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尔街见闻
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投资理财必备神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  昨天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昨天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DeepSeek突发:暂停充值!紧急声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尔街见闻

中国公司主导身体,英伟达做大脑,特斯拉做“整合”——摩根士丹利详解全球人形机器人100强

华尔街见闻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2-07 12:24

正文

摩根士丹利从“大脑”、“身体”和“整合者”三大核心环节,首次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63%的份额,占主导地位,尤其在“身体”环节优势显著,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则成为各环节的关键力量。
作者李笑寅 编辑硬AI
在特斯拉最新 的业绩会上,马斯克直言, Optimus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未来可能创造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这番发言凸显了人形机器人作为巨大的潜在市场的重要性,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或正迎来“ChatGPT时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William J Tackett等在其最新发表的研报中表示,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 ,估计 人形机器人潜在的市场总规模(TAM)可达60万亿美元,与全球经济规模相当。

在这篇名为《Humanoid 100》的报告中, 摩根士丹利首次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 ,并指出 中国在该产业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则成为各环节的关键力量


产业链拆解:大脑、身体、整合者

摩根士丹利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三大核心环节,分别为“大脑”、“身体”和“整合者”。

  • 大脑”(22家公司 ):涵盖AI芯片、软件与半导体,是机器人的智能核心。

报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主要由半导体和软件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于自主性的基础生成式AI模型,以及用于训练的仿真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
报告列出了22家"大脑"类公司,包括 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Arm、新思科技、凯登思等芯片设计公司。
其中, 关键玩家包括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它们将主导生成式AI模型与算力芯片,百度、地平线等中国公司将在视觉芯片领域加速追赶。
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提高可扩展性、精确性和稳定性来增强人形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从长期来看,拥有领先操作系统的企业可能会主导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大规模生产的步伐。
  • “身体”(64家公司) :包括传感器、电池、电机、减速器等硬件组件。

报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电线和连接器网络以及锂离子电池组成,外部通常由铝合金和塑料混合制成,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其中,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及主要涉及公司包括:
执行器: 由螺钉、减速器、电机、传感器、轴承和编码器组成。 特斯拉的Optimus Gen2使用28个执行器驱动50个自由度,涉及谐波减速器(日本Harmonic Drive)、行星滚柱丝杠(中国恒立液压)等公司。

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六轴力传感器是最复杂的力传感器。预计索尼、禾赛科技将主导视觉与激光雷达生产。

电池:通常使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安装在机器人躯干中央。 预计宁德时代、LG新能源将主导电池供应。

模拟半导体:与传感器配合使用,帮助调节温度、速度、位置、电力分配等。
  • “整合者”(22家公司) :开发完整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以车企和科技巨头为主。

摩根士丹利 表示,“整合者”公司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消费电子公司、电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机器人制造商这四类:
汽车公司: 包括 特斯拉 、现代/波士顿动力、丰田等,利用电动车供应链优势切入。

消费电子公司:包括苹果、小米、索尼等,加速布局家用场景。

电商和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等。

传统机器人公司:包括ABB、美的(库卡)等。



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与政府支持成关键

报告显示,目前 73%已确认参与人形机器人开发的公司和77%的整合者都位于亚洲 其中56%和45%分别来自中国 )。
其中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63%的份额,尤其在“身体”环节优势显著:
执行器组件:恒立液压(601100.CN)、双环传动(002472.CN)等企业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稀土磁材: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宁波韵升(600366.CN)、北方稀土(600111.CN)为电机提供核心材料。

摩根士丹利预计, 未来初创公司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达到5900万台。
相比之下,欧美企业更多集中在“大脑”环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