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今有2岁早教,6岁入学,22毕业,25结婚,26生娃,28抱俩……
像一台严丝合缝的「社会时钟」,催人老,也催人跑。
仿佛只要比同龄人晚一步,人生就会远远落后。
但如果你问:
大家是真的喜欢「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吗?
豆瓣「逆社会时钟」的小组,每一个帖子,都是一个大写的「NO」。
年过30重新参加高考;
拖家带口裸辞回家种田;
娃都上小学了,自己开始考研……
他们逆向奔跑,与他人拉开「时区」。
不遵循「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的社会预期,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就像「逆社会时钟」小组里,真正实现逆转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摸过千米山顶上冰凉的雪绒花,看过百米深海处缤纷的珊瑚礁,踩过茶马古道里前人留下的脚印,听过澳大利亚野生袋鼠的出拳生风……泰国TAO岛
——身无分文,连伙食费都要找老妈要,可不就是少年嘛?不是买了车、买了房,就是结了婚、有了娃,最差也涨了一次薪。看着自己一片空白的简历,听着老妈戳心窝子的质问,我瞬间感受到了落差。年龄比应届生大不说,工作阅历倒没多一分一毫,被领导骂成狗还克扣年终奖。可能是每天都要和跟我一样「不靠谱」的年轻人打交道吧。这份工作,我做得如鱼得水,还意外撩到了一个帅得能当50W粉网红的小哥哥(嘿嘿,不给你们看)。勤勤恳恳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攒出一套房,还不如曾经的吊车尾同学挣得多。言必称「别看你A叔叔现在光鲜,上学时都吃不上饭,还是我给他带片片咸菜!」毕业后,我拒绝了大厂和大国企的offer,进了一家中型企业。坏消息是:因为学历太低,原本属于我的职位,给了比我小一岁的应届研究生。此时,我的同学朋友们,多已经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青云直上。甚至有人连着把两家企业干上市,连拿两份「上市包」,彻底实现财务自由。而他去的那两家企业,当初在业内垫底,我们都一百个看不上。或许是被刺激到了,又或许想逃避现实,我掏空积蓄,去韩国读研。
期间认识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年纪最大的已经50了,是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婆刚刚生二胎;年纪最小的也有33,边读研边创业,努力给孩子攒学费。这让总比同龄人慢半拍的我,也显得没那么格格不入了。如今我已经年过35了,没结婚,也没混上管理层。在一家制造业大外企做技术,manager还是90后。是的,曾经有无数机会摆在我面前,但都被我精准地一一错过了。但看看现在的日子,起码稳定轻松不加班,每年还稳定涨薪。就像体内有「真气」在到处乱撞,创业只是我发泄「真气」的口子,不管做什么,就想把这股劲儿发出去。或许正是这不甘寂寞的性格吧,我相亲好几次都失败了。吃过一次亏,好容易从火坑里跳出来,我可不想再那么随便就跳进去了。虽然也没搞得多成功,但折腾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我很快乐。于是,很多人都想「螺丝钉不再拧紧」,「逆社会时钟」随之悄然火了起来。
少数人走上人生巅峰,多数人仍在艰难求生,对自己的「掉队」后悔不迭。人的心理发展会随着年龄增长,受环境影响而更新换代,发展较好的人,「自我」会比较强大。但心理发展是一棵树上的千条枝,不同文化有不同发展特点。所以成年之后,对食物,尤罗克人还保持着一份幼儿式的眷恋。这让他们成为捕鱼的好手,支撑着他们在冰天雪地中生存。社会时钟在带来了集体心理创伤的同时,也在确保他们活着。毕业就结婚,最好还能拉上表姐堂妹当伴娘,看到大家都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内心多么有安全感啊;3年抱俩,闺蜜也纷纷变「娃友」,老人直夸「生得早就是生得好」,走在街上,也能睥睨单身狗。只要跟上社会时钟,就算不是「人生赢家」,至少活得,也无可指摘了吧。
北大戴锦华老师这番话,道出了「逆社会时钟」的本质:生老病死不可改变,怎么生、怎么老、怎么死,却可以由自己说了算。图源:anna rye、网络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花儿各自有不同的盛开时节。学习心理学,让你学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帮助你找到生活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学习心理学还可以助力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为我们开辟一条可靠且富有意义的副业道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心理学,助人渡己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
点击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 即可免费领取「1V1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