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重”关税时代到来,海外仓或成出海必选项 ·  10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多款AI产品投放超级碗广告,TikTok ... ·  昨天  
廣告狂人  ·  2025,市场人的边界更模糊了 ·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曾经消失的国产汽水们,怎么扎堆复活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实用”的教养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19-07-24 22:31

正文


1


在古代雅典,奥运会又被称为“锦标赛”或“冠军赛”。在这场竞技中,最终只能产生一个冠军。比赛结束后,所有的荣耀都将集冠军于一身,而第二名的成绩哪怕只差0.1秒,也不会被投注过多的目光。尽管后来为了彰显体育比赛团结友谊的精神给每个项目设置了金银铜牌,但众人关注的焦点还是谁能获得代表着荣誉的奖牌。对于一场竞技比赛来说,没有获得奖牌就没有价值。


与奥运会同名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就源于此,这种高水准的竞技精神也被教育所沿袭。不得不承认,即使竞争很残酷,但随着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极大激励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都有了提高。因为在这套规则下,成绩平平就会沦为平庸,而如果能够争取到名次,则会赢得与之相等的荣誉甚至后续更好的人生路途。


渐渐地,父母和孩子把目光紧盯在代表着一切的成绩上,学生们甚至牺牲自己的假期,日复一日地学习新知、做练习题,就为了能够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成功人生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由于竞技性教育的异军突起,人们对有关道德修养、文化品德的教育似乎已经慢慢淡忘。尽管大多数人承认教养的培育是重要的,但却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上勇往直前。 然而任何方法都带有一种隐性高利贷,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显现出来。 尽管成绩优异的学生层出不穷,但能在饭后帮父母收拾桌椅碗筷的孩子、在人群中谦逊有礼的孩子却不见了。在应试背景下,人们开始过多注重展示自我,而对他人情绪的感受力逐渐缺失,甚至在小组讨论中,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彰显自己的言论而失礼打断别人。


即使这样,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只有成绩、名次、奖牌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教养并没有办法量化和比较,充其量是自我功成名就后的锦上添花,它虚无缥缈并无实用。


2


事实上每一种行为模式都是在历史推演的过程中进化出来的,教养这个特质的产生也并非只是给别人看的,在本质上,它像自然界的鸟语花香一样都具有实用功能。


教养本质上是一种实用的合作与契约,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贸易。古希腊物产种类极其有限,只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尽管两者的产量很高,但这两样物产并不能当饭吃,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古希腊人与其他种族展开了互利互惠的合作贸易。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吃到了粮食,也给贸易对象带去了橄榄油和红酒,双方的生活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但在贸易起初,由于交易双方所面对的都是陌生民族,会产生不信任感。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买卖双方需要在交谈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举止让对方感到舒服,并秉持着诚信互助的精神,逐渐消除交易时的不适与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希腊逐渐构建出了一个基于契约精神的贸易世界,逐渐延展到了欧洲各个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这种有涵养的、让对方感到舒服的行为模式,逐渐内化到了每个人身上。因此,如果去欧洲游玩,会经常看到有陌生人对你打招呼、或坐电梯时主动帮你按楼层。从这样的人身上往往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照顾,而人们也通常会很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这正是教养所生发出的行为模式为一个人所带来的可持续交往与交易的能力 尽管人们已经忘记了一开始为什么要有教养,但由于其发挥的实用功效而被一直保存下来。


教养不只是自如优雅的气质,有教养的人通常会以增量思维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在与他人合作时能够顺利地推进目标,获得双赢的结果。 在一场对话中,如果对方的结论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对于一位应试背景的人来说,他一定会立即指出对方的错误,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与智识上的优越。而对于一位有教养的人来说,他并不会立即反驳,也不会指鹿为马。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他通常不会粗鲁地直指问题,而是先表达出自己对对方观点的认可之处,再以盟友的姿态继续探讨在论述上的困难。



这种做法与社会心理学家兼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提出的拉波波特法则不谋而合。该法则被誉为在沟通出现不同意见时的最好解决方法。


这套沟通法则设置了四个程序。第一,在跟别人争论或探讨问题的时候让别人先说,尽可能的让别人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要想说的东西,不插嘴不打断。


第二步,生动清楚地复述出对方的核心内容, 这里的复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把对方的观点和思路理得很清楚,达到一种让对方觉得我刚才要是像他这么说就好了的效果。 让对方感觉到倾听者智识很高且很愿意理解我。


第三步,不仅要表示自己同意对方的观点,还要通过列举出给自己的启发和认知提升,进一步加强同盟的感觉。


但最终毕竟是要揭示问题的,这时便到了第四步。尽管说“我同意你的这些观点,但其中有些观点我并不同意”已经十分礼貌了,但拉波波特给出的建议是:“你的这些观点我都很同意,但是我在仔细思考你的论述时遇到了几个困难,想跟你一起分享找到解答。”


其实这里“论述上的困难”就是一开始不认同的观点,但通过拉波波特的沟通方式,本来要激烈辩论的场域转变为了合作解决问题的场域,潜台词是告诉对方,我们不是对手而是同伴,而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对手。由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7个亚自我——有合作共赢的自我,也有自恋和防卫的自我,还有同情怜悯的自我。拉波波特沟通法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一位盟友,从而激发出了对方合作共赢的自我而非防卫辩护的自我,使深入解决问题成为可能。


拉波波特沟通法则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沟通技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沟通教养。一个有教养的人深知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对方优越,而是解决问题。 他们通常会站在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们往往更容易获得盟友,更容易推进问题,这正是教养的“实用”之处 。


3


尽管成绩的排名对于升学来说似乎比较重要,但在毕业以后,成绩对孩子的职业发展 往往 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相反,有教养的孩子不一定可以考上最好的大学,但他一定会拥有与其它人不一样的资源,这个资源是由主动合作意识所带来的。


面对难题时,有教养的人通常会选择与他人合作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愿意与他合作的人将会趋于最大化 而一 个人所谓的成功和幸福,其实最终都可以用愿意与他合作的人数,以及愿意与他合作的深度来评判 教养即使很难被考核,但其对人生的实用价值最终会在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



一个有教养的人会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装点得体面和舒服,并将这种观念向周围的世界逐渐的扩展。他们在自己舒服的同时也让别人舒服,同时别人在感受到这种舒服后也会有一个正反馈到施与者自身。这样不断扩展的行为模式使得他的世界也越来越宽广,逐渐构建出一个让自己自得自如和舒服的世界。而相反,如果把目光全部聚焦在成绩、奖牌和证书上,就相应会构造出一个与他人激烈竞争,成绩即一切的焦虑世界,这对于幸福的人生而言远远不够。


教养不只是一种由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体现出的优雅气质,它更是孩子实现幸福人生的“实用工具”。这正是很多父母常常所忽视的,但却恰恰是一个孩子人生中真正需要的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