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银行的中报披露期才刚刚开始,但从央行公布的两张银行信贷收支表中,已经可以看出不少有意思的端倪——比如,个人活期存款,真的在减少。
6月末,趴在银行账上的个人活期存款总额为22.8万亿,相较1月末的23.44万亿,下降了约6400亿元;同样,个人定期存款也从今年1月末的13.67万亿微降至6月末的13.55万亿,降了1200亿元。
隔壁余额宝的急剧扩张,倒逼着银行提高储蓄成本。银行息差进一步收窄,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到6月末,我国中小行的个人活期存款总额是没有下降的,由1月末的由6.69万亿微增至6.81万亿,增加约1200亿。但这个数据意义不是太大,并不能证明中小行揽储容易,因为活期存款绝对额的增加是一直以来的常态;况且,上半年的这个增幅相较于前几年已经大幅收窄。
更重要的是,掌握着我国居民绝大部分存款的,是国有大行们(五大行加邮储)。央行数据显示,大行的个人活期储蓄存款从1月末的16.75万亿下降至6月末的15.99万亿元,减少了约7600万。注意,不是增速放缓,而是直接减少。
因为大行的零售盘子大、活期存款的基数大,所以较大的降幅与中小行微弱的增幅一对冲,我国银行今年1月末到6月末的个人活期存款,还是减少了6400多亿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即使是把观察区间拉长到2015年和2016年,前两年自1月以后,个人活期存款都会在一季度逐月上升;然后在4月份迎来一个拐点往下有所降低,但后续仍旧会继续升高。也就是说,近三年以来,只有今年的活期存款绝对额自一月后降低,直到6月末也没有回到今年1月末的水平。
此外,券商中国记者汇总大行和中小行个人活期存款科目数据发现,上半年我国个人活期存款在个人总存款的占比,已经从16.77%降至15.74%。
另一方面,个人定期存款的形势也不算太好。同样,掌握绝对份额的大行,其个人定期存款从1月末的13.67万亿微降至6月末的13.55万亿,降了1200亿元。
简而言之,咱老百姓存在大行里的定期和活期,上半年,不小心都降了。
与银行个人活期存款规模下降、定期存款增速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急速扩张。
惠誉评级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达到4.5万亿,其中前三大巨头占比约三分之一。
余额宝无疑是其中翘楚,管理规模在6月末达到了1.43万亿;而在3月末,余额宝的规模还是1.14万亿。也就是说,仅今年的二季度,余额宝就增长了近3000亿。这得益于余额宝的母体优势。惠誉的报告称,截至2016年末余额宝已有3.25亿个账户,全部与支付宝平台关联。
与之匹配的一个惊人数据是,截至6月末,余额宝规模的同比增速从去年的33%跃升至75%。虽然目前余额宝规模离四大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13.13万亿还差得很远,但已经将一众股份行甩在脑后。
值得注意的是,余额宝高达85%左右的资产占比投向银行大额协议存款等,一名大行的资产托管部人士告诉记者,“余额宝的议价能力还‘比较强’,银行给到的收益实际上都会上浮。”这意味着,余额宝其实在分流银行活期存款的同时,还在倒逼银行提升负债端成本。
因此,在即将公布的银行半年报上,息差进一步收窄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对于任何一个银行来说,企业存款都是无比重要的负债来源支柱。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虽然上半年企业存款的绝对额还在一路向上,但增速已经大幅放缓。
央行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非金企业存款51.6万亿,较年初增加1.45万亿,同比少增2.12万亿。无独有偶,央行同期公布的银行信贷收支表的单位存款(主要为企业存款)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单位存款3.67万亿的增量,相较去年的5.66万亿大幅走降。
这两个最能准确反映企业存款的数据,今年的增幅都创出了5年来最低。
有两组数据皆可以说明企业存款的增长,乏势已现。
首先是央行上周公布的金融数据:非金企业存款51.6万亿,较年初增加1.45万亿。这个增量,比2016年同期少增2.12万亿,比2015年6月末少增0.63万亿,比2014年6月末少增1.06万亿。总之,这是近五年来的最小增幅。
其次是央行同期公布的中资大型及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券商中国记者将两张表同科目汇总发现,上半年我国银行体系内单位存款(即企业存款)总额达71.35万亿元,其中大行的单位存款为34.92万亿,中小行的为36.43万亿;相较于去年末,今年上半年企业存款增加了3.67万亿;对比2016年同期增幅5.66万亿、2015年同期增幅9.21万亿,今年企业存款的增幅也创出了近5年来的低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央行纳入科目的统计口径不一,所以两组数额出现差异。“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分类型银行统计的时候,国企和国有事业单位被计入了企业存款科目;也或许是因为其他因素,使得两个数据不一样。但都可以说明企业存款增长的情况,这是不相悖的。”一位资深的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企业存款增长放缓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由于不同类型和梯队银行存款结构的不同,作用力也不尽相同。
央行银行信贷收支表的数据完美地作佐证中小行主要还是“靠对公吃饭”:大型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占比在49%左右,企业存款在44%左右,相对均衡;而中小银行的最新可考数据是,零售存款占比在31%左右,企业存款占比高达53%左右。
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都向记者分析称,此前扩张动力较强、倾向于做大对公业务来‘冲规模’的中小行,将会在这一轮的企业存款缓增潮中,受到更大影响。
企业存款的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此前多家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以从零售端争夺负债的局面。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
中金固收陈健恒团队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论点——资产派生负债,所以资产的收缩必然带动负债的收缩。陈健恒提出,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来看,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三月份(监管‘三三四’专项检查开始的时间)开始减少,主因是银行的同业资产收缩(比如债券委外、同业理财、非标、资管计划等)。同业资产收缩的过程中,其主要对应的底层资产——债券和非标都呈明显的萎缩姿态。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当可以派生负债的资产减少时,负债便自然随之减少。
记者查阅信贷收支表发现,4月以来,大行与中小行的“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一共下降了9998.84亿。(4月末余额为22.36万亿,6月末余额为21.36万亿。)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认为,金融市场的交易会创造出流动性,交易越活跃流动性越充足;相反,随着交易规模的下降,流动性会趋于萎缩。企业存款的规模和增速短期内主要受制于企业融资规模的函数,从银行新增贷款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看,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监管的加强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预期,银行新增贷款的增速以及债券发行规模都是下降的,这种下降势必会在企业存款的增减有所体现。
另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除了企业存款的减少,同业这一中小银行颇为依赖的负债渠道,也在收缩。记者汇总两张银行信贷收支表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科目可得:大行的同业负债由1.75万亿下降到6月末的 1.48万亿;中小行的同业负债由 11.53万亿下降到10.86万亿;上半年银行的同业负债较年初减少了9400多亿元。
从这个角度而言,银行在下半年加码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