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娜姐的光影笔记
娜姐的原创地,美少女集中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提早重视 ·  10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穿真丝内衣的福报来了 ·  15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昨天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娜姐的光影笔记

看完郑佩佩自传,太喜欢她了

娜姐的光影笔记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24-07-25 11:06

正文

郑佩佩去世那天,半个娱乐圈都在哀悼她,也有好多粉丝留言给我说,想看我写写她的婚姻,觉得她为了夫家生儿子,怀孕八次,流产四次,太惨了。
因此我买了一本她的自传,《回首一笑七十年》。
这几天的碎片时间,我都在读这本书,太好看了!
首先,她真的很会讲故事,就连细碎平常的琐事,她都能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非常有作家的天赋。
其次,她很敢讲真话,不怕得罪人。书里提到的明星往事,有些是超级大牌,她都直言不讳。比如回忆《花儿与少年》,会直接瞧不上许晴的不守规则。
最后,她也不避讳自己人生里苦涩晦暗的部分,但是她不会自怜,更不会煽情,而是有一种笑看风云的豁达。这种开阔的心境,和面对困境的坚韧与达观,会透过文字传递出力量感。
因此,读完她的自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相见恨晚!同时也觉得,好像怎样复述她的故事,都无法让你们真实地感知她的魅力。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直接去读她的自传吧。读了她的原著,就不会只陷入网上裁剪出的婚姻狗血故事,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她是武侠影后的印象。
她的人生故事是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传奇。她的内心世界更是热烈,丰富,辽阔又悲悯。她有一颗佛心。
我简单讲几个书中我感受深刻的点。
第一,她是个非常有能量,有主见的人,做事也很灵活有策略。
这个性格特质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小学的时候,全家人去了香港,她一个人被留在上海读书,有一个老保姆照顾她的生活。那时她也就十来岁,想学舞蹈,就敢一个人跑去北京学舞。后来家人安排她去了香港,她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了舞蹈。
在邵氏拍电影时期,她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和导演制片人斡旋,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到了婚后在美国生活,一边生育孩子,做家务,一边想法设法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虽然有些事失败了,但是她从来没有停止过,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召唤全部的智慧,能量和人脉,来达成自己的事业理想。
第二,她的婚姻有时代和认知的局限,但是她拿得起放得下,不执着于得失,不活在怨恨里。
很多人好奇她作为一代影后,为什么会甘愿成为“生育机器”。我觉得这里面有时代的原因,她那个时代,女性最大的成功就是婚姻美满,个体的认知是很难超越时代的。
而且,那段婚姻其实她得到了自己当时想要的东西。
比如她不曾体验过的父爱和温暖的家庭氛围。她公公是影视制作公司的领导,圈内人,很欣赏她,而且性情非常温和,家庭氛围也很温馨。这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是巨大的吸引力。还有她的前夫当时是留学生,结婚后又可以去美国定居。这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明星,也是很好的归属,是很风光,很令人羡慕的。
他们的婚姻悲剧最大的根源是,她的前夫从来就没有认可过她,从外表,到她从事的行业,再到性格,全盘否定。所以她再优秀,再为家庭付出,都是没有用的,分道扬镳也是必然的结局。
她的幸运在于,其实婚姻的结束给了她自由,让她回到舞台,成全了她的后半生。
第三,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做事,广结善缘,能屈能伸,所以才能抓住机遇东山再起。
她40多岁离婚,带着四个孩子,回到香港的演艺圈,那是1990年代,时光忽悠而去20年,早已不是她无限风光的武侠影后时代了。
但是她没有停留到自己往昔的荣耀里,也没有委屈感,而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弹性和超前的眼光。
她出演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时,要扮演无厘头和癫狂,那时候,她过去的老师,大导演胡金铨和李翰祥,都为她感到可惜甚至是屈辱感,觉得我们当年的影后,怎么演这种角色。但是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也没有任何的委屈感。
演《卧虎藏龙》的碧眼狐狸,李安导演唯一的担心是,她愿不愿意演反派。她却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而且,她能够跟李安导演合作,也得益于在美国时期,她不停折腾事业,做电视台,做采访,在李安初出茅庐时,就慧眼识珠,觉得他一定能成就非凡,为他的第一部电影做过好几次专访,因此李安导演想拍武侠电影时,自然就想到她。
第四,她的教育观,我非常非常喜欢。
她的四个孩子,她都从来不干涉他们的人生和职业选择。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 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们会自然发展出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想为之燃烧热情的事业。
在小儿子25岁时,想去环游世界,她还资助了他一天100美金,结果儿子环游世界一年,她就资助了一年。后来女儿们都从事演艺相关的事业,她也是全力支持,给到自己能给的所有资源和帮助。
我觉得她能有这样的教育观,根源是她本身就很智慧,觉得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做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才会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和激情。而父母能做的,是尽全力去鼓励和托举,而不是替孩子规划和控制他们的人生。为孩子规划人生太傲慢了,而控制是特别自私的。
第五,她内心有一种真正的平等,这也是我很欣赏的部分。
她在书中回忆一生的往事,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感激。包括中学时代的恩师,学舞蹈的老师,虽然他们名不见经传,但是但她提起他们,那份喜悦和感激,和她提起享誉国际的大导演和大明星时,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内心有一种真正的平等,才能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个世界,才能更从容豁达地面对人生中的高山与低谷。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心理能量的巨大源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