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硕士 70 万,本科 40 ... ·  4 天前  
drpei  ·  一个普通感冒,可以怎么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药经理人

68亿,又一国内Biotech被MNC收购!本土Pharma为什么还不出手?

E药经理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15 23:32

正文

  • 回归本源,未来是留给真创新者的。
  • 企业立项与科研立项完全不一样,立项失败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输了。
  • 研发不能关起门来做,科学家要拥抱产业。
  • 资本的作用是帮助缩短实验室创新分子到产品之间的距离。

“要把钱花在创新需要的地方”这件事已经是产业共识,那资本又应该如何精准地对接创新?进而有效地帮助实验室里的创新分子,变成一款用于临床使用的药品之间的距离?

11月14日,在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以下简称“2024启思会”)主论坛的十年对话环节,围绕“行业合作和生态构建的必赢之路”,由广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罗佳荣主持,上海医药前执行董事、总裁,上海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前董事长左敏、复星全球合伙人,复宏汉霖首席执行官朱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中电四公司生物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倪斌、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合作创新中心负责人黄丹洁进行了讨论与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一天(11月13日),今年又一笔本土Biotech被MNC收购交易诞生,mRNA新贵BioNTech将以9.5亿美元总额收购普米斯生物。在讨论中国的资本如何更好地支持创新之时,这笔收购再次将本土Biotech与本土Pharma何时能形成联合舰队的议题推上热搜。

如何更好地合作就是本次讨论中嘉宾们所聚焦话题之一。与会嘉宾认为,对创新药企而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能力可以赚到哪个环节的钱?”对大药企或是资本方来说,在找项目时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的临床需求,更要预判3-5年后的竞争格局,支持创新药品迭代。

行业洗牌加速中
“前期研发做了,钱花了,现在融不到钱,产品也做不出来,只能卡在那了。”一位与会嘉宾在现场分享了他在今年最大的感触。

事实上,行业通常将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加速等政策的推行视为中国创新药浪潮的开端,同时海外人才归国创业,港股18A、A股科创板等二级市场新规再次将创新药投融资推向高峰,无数投资人携“热钱”涌入。

然而,Me-too类产品的泛滥和投资的无序、盲目加速消耗资金、资源的同时,也在消耗资本对于创新药的热情,再加上创新支付环境尚未成熟。中国的创新药行业也在短短几年间重新进入调整周期。甚至有与会嘉宾直言,5000家中国制药企业,已经消失了三分之一。

虽然多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在2024年最为关键的主题之一就是洗牌,但乐观与悲观并存。

悲观的想法是,产业危机重重,真正的寒冬还未到,现在仍是深秋,行业“出清”还未到底。

有与会嘉宾看到,不仅是Biotech公司融资难,多个城市的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也难觅创新药企入驻;也有嘉宾指出,如果参考美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程,国内市场复苏至少需要8年时间;有嘉宾将如今的生物医药行业内的合作形容为“傍大款”式找项目,只看有复星、上药等多元化大药企背书的创新药企。“对我们来说,合作要么找大公司,要么找真正有竞争力,在市场上优胜劣汰下来的企业。”

而乐观者们认为,过去10年的发展塑造了中国拥有源头活水的创新生态,数千家Biotech公司诞生,License-out交易数量与金额规模空前,中国的创新药研发水平正在与全球前沿并跑,甚至领跑。

现如今,中国医药企业的实力与地位仍存,当下的洗牌即将让行业走向以原始创新为主题的真创新。未来,中国的创新药企也将凭借过往积累形成的工程师红利和国内丰富的临床资源,形成全球竞争力。

不过,悲观者与乐观者也达成了两个共识:

一是潮水退去后,行业即将回归本源,未来是留给真正创新者的时代;

另一是,构建行业合作共赢生态圈,中国创新药行业中的企业管理者与投资人应该共同面对挑战,学会如何分享红利,推动行业回暖,帮助真创新企业走入春天。

企业立项VS科研立项

合作是中国创新药行业长期探讨的话题,早年的仿制药代理模式,如今的License-in/out交易、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都是合作的产物。
但在行业新周期中,如何合作?找谁合作?创新药企能通过合作创造怎样的价值?大药企/资本方又能在合作中如何赋能创新药企?难道要像上述嘉宾所言,合作只能“傍大款”吗?
其实不然,一位与会嘉宾分享了头部创新药企在合作中发展的经验,主要集中为两个关键点:精细化管理与开拓全球市场。
有与会嘉宾认为制药企业应该具备四种能力:前沿创新能力、临床开发能力、商业化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其中跨国大药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面布局这四种能力,创新药企的优势则在于前沿创新能力,其他完全可以在与大药企的合作中补齐。
与会嘉宾指出,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合作开始前,创新药企就要考量清楚自身在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能力可以赚到哪个环节的钱?”
在考量清楚之后,就在所在环节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开拓全球市场的目的是实现更高的产品价值,而精细化管理同样可以应用到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创新药企要根据美国、欧洲、日本、中东、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选择不同的准入方式与合作模式。
另一位与会嘉宾同样提醒初创Biotech,要尽早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角色。“回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美国生物医药市场,40年过去了,有几个创业的科学家实现了Biotech走向Bigpharma,更何况是进入全球制药TOP10呢?”
与会嘉宾也从资本与大药企的角度分享了建立合作的策略。
一位与会嘉宾指出,Me-too药物已经泛滥,革新技术平台,拥有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产品属性对于“真创新”而言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核心还是要解决临床需求。
不仅如此,受到投资人、大药企BD负责人青睐的项目,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还是在3-5年后也能解决临床需求的产品。
当被问到如何赋能Biotech公司时,一位与会嘉宾强调最基本的问题是Biotech要明确从企业角度立项,而非从科研角度立项。“我会带他们先去找临床PI,理清产品的临床需求具体情况,目前市场上有多少同领域竞争对手,在3~5年之后还会有多少竞争对手,处在怎样的竞争地位。”
归根结底,与会嘉宾指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大药企,所投资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平台,而是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产品以临床需求为方向不断的更新换代。而创新药企需要解决的是临床需求,脱离临床需求的研发立项从一开始就失败了。资本的作用是帮助缩短实验室里的创新分子成为一款产品之间的距离。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