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
编者语:
陈启宗,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最近,他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中,谈到了香港如今的乱局以及背后的原因。指出:认为核心是民生问题,这个观点绝对错了,根源在政治生态。香港部分人认老外,不认中国人;对他们而言,老外放屁都是香的。现在就是意识形态都在,没得妥协。但他同时也指出,香港房价畸形奇高,也主要是因为个别房地产商私心太重。在2019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曾在陆港两地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他,与樊纲有着一段尖锐的对话;以及2017和2018年论坛的主旨演讲,都非常犀利深刻,令人警醒。
陈启宗:
历史告诉我们,房地产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是被尊重的行业。
特朗普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讲到特朗普,我就要说了,有两种做房地产的:一种是主要用自己的资金,借贷比较小,比较少,这些人长远看是成功的;
另外一种人,他是主要是用借贷,很少用自己的钱,这些人长远来说多半是不成功的。我是属于一类,特朗普是属于另外一类,到底谁是那一类,请大家去评估好了。
樊纲:
特朗普是最不自律的那一类,所以他是不自律的典型,我们在座的,都是自律的典型。
陈启宗:
对,所以他是失败的。特朗普从来没有过钱,因为它的借贷比它的资产,可能绝大部分时间多多了。
那么回头说自律的问题,我就继续刚才两位老总说的,我就在讲另外一方面的纪律,就是在策略上的自律。好多人因为中国现在大发展期发展得很快,所以点石成金很容易,摸什么东西都可能会有发财的机会,所以好多人就这个也要摸一摸,那个也要摸一摸,结果呢,做了十个、五个、七个行业。
但是历史又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 conglomeration,中文叫什么?多元化。
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绝大部分在历史上是不可能长久的。
凡是那些笨笨的,像我这样的人,笨笨的,专注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只要你那个策略是合理的,你就能够成功的。
所以我也希望发展商不要因为以为有了钱了就什么可以做,最终你会发现你这个不自律要成为你自己失败的原因。
陈启宗在2018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
陈启宗演讲:
反思地产,轻松赚钱时代的终结
陈启宗指出:
过去的4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最佳机遇。那个时代,所有房地产商都在一个量的比较战略下向前,量越大越好。在以往的年代里,,拿地、拿钱都是很特别(不正规)的方式,这种完全追求量和速度发展使得
房地产行业里面出现了很多“疯子”
,但这种“疯子”不是中国独有,香港也有不少的“疯子”。随着行业前十市占率不断提高,行业在量和速度方面的较量或将成为过去,
改变迫在眉睫。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启宗:大家好,我们现在回归地产的话题。
诗涛给我的题目是反思地产,
允许我作为一个半外围人来看怎么看待中国以往40年房地产市场,从而让我们知道今天可能往前去的路应该是怎么样。
以往这4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上前无古人,也绝对是后无来者
,因为体量之大简直不可思议,回想二三十年前,中国的住房是什么样的情况,到今天是什么样的情况,相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就像刚才樊纲说的,30年前的房子质量是怎么样的,现在的质量是怎么样的,有非常大的差异。更不用说量的进步,简直是非常了不起。
以往这40年是中国房地产一个最佳的机遇
,当然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房地产商基本上只有一个思维,也只有一个战略,无论你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哪里的都好,基本上所有的房地产商都是在一个战略之下而往前去的。
简单来说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量的比较,越大越好。
昨天晚上跟观点的朋友聊天,我说你们怎么都受了这个影响,动不动就是5000多亿、3000多亿,还完全是在量的领域里的考量。我不否认在住房房地产发展的早期,量是极度重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量是不是还是那么重要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
当你有量的时候,速度也就变成一个大问题,你的速度不够,你绝对是比不过别人,你要每年推出那么大的量,你的速度就要比别人快。
当然在以往的年代里,怎么拿地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很多朋友都非常知道,但是是我不想知道的,
因为有很多不正规的方法拿地。
第二是拿钱,拿钱的方式也是我不知道的,总之在那个年代拿地、拿钱都是很特别的方式,作为住宅房地产商完全是一个量和速度的发展,
所以在房地产行业里面出现了很多“疯子”。
我以前用过这个词,被很多人骂过,我今天还是说,
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疯子很多。
你说这种现象是不是中国独有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在以往的历史上见过这样的人,以往的四五十年里,
香港也有不少的“疯子”,
有本地疯子,还有外边来的疯子,有日本来的,有东南亚来的,还有澳大利亚来的,疯子很多。所以我一见到“疯子”我就很敏感。
以往二三十年在中国内地,在房地产商朋友中我也见到有相当多的“疯子”,
因为只有量的比赛,只有速度的比赛
,你不是疯子就不容易致胜,所以在过往几十年有了很多疯子出现。
有朋友问我,
香港过去几十年的疯子,现在到哪里去了?
没有了,没有一个能存活下来的,绝大部分破产了,有一部分进了监牢。
所以疯子的前途大半就是这两个,一个是进监牢,一个是破产。
中国的疯子会不会这样呢?
我个人觉得应该也差不多。
哪里都有疯人院,外国有,中国也有。所以你们要做各种各样的地产,有文旅地产、养老地产,
将来还有一个疯人院的地产业
是大家可以考虑的。
到了今天,我们再问一个问题,以往
这个模式能否继续在中国持续下去?
昨天晚上我问了诗涛一个问题,我说中国头10名住宅房地产商占了市场份额的多少?大概20%到25%,
前50名占了市场份额的大概50%。
我还记得大概10年前,好像是郁亮在这个地方说,他说
前10名占的份额只有5%左右,今天到了25%,
这个数字可不可能再往下发展下去?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个数字不是特别奇怪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的,一定是往这个方向走的。
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让那么重要的行业操纵在少数人手上,一定会用各种方法把这种情况改变过来。
所以我个人非常相信这个量的较量、速度的较量是过去的事,要是你今天还是保持这种态度,恐怕在未来你不容易致胜。问题是要改变的时候,什么时候改变,怎么改变?
我认为现在改变已经开始,
要是你还是抱着一个量的心态、速度的心态,可能你就晚了。
当然晚改比不改还是好的,所以我奉劝各位,要是你还以为这是一个量的较量,希望你要改一改。
这里要改的话,最困难的是什么?我认为最困难的是你自己,就是你的心态的问题,
你的心态不调整过来,你是改不了的。
原因有两个,
第一
,人性所及,人都不喜欢变,也不容易变,以往的20年、30年都是这样子,你今天要改变过来不容易。
第二
,以往二三十年你非常成功,成功的不容易改变。但是当大环境改变的时候,你不跟着改变的话,恐怕你也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内地的住房房地产商,希望你们在心态上要调整自己。
为什么要心态改变呢?
因为经营的模式一定是改变的。
所以我很高兴刚才听到诗涛的白皮书中提到的一点,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跟房地产有关的,有商业地产、文旅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等。这些都跟从前的模式有基本上的不一样。
量的较量和速度的较量,在将来的模式里不一定能够合用。
还有一个问题,你做那些东西能否赚跟以往那么多年同样多的钱,这又是一个问题,因为模式的改变就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需要有不同的管理的心态,你的心态改不过来就不行。
以往这5年,有好几家公司、好几个内地的房地产商跟我说,我们现在要开始
向恒隆学习
,当然别人向我学习是我的荣耀,但是我心里明白,
他们绝对是学不来的,
为什么学不来呢?因为他们的心态调整不过来,心态调整不过来,你就不能在一个新的经营模式里致胜,所以我就说这完全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我去年在这里说了一句非常不客气的话,允许我再提醒你们一下,我去年在这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说,
“希望大家做一个长命的房地产商”。
恐怕一年一年的过去,做到这一点越来越难,因为环境越来越改变,市场越来越逼着你必须要调整你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要调整你的心态,调整不过来的人,恐怕就要成为市场的牺牲品。
所以我还是说去年的那句话,希望大家能够
借着心态的改变
,
借着经营模式的改变
,从而
做一个长命的房地产商,做一个长命的企业家
。
陈启宗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和发言
陈启宗演讲:不赞成去地产搞多元化 轻资产不一定赚钱
陈启宗在2017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发言表示,有的房地产企业没办法了就搞多元化,是不是意味着发展失败了?陈启宗认为,房企去海外发展,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在干嘛。
轻资产并不一定比重资产赚钱多。
陈启宗在发言中提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财富的累积和房地产有关。
历史上,
搞多元化的没有长远成功的
,大家不要高估自己,可能下场不是那么好。
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大,机会很多,
此前房企追逐规模太快了,市场饱和得就更快了。
30年前盖的房子质量很差,拆除重建,这就是发展的机遇了。但是追逐规模很难停下来,因为大家习惯了高速增长,现在没办法了就搞多元化,这是飞蛾扑火。
房企需要坐下来思考问题,
要先做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再慢慢去海外发展。
现在去国外的分两种,像五矿去海外可以理解,另外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这种人成功的机会少之又少。
实践证明,难得有一个搞轻资产的人是赚大钱的,当然你不需要像恒隆那么离谱,
恒隆这十几年都基本上是零负债
,那是过重,因为以往这十几年,我们的资金流太强了,但这不是一个好的例子,别人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像我们这样。
但是你不要走我们的反面的极端,你做轻资产,万变不离其宗,你的资金没进去,将来你只能靠你的脑子、靠你的劳力赚钱,你就变成一个服务性行业,服务行业是要靠量来支撑的,
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的资产,量不可能太大
,所以
轻资产绝对不是赚钱最好的方法。
我奉劝商界的朋友们
,无论你是管理阶层、高管,还是自己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态,你搞清楚了你到底想要什么,长线的成功还是短线的威风,你就
要调整你自己的心态。
赚钱是好的,是很快乐的,但是
亏本是很痛苦的
,所以你在要赚钱的同时,你要先问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够不死去、不亏本,那才是长远致胜之道。也
希望内地的房地产的
朋友们
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不要追逐短线的威风。
我们在座都是做房地产的,去地产化对我们来讲真是不好的事,也就是说你的工作完蛋了,我们都是搞房地产的,
去地产化就是说没得干了。
所以提出去地产化这个词,本身就告诉我们一件事,就是说你失败了,你没戏了,你没得玩了。
可能从前你赚过钱,但是从今以后要是你去地产化的话,也就是说你承认你失败了,你没得玩了。
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是你去地产化之后,你能赚多少钱?
我看过一些文章,说美国、澳大利亚等等这国家,那些国家里面你找最富有的一两百人,大概有1/3到一半的富人,他的财富的累积是跟房地产有关的。
如果你要去房地产,你要想想你是不是能够成为前100、200的富人。
房地产是可以赚钱的,问题是你怎么去赚钱
,历史也告诉我们,靠房地产赚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去地产化就是你不大愿意再赚钱了。
你搞
多元化
,你有什么方法?
昨天我听了很多,有各种新的模式,比如说现在的旅游地产,
我对这些做法是持保留意见的
,我还没有看到全世界搞所谓的旅游地产赚了大钱的。
做其它的行业都可以赚钱,但是我们做房地产都不是想赚小钱的,想赚小钱的人不会来搞房地产,
来搞房地产的人都是要赚大钱的。
你要赚大钱,你却又多元化,你就没戏了。
所谓的多元化的公司没有一家可以长久!
最好赚钱的还是房地产!
世界各地的经济历史告诉我们,所谓的多元化的公司没有一家可以长久,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在50年代到70年代,那个阶段美国最火的公司都是多元化企业,现在没有一家存在,除了通用电气之外。
所以这些多元化的公司,经济史告诉我们,能成功的机会是小之又小的,早晚都会分崩离散。
当然我也理解,为什么今天中国内地那么多的商界朋友都要搞多元化,因为以往30年,中国经济是大发展期,机遇多得不得了,可以说
遍地是黄金,你不抓好像是对不起自己,你不抓好像是笨蛋。
但是你要小心,历史上搞多元化的没有一个是能够长远成功的。
会是你吗?
希望大家不要那么高估自己,认为一定是我,恐怕最终不是你,而且你可能下场不那么好。
所谓的去地产化就等于多元化,
多元化历史上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你也赚不了那么多钱,最好赚钱的还是房地产。
所以不要去地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