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这个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挺鸡贼的,但在生孩子上面,我倒从来没和男人说我是为了你生孩子来讨价还价。
毕竟生育决策太重了,而且妈妈几乎是责无旁贷的孩子托底人。虽然现实里肯定有生了孩子发现苗头不对把孩子一扔自己远走高飞的母亲,但扪心自问我自己,肯定做不到。
要我完全不管孩子,就好像要我不吃肉一样,健身就是为了吃肉,想生当然为了有机会一起陪伴。
对我来说,与其说想生一个孩子,不如说我好奇和憧憬某种成年人对小朋友的精神传承和保护,我自己的青春期自由而混乱,好在沉浸于各种武侠漫画,稗官野史里,也没有跑偏。
后来我也算一个自食其力的大人,开始喜欢类似于天堂电影院,中央车站这样题材的影视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一个不怎么世俗成功的人,仍然给孩子启蒙了生命一些小小快乐和温暖的故事。
如果可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想做这样的大人。对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和喜欢,但可以有缘让他们感受到一点生命的快乐和温暖
对小孩子没有什么特别期待,是我这里准备为自己生孩子的第一排名。
对孩子的期待太高,太过于抬高未成年人的圣洁性,把需要保护且更需要教导的幼崽当成自己生命里的某种救赎,这在影视作品里可能是一个好故事,但在现实里却容易造成母体本身的社会退化和认知错乱。
退化意味着工具化,错乱则容易被利用,这会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只能被使用,且廉价的被使用,为自己就无从谈起。
相信孩子没有什么太大的世俗作用,他的存在不会让男人更喜欢我,或者让我的人生更有趣,总之不会给我带来除了陪伴孩子,圆一个对她偶尔唠叨唠叨的梦以外,其他更多闪耀的光辉。
孩子也终将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有自己烦恼的烦恼和算计,自己的弱点和优势,变成和我一样平淡无奇的大人。
甚至连养老陪伴这个事情,我们归根到底需要的也不是孩子,而是和一个训练有素,身心健康,同时对自己有感情,自己也得有分寸的成年之间交往。
觉得有血脉继承就肯定拿捏的了他人的照顾,只会让老年的自己在面对疾病和衰老面前更加狼狈和无能。
理解这一点,还是觉得来个娃也挺不错的,才算踏出了为自己生孩子的关键一步。
第二步,是接受生育本身只是一个生理现象,但抚养孩子却是一个包含经济与劳动力的社会合作。
社会合作,就意味着分配规则的谈判与执行。
任何良性规则的产生与执行,都建立在两个有志气自我维护底线的独立个体上面。就好像独立的国家之间才有正常邦交,也只有独立人之间才有良性合作。
不把生不生孩子这个事情变成对一个男人的承诺,是我不想吸引到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占我便宜,搭了我的生育顺风车,还嫌我做的不够。
有些女性,要孩子的动机,是她们更害怕没有男人的陪伴。她们以为自己的生活质量是仰仗着男人,所以当男人对她们懈怠的时候她们就希望通过孩子来和自己一起分男人资源。
这种策略肯定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人性是,当你给自己贴上立不住,求照顾的标签,并没有多少人来真心拉你一把,反而更容易变成一些人的垫脚石。通过生一个孩子增加分配男人资源的策略对女性来说成本高过程长,很多时候男人没绑住,还多贡献了一个未成年人质,让自己更无法摆脱血包状态。
不能回撤的资源,就不进入谈判范围。
生育这个动作本身是不能回撤的,那么我就不作为合作的交换条件,我的子宫使用,就好像我用我的眼,我的牙,我的四肢一样,不在谈判范围。
我生的,我认了。我相信自身的能力,可以给孩子一口饭吃,可以让她参加还算可以的公立教育,也够请一个阿姨来照顾我们两个的饮食起居。
在我生孩子之前,通过工作关系我是参加过福利院的志愿活动的,有我这个娘,她肯定活的比在福利院强。
而且,我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很满意,甚至还可以有下降空间,所以我不需要用一个孩子来换取更好的物质水平,把生育这个动作剔除谈判范围,能让我的底牌容错弹性更大,不会因为被逼仓而上赶着吃力不讨好。
能进入谈判范围的,是对孩子的养育,而这个养育谈判的逻辑是这样,你可以现在转头就走,我最多在法定范围内要抚养费。
法定义务之内,那是我应得的,我不会说一个谢,而法定义务之外,我认我孩子共同扶养人的恩义。
对方为家庭提供经济和劳动力的帮助,我不但现在也能备一份反馈在家庭内,还能在白头偕老的时候,给男人多提供一份他老年生活的体面保障。
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配偶决定权重还是挺高的。配偶生活能力强,性格豁达,体态健康,还能起到润滑老人与孩子感情的作用,能让老男人不再参与社会工作后的生活质量,更高一些。