该本着为后来者提供参考的精神评论一下,但总能懒虫上身拖到地老天荒忘精光。
如果有积分赠品、好评返现,或者店家三番四次打电话来苦苦哀求,也能增加消费者的评论率,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适得其反,引起买家反感,给人一种“哈?所以那些好评都是威逼利诱来的吗?”的感觉。
那些让强迫症患者忍受不了的提醒评价小角标也是驱使用户留下评论的动力之一,不过被这种红点烦人精迫使下给出的评价,给出的评价大都是些中规中矩的“东西不错,没损坏”式浮皮潦草。
如果用户主动留言评价,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买到的东西好到超出预期(22%),或者已经被店家气到不行(26%)。要是买的东西非常喜欢,买家甚至会拿单反认真打光拍照加滤镜给评论,极尽赞美之词,写封热情洋溢感谢信也不为过。
对“中庸”、“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中国消费者而言,通常会尽量避免给出差评,但是遇到差得令人发指的消费经历,超过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都认为路见不平不吼不行。“我这趟儿是挽回不了了,但一定让我给后面的买家撞个警钟才行”;“必须告诉大家别上当”。要是卖家没能恰当处理,反而在评论区和买家吵起来,这家店也就算进入买家黑名单行列了。
另外,虽说有不少人也会习惯性地留下简单的诸如“质量好,就是快递有点慢”的模式化评论,但多数情况下,人们愿意留言,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给出评价。
YouGov 的一项报告显示,虽然在 Ansari 和 Yelp 上的评论大部分是真实体验性描述,但近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会评价一个从没买过用过的产品或服务。三分之一的人,写假评论的原因是“我喜欢(这个商品)”,将近四分之一的人(24%) 是仅仅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个产品的创意而发表评价,而女性更有可能是替哪个买过的朋友发表评价。
他们还发现,男人(28%)比女人(8%)更容易写一个假评论,因为男人们会认为这样做,很幽默。
在国内的淘宝区,我们也经常能见到类似的场面,热情,把评论区聊天作为假日爱好,热衷于咨询他人或者回答咨询的人并不少见。在好奇心研究所此前的一次“乱七八糟的淘宝评论征集”中,收到了读者热情的反馈。比如这样:
这样
和这样
毕竟,在被抖机灵称霸的互联网界,哪儿不是搞创作的好地方呢?
(END)
- 题图来自:giphy -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