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那尼在搬砖 ...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火爆!全线断货!排到6月15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被捧上天的7种保健品,过年别再买给爸妈了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2-03 15:31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保健品不是药!保健品不是药!保健品不是药!同样的话,到底要强调多少遍才能深入人心呢?




逢年过节, 大多数中国人走亲访友,都少不了送些保健品。


顶着健康养生的名号,标配精致高档的包装。


送的人觉得不跌面子,收的人也感到用了心。


种类繁多的保健品,到底什么值得买?


很遗憾,绝大多数保健品的功效,根本配不上它高昂的价格。


保健品不是药,没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


所谓的"美容养颜抗衰老,排毒减肥清肠道",神乎其神的功效不过是夸大宣传,只为掏空消费者钱包。


过年回家给亲戚长辈选购前,一定要三思。



七种“保健品”

让多少人花了冤枉钱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2千亿元,仅次于美国。


大把的钱流入了市场,结果却不尽人意。


下面这七种常见的“保健品”,效果被吹上了天。


事实究竟如何呢?


1. 口服胶原蛋白并不能美容


不知何时开始,流行起了这么一句夸女生皮肤好的话: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


很少有人知道胶原蛋白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胶原蛋白是人体中的一种蛋白质。


让皮肤保持弹性,是它最广为人知的功效。


一些不靠谱的说法流传开来:“多吃胶原蛋白粉可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事实上,吃进去的胶原蛋白,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来补充体内的胶原蛋白。


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容功效了。


某抗衰老胶原蛋白展台


从营养价值角度来看,口服胶原蛋白制品相比“肉、蛋、奶”,也只能算是“劣质蛋白”。


真的想要补充蛋白质,不如每天吃一个鸡蛋来得性价比高。


2. 高钙奶补钙不靠谱


无论男女老少,都想着要补补钙,高钙奶顺势成了不少商家的营销亮点。


可牛奶、羊奶这些奶制品本就是高钙食品了。


所谓“高钙奶”,不过是人为增添了钙含量。


大熊猫在喝牛奶


同时, 普通牛奶中的乳钙容易被人体所吸收,高钙奶中添加的碳酸钙则恰恰相反。


过多添加钙,一方面影响牛奶口感;


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蛋白体系的不稳定,影响杀菌的稳定性。


人体每天摄入的钙含量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纯钙有可能导致肾结石等疾病。


3. 葡萄籽抗氧化是“骗局”


市场上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类保健食品十分畅销。


它的主打功能,主要有“抗氧化”、“抗衰老”,甚至是“抗癌”。


但真相很残酷。



葡萄籽中有一种叫原花青素的成分,它是一种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剂,长期摄取的确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


可是呢,许多植物的皮、壳、籽中都含有原花青素,比如苹果皮、花生皮。


葡萄籽类保健食品,除了贵,并不与众不同。


普通人只要保持均衡饮食,不需要额外补充这种物质。


再说抗癌效果。


有研究发现,在实验室环境下,葡萄籽提取物确实能对极个别的癌细胞起抑制作用。


但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指出,“体外实验能抑制”与“体内能抑制”是两回事。


能在实验室内影响癌细胞,不一定能在人体内起作用。


葡萄籽的抗癌功效,尚未明确。


4. 黑糖不宜多吃


伴随养生概念的风靡,黑糖走进了千家万户。


与黑糖一起出现的,往往还有“古法工艺”“补血养气”等字眼。


但是,黑糖本质上还是糖,属于“伪保健食品”。


近期,一条关于黑糖中丙烯酰胺严重超标的新闻,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心惊。


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属于“疑似致癌物”。


很多黑糖是采用传统工艺制成,味道香、颜色深,但其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较其他机械工艺制成的糖更高,致癌的风险也更高一些。


传统工艺制作黑糖


所以在购买黑糖时应该睁大眼睛,食用黑糖更要控制好量。


5. 冬虫夏草功效存疑


2016年,冬虫夏草因砷含量超标,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开发布了消费安全提示。


一时间,这种比黄金还贵的保健品被打下了“神坛”。


冬虫夏草被普遍认为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疲劳等功效。


2003 年非典时期,传言吃冬虫夏草能增强免疫力,虫草一夜之间变成“神草”。


但冬虫夏草真正所含成分、疗效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它究竟是药材还是保健品?不同的商家也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从保健的角度来说,服用冬虫夏草要慎之又慎。


冬虫夏草


6. 吃酵素能减肥?别轻信!


近年来,引发海淘、代购狂潮的酵素,在保健食品排行榜中迅速上位。


它号称由几十上百种水果发酵制作而成,主打排毒减肥。


酵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它只不过是日本人对“酶”的称呼。


酶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不可能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利用。


因此,即使从食物中获得,也会被消化系统破坏。


比如,胃液会消化降解很多酶。


想要通过口服酵素达到排毒、清宿便、减肥的作用根本不现实。


至于自制酵素,就更不靠谱了。


2018年8月,郑女士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服用自制“酵素”减肥十斤的帖子,便想自己也试试。没想到,喝完之后又拉又吐,患上了急性肠胃炎。


自制酵素过程中产生的卫生问题,很容易引发肠胃疾病。


居民自制酵素


7. 大麦若叶青汁一点也不神奇


微商一手捧红了一种叫做“大麦若叶青汁”的饮品。


所谓“大麦青汁”,是将长到20至30公分的大麦幼苗打成汁或干燥成粉。


听起来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植物提取饮品,功效却被写得神乎其神:


“具有若干种营养素、微量元素”、“高碱性纯天然”、“排毒功效显著”。


麦苗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大麦青汁没那么神奇。


首先,大麦青汁中的纤维很少。


即使是食用直接打成的粉,所获得的膳食纤维跟人体需求相比也是杯水车薪。


其次,“酸性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不具有科学依据。


所谓服用碱性保健品中和酸性体质,纯属胡说。


最后,大麦若叶青汁能够净化血液、起到排毒效果的说法,也缺乏科学支撑。



保健品的三种营销手段

一个比一个套路深

保健品的走俏,离不开商家的花式营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